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013(一)
【摘要】: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认为,尽管当前存在着制度与机制方面的不完善,但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金融市场的逐步健全及过往所积累的利率改革经验,都使得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培育金融市场、金融制度、改革步骤、商业银行制度及投融资体制五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可行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必要性;可行性
【正文】:
一、绪论
1996年我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由此正式启动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是资源配置的必要手段。鉴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在 2012 年 2 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政府再次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待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即可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在此承前启后的时刻,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全面的历史总结、分析评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松对利率的直接干涉和管制,而将利率交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由市场相关主体的竞争中形成资产的利率,最后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作参考,政府进行间接调节,以市场机制形成的利率为主导的利率形成机制体系。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约束理论是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依据。金融抑制论属于金融发展理论,它指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过多直接干预会损害其效率和正常发展,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国民经济的落后;金融深化是指金融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金融的发展,两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金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
(二)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分析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研究成果看,各种理论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指导,但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均有失偏颇,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经济范畴和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方面,利率市场化是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的必要手段,并形成世界性趋势。国外学者认为,实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可以改变落后经济面貌,改变利率管制带来的“金融短浅”,即金融垄断和硬性信贷配给。实现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是放开利率管制,必须消除金融抑制。但是,金融深化理论在其政策设计及其运用条件的研究上很不完善。麦金农也承认:“我们关于如何最好地实现金融自由化的知识是非常不完善的。使货币体系稳定的秩序与撤销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制比较起来,我们的考虑必须比先前的设计更为仔细。”
国内外学界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是尊重市场机制中的价值规律,这与马克思关于利率问题的见解是并行不悖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利息率时就曾指出:“生息资本虽然是和商品绝对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因而利息就成了它的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它的价格。”
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第一,研究大多仅从国内经济改革的现状出发而讨论利率改革,鲜有从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渊源以及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本质区别对比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辨析,特别是鲜有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因此显得分析不够系统和深入。还有,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和运用问题等较少被涉及讨论。第二,从研究方法上看,利率市场化理论问题实际操作意义强,尽管近年来经济学界已逐步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但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规范分析范式,即局限于理论推演,概括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经验观察,而忽略实证分析。虽然也有部分学者使用相关模型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效应、风险及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和量化分析,但仅研究了制度质量的整体影响作用,并未考虑制度质量指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的变化;仅研究了单一的制度质量指标,并未考虑其他重要制度质量指标。第三,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宏观层面研究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鲜有从微观经济主体,比如企业、银行角度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无从论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问题,更无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在应对利率市场化引发的利率上浮时的潜在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在我国,我们现在所说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由于票据贴现、债券交易的规模相对有限,占有最大比例金融活动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步骤与内涵。利率非市场化也是有好处的。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说,这种低估汇率、压低利率的金融抑制是有其道理的,在中国也非孤例,因为低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给企业降低负担。现行利率体系对商业银行是不利的,就是利率水平太低了,一些风险巨大但受社会和地方政府青睐的企业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商业银行施压,使得一部分商业银行在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下却承担着巨大风险,这才是现行利率体制下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如果利率市场化得以真正实现,商业银行能够及时转变经营模式,银行板块便有望在未来得到升值,这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我国利率管制的弊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
/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
下一篇
:
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利率
市场化
必要性
可行性
2013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