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浅谈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XCLW116401 浅谈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内容摘要】……………………………………………………第3页
一、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第4页
1. 发展县域经济是金平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需要
2.发展县域经济是培育产业链的需要
3.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4.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综合实力的需要
5.发展县域经济是民富县兴的需要
6.发展县域经济是逐步缩短南北差距的需要
二、金平发展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第6页1.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
2.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
4.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
4.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加快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
三、金平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具备的优势基础和条件……………第7页
1.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2.有很好的工业基础
3.有规模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4.有传统的养殖习俗
5.有边贸优势
6.有大批投资商踊跃到金平寻求合作和开发
7.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8.有历年发展积累的基础
四、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及产业体系……………………第11页
1.培育水电产业
2.培育矿产资源开发产业
3.开发生物资源创新产业
4.发展畜牧产业
5.培育边境经济
五、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和建议…………………………第13页
1.培育水电产业
2.培育矿产资源开发产业
3.开发生物资源创新产业
4.发展畜牧产业
5.培育边境经济
六、结束语………………………………………………………第15页
【参考文献】……………………………………………………第16页
内 容 摘 要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培育产业链、增强综合实力的需要,是逐步缩短南北差距的需要。金平作为典型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原战区、贫困五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尚浅。如何加快边疆金平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争取走在红河州边疆县的前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县域经济 边疆民族地区 产业发展 思考
浅谈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培育产业链、增强综合实力的需要,是逐步缩短南北差距的需要。金平作为典型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原战区、贫困五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尚浅。如何加快边疆金平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争取走在红河州边疆县的前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对此试作肤浅的探索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金平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宏伟建设目标,党的十六大和云南省委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红河州委要在2018年率先进入小康社会,而作为边疆贫困县—金平来说,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为不拖国家、省州的后腿,提出了到2015年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向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迈进。就这一目标对照,金平县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层次。这样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是不平衡的小康。基础差,低子薄,欠发达是金平县的现实。谋求大发展,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金平县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县域经济恰恰是小康目标的的需要,是解决诸多困难和问题的重要保障。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培育产业链的需要。我认为,金平之所以贫困,有诸多原因,但有一点我看还是投入严重不足,产业链没有形成的问题,资源优势变不成经济优越,守着丰富资源过着穷日子现象比较突出。金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待开发的宝地,在依托优势资源,加快产业培植,形成产业链的发展进程中,靠自身能力当然很重要,但没有大的投入也不行。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外援的帮助,上级的扶持,加快开发潜在的资源和后发优势,金平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
(三)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解决“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三农”问题重点解决好了,社会就稳定,执政党地位的根基就稳定。“三农”问题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上,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解决县域财力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意义深远。
(四)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综合实力的需要。金平县之所以穷,显著的特点就是县域经济实力脆弱。民富县则富,民穷县则更穷。县域经济就是经济总量的构成,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标准。如果按照县域经济的总体框架,紧紧抓住“三大目标”和“五个支柱产业”形成合力,换人不换目标,一抓到底,就能抓出成效。因此,培育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产业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五)发展县域经济是民富县兴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又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充分说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消除贫困、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实现富民兴县的目标。
(六)发展县域经济是逐步缩短南北差距的需要。红河州委提出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州的发展战略,充分说明了州委、州政府对南部六县的重视,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对缩小南北差距是非常必要的。金平在边六县中,潜力和资源数第一,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由于有基础有条件有资源又很贫穷,实施县域经济,实现目标很有说服力。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短南北差距的需要。
二、金平发展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平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二)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金平地处边境一线,山高坡陡、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目前,全县通往外界的公路只有三条,全县尚有684个自然村18.53万人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600余个自然村未实施整村推进工程、146个村6466户未通电、226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远不及其他地区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三)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金平县由于区位、信息、经济基础等条件差,,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经济增长点匮乏。
(四)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加快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金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历年来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尤其是扶贫开发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等,都给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现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6.04万人,温饱不稳定人口7.53万人,低收入人口15.3万人,是全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不拿出相当部分的人财物力用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金平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具备的优势基础和条件
金平虽属国家级贫困县,但在红河州南部边六县中,资源和现有的发展基础基本具备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在现有基础之上,争得扶持和投入,后发优势将充分体现其活力。
(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在金平36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各种金属矿种和部分非金属矿种蕴藏量比较大,矿体比较集中,而且探明具备开发价值和可集中开采的金矿就有25.1吨,铜金属有200多万吨,镍金属有5万多吨,钴金属有2993吨,钼金属有2502吨,锡金属有6328吨,铁矿有2086万吨,硅矿有近2000多万吨,储量较大,是冶炼高精单硅的好原料;锡铅锌均有一定的储量,并且全县大部分山体都露出各种矿体,矿产资源品种像金平这么多的县,在红河州来说是很少见的,以矿业开发促进加工业发展将是金平县的强项。可以说,金平确实是资源富聚的宝地。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金平处在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缘,有3170多种高等动植物,对科考和开发价值潜力较大;有丰富的蝴蝶资源,马鞍底蝴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据考究有蝴蝶11科400余种,比号称“中国蝴蝶谷”的台湾的蝴蝶种类还多,被誉为“中国·红河蝴蝶谷”;有充沛的降雨量,湿度较大,在云南省处于第二位,为生物资源开发和创新提供最佳条件。有富饶的土地和100多万亩荒山荒坡待开发和利用;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7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因此,金平资源比较丰富是待开发的宝地。这是发展县域经济最佳的基础条件。
(二)有很好的工业基础。金平现在已经具备了对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和加工的条件。高冰镍冶炼厂生产规模有望达到2500吨以上;铜矿已集中开发开采,生产规模已达日处理1000吨以上;金矿到每年实现吨黄金以上;铁矿、锌铅矿开采已初具规模;现在全县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4.02亿元。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工业强县的目标框架基本构成。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业基础。
(三)有规模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金平立体气候比较明显,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最佳地区。通过历年的努力,全县已种植橡胶39.9万亩,香蕉15.6万亩,草果10.9万亩。这三个绿色产业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最好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基本形成,其典型代表有广东大唐公司经营的香蕉产业,已打通国内市场,创造了金平香蕉品牌;有武汉凯迪公司运作的50万亩油茶树种植,正在全面推开;有丰富的野生中草药及种植条件,如:瑶药、石斛、板蓝根等特色生物资源;以生物资源创新为主的绿色产业开发正在崛起。
(四)有传统的养殖习俗。目前,金平县依托现已建成的11个猪种改良点,认真推进猪群品质提升工作,加快实施“三高”母猪示范项目建设,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水牛资源开发步伐,稳步推进种草养畜进程;紧紧抓住金平县林、果、胶面积大的优势,搞好山地鸡养殖示范,加快山地鸡生态养殖步伐,把家禽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地方特色品牌;2009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2.3亿元,同比增长14.4%,肉类总产量2.1万吨,大牲畜存栏7.5万头(匹),比增0.5%,生猪存栏18.6万头,比增33.7%;将初步建成红河南部最大的畜禽养殖基地县。
(五)有边贸优势。全县有502公里国境线与越南接壤,有国家级金水河口岸及三个边民互市点和连接中越陆地边界的66个通道;金水河口岸新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进一步繁荣口岸经济,边境贸易将逐步活跃,2006年边贸总额达到4.97亿元,2009年完成6.3亿元;历年边贸都有大幅上升趋势,发挥边境优势,做活做强边贸潜力很大。
(六)有大批投资商踊跃到金平寻求合作和开发。由于金平有好的资源和环境,有优质的服务意识,招商引资力度大,省内外各个企业都纷纷入驻金平。规模规范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资源,特别是水电、矿产和农业产业等等都得到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一批龙头企业将推动金平工业化的发展,实现金平经济的历史跨越。2009年,全县实施经济合作项目14项,协议总投资35.7亿元,到位资金6.1亿元,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转化,为金平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人、才、物、技术、管理,推动了金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县35万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良好工作状态,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贫穷的苦头,已经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加快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金平人民有渴求大发展的愿望,有积极性、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对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中要得到各级的支持,完全是有能力建设自己,发展自己,改变贫困面貌。
(八)有历年发展积累的基础。经过历届金平县委、政府的努力,金平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有差距,对内有发展。去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7.4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完成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3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5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8.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4亿元,比年初增长30.9%;各项贷款余额9.4亿元,比年初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1809元,同比增长20.4%。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四、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及产业体系
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推动“农业富民、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依托水能、矿产、生物资源、边境四大优势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产业培植力度,科学利用资源,转变开发模式,增强经济总体实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上述思路,重点培植五大产业体系,实现金平县域经济的重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
(一)培育水电产业。金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近70万千瓦;充分开发全县的水能资源,积极探索电矿结合大文章,为工业用电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实现电力工业强县目标。
(二)培育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金平最大的优势,莫过于矿产资源提供的原料优势。金平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品种繁多,矿产丰富,潜力大,开发价值高。关键的问题是要整合资源,清理整顿非法开采市场,全力推进以恒昊公司整合镍矿资源、云南黄金集团整合金矿资源、昆钢金河公司整合铁矿资源、福源矿业公司整合锡矿资源的产业开发体系,同时,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对铜矿等其他矿产资源进行整合,稳步增加工业产值,使资源开发“多、小、散”的局面明显改变,布局更趋合理,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集中规模合理开采,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工冶炼形成工业支撑体系,壮大县域财力,实现工业的重大突破。
(三)开发生物资源创新产业。金平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通过几年的摸索,已经有了一套成功的经验,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果稍加努力,完全有可能培育成大的支柱产业,这是解决三农的主导产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培植。
1、巩固提升橡胶产业。在巩固好现有39.9万亩的橡胶产业基础之上,积极探索800—1000米海拔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在这一海拔地带,还有近5—6万亩的潜力可挖。要用1—2年的时间完成至少3万亩的新植任务,实现10万亩的目标,稳定地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2、扩大香蕉产业。抓住广东大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契机,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利用勐拉、金水河、者米、勐桥四个乡镇的热区优势,调整大田种植稳产高产优质香蕉3万亩,加上肥沃的平坡地的种植,实现6万亩的香蕉产业,创造自己的绿色品牌,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农民增收。
3、培植油茶产业。以武汉凯迪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设20万亩的油茶示范种植基地,从而带动全县50万亩油茶种植。
4、寻求草果加工产业的开发。金平现有草果10.9万亩,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利用荒山造林种草果的模式新植3万亩,实现10万亩的目标。同时积极的寻求草果深加工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实现草果产业化。同时,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后续管理,进一步抓好八角、花椒、板兰根、瑶药等产业的培植。
(四)发展畜牧产业。畜牧产业是分布广、受益面大,家家户户能饲养的传统产业,也是解决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目前产值已突破两亿元,是一项致富快的产业,应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引导农民逐步走规模经营的发展路子,建立一批示范村、示范户,树立养殖业典范。
(五)培育边境经济。金平有502公里的边境线与越南接壤,有国家级那发口岸及3个边民互市市场和多处边界陆地通道,构成对越开放的窗口,边境经济今后将是金平的一大优势,现在已逐步显现。年平均增长近一倍,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连接滇越老大通道的金水河口岸“桥头堡”将带来大发展的契机,因此,建设好边贸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边境经济,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五、金平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金平这样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边疆农业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很重要。要大胆突破影响发展,影响改革的思想障碍。要坚决破除满足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破除“怕肥水流入外人田”的观念,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观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转变,创造性地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变“等、靠、要”为“干、引、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积极支持大公司大企业开发县域产业,要厚爱、支持和重视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骨干产业,培养“为纳税人谋利,为投资者效力”的服务理念。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都要放心放手放胆让私营企业发展,创造性地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积极争取县域经济试点县。因金平有资源,有龙头企业,有发展基础,有人力资源,有群众基础,加之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争取县域试点是有可能的。争取县域经济试点县,就等于争得金平的大发展。
(三)及早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几个数字或者几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及早编制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规划,抓紧项目编制规划和上报,积极做好衔接,协调各方,争取支持。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围绕县城、勐拉和老勐中心集镇和金水河那发口岸集镇建设,加大建设力度,使其逐步发展成2—5万人口的中心集镇,加快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培育一批上亿元产业、亿元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布局。推进那发口岸建设,推动边贸的发展。
(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若要致富,兴修路”,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蛮金二级公路建设步伐,力争在2011年6月底全面建成,打通金平与外界的生命线工程,切实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全力推进蛮耗至马鞍底通乡油路(勐桥至马鞍底段)建设;抓紧实施通乡弹石路工程,实现乡乡通弹石路。
(六)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抓好“两基”、“普实”和中小学校点结构布局调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一批标准化、管理好、质量高的示范性窗口学校,认真实施好“两基”教育。当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六、结束语
通过研究金平如何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可以找到金平县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而且还能为合理规划金平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金平县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金平县区域经济,通过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金平县就能够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并使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的协调及良性运作,与此同时,金平县也能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 考 文 献
1、2004年至2009年金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2、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专著],乔恒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思考与实践 [专著] : 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的探索 / 伍军著,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
4、云南县域经济 [专著] / 童志云主编 ;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会[编],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5、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博士论文] / 马增明著 ; 聂华林指导;区域经济学: 兰州大学; 2008
6、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专著] ;姚超雄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西部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金平
发展
县域
经济
思考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