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入WTO以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同时,许多国家针对性地技术性贸易措施也相继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国际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趋凸显。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如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制约性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和水平,由此,这也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含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普遍被采用一种贸易手段,通常是指一国或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主要表现为《TBT协定》和《SPS协定》。 二、开展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策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传统贸易措施如关税配额等所起的作用逐渐削弱,而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尤其在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后,许多成员国为了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纷纷凭借WTO规则,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市场准入要求。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员通报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23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974件,占总量的71%。由于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技术性高等特点,将会对全球国际贸易产生长期的影响,特别是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开展针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2006年,在商务部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情况进行的调查中发现:2006年中国有15.22%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海关编码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21类产品遭受到直接损失,比2005年增加3大类;出口行业遭受直接损失金额达758亿美元,同比增加9.7%,占2006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7.82%;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262亿美元,同比增加20.74%,约占2006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71%;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出口企业造成的贸易机会损失共计1437亿美元,约占2006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14.83%。事实证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3种: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其中提高标准是最主要方式。2006年,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壁垒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分别有67.9%、61.5%和47.7%的出口企业受到标准提高、检验检疫项目增加和制修订法规的影响。保护国内产业是这些标准相继出台的最主要原因。 加入WTO以来,在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技术贸易措施的研究引起了中国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一系列基础性技术性措施已在实施,如对国内重要出口商品实施质量许可证制度,对几百种进口商品实行安全质量许可证制度等。这些技术性措施,为中国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保护中国人民的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已有的贸易技术措施显得比较薄弱。中国对外贸易在应对技术壁垒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国的产品质量标准偏低,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实行不同的质量标准,民众没有广泛、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基础。中国实行的标准水平无法与国际水平相当,难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竞争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