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人身保险及其他投资方式的比较
XCLW119656 人身保险及其他投资方式的比较
一、 人身保险的市场现状
二、人身保险与银行储蓄的区别
三、人身保险与基金的区别
内 容 摘 要
我们人身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展非常快。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理财方式,人身保险具有明显的储蓄性,和银行储蓄一样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但是和银行储蓄在对象、保障功能、收益期间、支取的灵活程度、主要目的等方面存在不同。人身保险和基金都有分红,但两者在分红的来源、对资产的影响、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不同。
总体而言,人身保险收益没有基金高,但是比基金稳定。人身保险没有储蓄性稳定,但是比储蓄收益高。人身保险及其他投资方式的比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投资体系的建立,中国的投资市场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投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主要的投资方式有保险产品、银行储蓄、基金等。
一、人身保险的市场现状
(一)人身保险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于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保险密度(人均年保费收入)为168.98元(1985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0.42%和3.16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2)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兵保”)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3)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有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随着投资型险种的推出,以养老保险等传统寿险产品为主的人身险业务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投资型险种的推出,以养老保险等传统寿险产品为主的人身险业务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1999年以前,以保障功能为主传统寿险产品占人身险年保费的90%以上。1999年以来由于包含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寿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相继推出,一方面使保费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001年人身险保费较2000年增长42.15%;同时,险种结构发生变化,2001年传统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占全部人身险保险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88.09%降至62.07%,而分红保险保费、投资连结险和万能保险占全部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则分别占到19.07%、7.49%和2.83%
人身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险产品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1)。
(二)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险投资渠道过窄,投资收益较低,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
从国外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保险业经营活动已经从单纯经营负债业务发展到同时经营资产业务阶段。依靠多渠道的投资(国外保险资金通常可投资债券、抵押贷款、股票、不动产及保险贷款等。不同国家投资重点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股票和不动产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途径,而日本则以保险贷款为主)所获收益不仅使保险公司能弥补保险业务经营的亏损(美国和日本2000年的综合赔付率都超过100%,美国的综合赔付率更高达110%),得以发展壮大,而且保险投资也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保险投资范围极其狭窄,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上,投资收益低下,抗利率变动能力低。在目前赔付水平较低(以2001年为例,全年综合赔付率仅为50%左右),保险业务经营还有较大盈利空间的情况下,依靠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收益稳定,矛盾还不突出(事实上,1996年8月以来连续8次下调利率给寿险业带来的数百亿的巨额利差损,仅靠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增值收益已很难奏效)。随着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保险业务经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亏损时,保险公司通过合法的保险投资不能有效增强其偿付能力,一旦面临投资收益不足以弥补保单亏损时,可能进行地下非法投资活动,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使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造成金融市场混乱,也加大了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
造成中国保险投资渠道狭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投资环境远未成熟客观上限制了保险投资渠道拓宽。以证券市场为例,1999年10月起,保险投资渠道增加了证券投资基金,但受制于中国证券市场较低的发展水平和证券基金吸纳保险投资的有限能力,导致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不稳定,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在保险投资中的比例有限。无论从投资比例和投资收益角度,证券投资基金还只是一种尝试;二是保险公司面对投资风险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保险监管机构不得不对保险投资渠道进行谨慎限制,实行严格监管。比如:在《保险法》颁布实施之前,对保险投资监管较松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大量投资于不动产,企业贷款,不计风险,结果形成巨额的呆账和坏账至今未能消除。
2、监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影响其监管的有效性
要保证任何一项监管的有效性,首先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必须是独立的,尤其经济上必须相互独立。而作为中国主要监管机构的中国保监会在经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后,从1999年度起向作为监管对象的各商业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征收保险业务监管费,虽然实行收支两条线,但中国保监会(包括派出机构,下同)的开办费和必要的业务经费开支,中国保监会工作人员经费开支,全国保险市场的信息网络系统购置安装费以及与境外保险公司及监管部门的业务往来、信息交流费用(国外保险资金通常可投资债券、抵押贷款、股票、不动产及保险贷款等。不同国家投资重点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股票和不动产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途径,而日本则以保险贷款为主)等都来源于此,这在客观上已使监管部门与作为被监管对象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在利益上挂钩,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其次,保险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另一保证,其重要表现就是是否具有处置权,中国保监会缺乏权威性也表现在此。以市场准入为例,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并没有实际的处置权力。加上中国保监会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对监管对象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往往也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行政干预过多(2)。
二、人身保险与银行储蓄的区别
(一)银保产品储蓄型保险唱主角
根据相关调查,对网点较多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银行力推有理财功能的储蓄型人身险;投连险和万能险已风光不再,其可选种类已较为稀少;同时,完全着眼于保障的健康险和意外险仍颇受冷落;只有具备储蓄功能的分红险较受欢迎。
根据相关走访,发现目前银行理财柜台上销售的银保产品主要有国寿鸿盈、国寿安享一生、泰康人寿金满仓、太平洋红福宝、平安金玉满堂、太平洋红利发、太平盈盛等近10款产品,这些产品中分红险占了90%,其产品特色都具备一定的储蓄功能。业内人士表示,储蓄型人身保险成为主要产品,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此类产品与银行产品都具有储蓄性,可以与部分银行客户的需求重合,此外,储蓄型保险具有产品构造较为简单、易于向客户介绍、成交速度较快、核保较易的特点,也便于银行柜员的推销(3)。
(二)储蓄型保险和储蓄的主要区别
通过对比储蓄型保险的功能和银行储蓄的功能,它们主要有以下大区别:
1、保障功能上的区别。银行储蓄不带有保障功能,而保险理财则具有保障功能。
2、资金收益情况不同。银行储蓄的主要是单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数额的存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空间。储蓄型保险则不同,大都采取复利计算。即在保险期内,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以年为单位,进行利滚利。
3、支取的灵活程度不同。银行储蓄都有固定的期限,如果储户因急用需要灵活支取,会有利息损失。保险理财的资金支取情况分几种:一是可以灵活支取,如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可以要求部分领取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但合同项下的保险金额也同时按照比例相应地减少,会影响保障程度。如果全部支取,要扣除准备金账户的费用损耗,只返还保单现金价值,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不可以随时支取,直到保险期满时,死亡保障金和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一次返还。
4、对象不同。储蓄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单位或个人,没有特殊条件的约束;而人寿保险的对象必须符合保险人的承保条件,经过核保可能会能一些人被拒保或有条件的承保。
5、行为性质不同。人寿保险利用多数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对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补偿或给付,是一种互助行为;而储蓄所得就是本人储存的本金及利息,对每个储户都是如此,是一种自助行为。
(三)储蓄型保险和储蓄的收益比较
拿某人寿公司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和目前定期储蓄作比较,我们来比较储蓄型保险和储蓄的收益情况。
假设李小姐今年30岁,手头上有10万元闲置资金,如果购买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那么10年后,李小姐40岁时就可以领取:11.5万元的保险金+累计年度增额红利+终了红利,对于红利这块很难确定,那我们按11.5万元的保险金算,那么李小姐的最少收益就是:11.5万元-10万元=1.5万元,收益率是1.5万元/10万元=15%。
而银行定期储蓄5年期为3.6%,税后为2.88%,那么收益为:(10万元+10万元×2.88%)+(10万元+10万元×2.88%)×2.88=5842.944元,收益率是5842.944/10万元=5.8%。
表面上看起来购买保险更划算,不过理财专家指出,上面的比较有不妥之处,首先银行利息10年内肯定会变动,不排除更高的可能,另外,保险如果提前退保的话,会扣取一定保险费,甚至本金遭受损失。
总之,没有哪个产品划不划算的问题,只有哪个产品更适合你的问题。合理的理财结构不能单纯购买保险或者储蓄,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理财结构。国民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投资期限等各种因素综合购买理财产品。
三、人身保险与基金的区别
(一)基金与人事保险的比较
李先生刚好定投了两年的投连险和基金。两个都是月供1000元,保险还在亏,但基金赚了好多。保险定的是信诚的(成长先锋}基金定的是易方达的(易基50指数)。他说,先买基金,赚到了钱才买保险,那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前提是,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你所投资的基金必须能帮你赚到钱;2、在你所投资的基金帮你赚到钱之前,你不能生病,也不能出任何意外;3、如果你的基金帮你赚到了钱,你也要最少等待90天才能生得起病,不然基金帮你赚来的钱很快就被医院没收过去了!
指数型基金和投资连结保险没有必然的可比性,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两者都属于投资。但是,指数型基金,是纯粹的投资;而投资连结保险,是一份保险,附加了投资功能。
由于投资连结保险保费不高就能提供巨大的保额(通常是生命保障)。因此,作为保险,前期的保单初始费用是必须收取的;另外提供保额的风险管理费也是每月收取。保险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其保障功能是任何其他投资工具都不能提供的。(如果硬要跟市场上的基金比增长率,那么,就应该对比基金和投资连结保险在除去所有费用后的纯投资增长率。我也研究过市场的一些比较好的基金以及各大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其实,如果选择最好的几个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跟市场上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基金相比,增长率并不会落于下风。)
(二)基金与保险理财的区别
基金和保险是不同的理财手段,是不应该放在一起比分红的,就象鸡蛋和鸭蛋比谁更有营养并没太多意义。但很多人买保险不是看中其中的保障功能,看中的就是其附带的投资功能,股市熊时就想割肉买更稳健的分红险,股市牛时又嫌保险分红太低,想退保买基金.我们就是要从其中的区别来认清基金和保险在家庭理财中的位置。 1、两者分红的来源不同 分红保险的分红来源于死差,费差,利差这三差,如果一段时间内保险人的死亡率低于生命表所预定的死亡率,则保险公司所少支付的保险金可以做为利润结余下来,这就是死差益;如果保险公司的各项实际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比预算低,那费用少了利润也就增加了,这就是费差益;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提高了,利润也会增加,这就是利差益。保险公司在每年会把可分配利润的七成以上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保户。 基金的分红主要来源于基金资产。正常情况下,基金的投资收益都体现在基金净值上了,如果基金经理不看好后市,想规避股市下跌的风险,就会卖掉部分股票进行分红,让基民落袋为安。 2、两者对其对应的资产影响不同 分红险分红后,保单的保障并没有减少,如果保户买的是保费分红保险,那分红+保障>分红前的保额;如果保户买的是保额分红保险,那保额还会增加。 基金分红后,基金净值会降低,如果基民选择的是现金分红,则拿到手的现金+降低净值后的基金=分红前的基金总额。如果基民选择的是红利再投资,则基金净值下降了,但基金的份额增加,总资产也没有变化。 3、两者的安全性不同。保险有可能年年分红,基金亏损的话就不分红。 分红保险一个保单年度分一次红,如果保险公司这个年度投资收益不理想,为了防止分红大起大落保户退保,就有可能会动用分红储备金来分红。 而基金分红有几个前提:当年收益先弥补基金上一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如果基金投资当期出现亏损,则基金当年不进行收益分配;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4、两者的收益性不同 因为分红险有保障功能,有一部份保费是用来支付保险金的,用来投资的资金就不是全部的保费,所以同样本金下,保险分红就比不上全部资金都用来投资的基金分红高。 5、两者的流动性不同 保额分红保险的流动性较差,如果急需用钱,只能办理保单贷款盘活资金。保费分红保险流动性好一点,可以申请取出放在保险公司里累积生息的分红。退保损失太大,所以不做考虑。 基金的流动性比保险好,有现金分红也可以红利再投资。如果急需用钱,可以用赎回的办法得到现金兑现收益(4)。 从上面可以看出,分红保险的收益性流动性都不如基金,但非常安全稳健,家庭每年拿出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买分红险,做好家庭的保障,同时获得一些高于银行利息的投资收益。这样就不会熊市买牛市退地瞎折腾了。 四、几点思考
我国的保险业的将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保险业的分工更加专业化;
2、金融、保险相互融合;
3、保险产品多样化。
而人生保险作为投资,人身保险收益没有基金高,但是比基金稳定。人身保险没有储蓄性稳定,但是比储蓄收益高。
参 考 文 献
1、《人身保险概述》、《中国保险》等资料整理
2、李军,《我国人身保险的改革方向》。
3、李向雷,《银行人身保险的调查》,《保险杂志》2005年第1期
4、庞金凯,《基金的特点》,《经济周报》2004年2月25日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从辽源市经济发展看财政政策与货..
下一篇
:
发展证券经纪业务的思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人身
保险
及其他
投资方式
比较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