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经济增长的关系
XCLW172553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经济增长的关系
目 录
内 容 摘 要3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经济增长的关系4
一、四川是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开放的重要“桥头堡”5
二、四川是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火车头”6
三、四川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7
四、四川是全国最重要的能源供给和保障基地8
五、四川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10
参考文献11
内 容 摘 要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四川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部分,在金融、科技、能源、生态等方面无不成为整个战略中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发展 四川 改革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科技大省、文化大省、经济大省,是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四川是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四川位于国家确定的西部三大经济带——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带之间,东沿长江和上海至成都的国道主干线通长三角出东海,南连西南出海大通道经云贵、两广、港澳越珠三角出南海,西南经内蒙古至云南的国道主干线达东南亚和南亚,西穿川藏公路通西藏,西北接宝成铁路、兰渝铁路、西渝铁路达陕甘宁青新接中亚,发挥承南接北、通东达西、带动整个西部发展的重要作用。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省会成都市已基本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科技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并已建成国家首批、西部惟一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市的西部金融中心地位已初步显现,除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之外,已会聚了汇丰、华侨、东亚、花旗、渣打、荷兰、大华、东京三菱日联、巴黎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招商、中信、光大、浦发、华夏、深展、民生、兴业、浙商、恒丰银行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法国安盟、中英人寿、海尔纽约、中宏人寿、中德安联、人保寿险6家外资保险公司,成为西部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
四川所具有的这种承东接西、辐射西南乃至西部其他地区的特殊区位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有效承接国内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外资西进的首选地区。如来自美国的英特尔公司最终落户成都,建设芯片封装基地,成为英特尔最新产品的制造基地,并将在英特尔的全球战略布局中扮
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英特尔成都封装基地的建设,由此吸引了友尼森、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商聚积成都,形成西部地区最大的芯片制作基地。
二、四川是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火车头”
四川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最重要的省份,经济规模不仅位居西部第一位,包括生产总值等主要的经济指标,均占西部12个省(市、区)总和的四分之一。从2003年开始连续四年,生产总值每年均跨上一个千亿元的台阶。2006年达到8638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至第8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四川有25个县(市)进入“西部百强县(市)”,数量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排名第一,占西部百强县总量的四分之一。四川具有西部地区最大的市场容量,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21.6亿元,亦为西部12个省(市、区)总和的四分之一。四川产业基础雄厚,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布局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成为国家极其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包括军事电子)、重大装备制造、机械冶金、化工医药、食品饮料、旅游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支柱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6年来,四川始终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发展质量好的良好势头,年均增长速度为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省会成都与重庆市均是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最有实力的城市之一,分别居西部各大城市的第一和第二两位,形成了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双核。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地区优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未来5-10年内,国务院将在西部培育出2-3个包括川渝经济带在内的经济增长带。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分析,川渝经济带内的成渝经济区,其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区域,实力高于大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湘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资源聚集好、产业基础好、城市条件好、要素功能好、发展潜力大。因此,四川的加快发展,以及国家对川渝经济带的建设,必将成为拉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增
长的“火车头”,对全国的产业区域空间布局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四川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大省,具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全省现有科技活动人员17.9万人,两院院士57人,企业科技活动机构727个,高等学校72所,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在电子信息、重大装备、航空航天、核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长期以来,四川始终坚持把“科教兴川”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战略,大力推动高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本优势。“十五”期间,四川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4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二等奖5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072项;申请专利3.4万件,获专利授权2万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6万项,交易额达到68.4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依托雄厚的科教基础,四川聚集了英特尔、长虹、迈普、菲尼克斯、汇源等具有较强研发和生产实力的企业,在数字家电产品、集成电路、软件、网络通信(光通信)设备、军事电子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之一。着力建设包括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内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50%。在国家科技部等11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长虹、九洲等优势企业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着力构建绵阳科技城军民结合的自主创新基地。成都高新区建成了以8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骨干、23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器群体,入孵企业1300多家。加强了IC设计、软件、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等国家产业化基地建设,成长了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世界最大的钒钛新材料基地。成功研发钒氮合金,打破了国际技术权威关于我国不可能自主研发该项目的断言;掌握氯化法钛白生产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
长期以来的联合技术封锁。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组建了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等7个研发中心。近年来,有78个中药新药获准生产,80多个中药新药获准临床试验。
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四川所拥有的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吸引和聚合了其它地区和部门的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人才,成为西部地区科技研发以及科技人才的高地;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新技术推广扩散到西部其它地区和部门,并为广大的西部地区培养新型、适用的高技术人才,培育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多、经济效益好的新产业、新产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十一五”,四川将继续坚持“抓科技就是抓先进生产力,抓创新就是抓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力争到“十一五”末,初步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国家重要的创新型区域,必将发挥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加速器”的作用。
四、四川是全国最重要的能源供给和保障基地
四川省水能资源量大且比较集中,可以利用的落差大,具有建设水电基地的先决条件。四川省境内河流密布,包括与邻近接壤省的界河一共有1300多条,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总量为2547.5亿m3,是长江干流径流的三大水量补给区之一,是我国水量最丰富、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开发建设特大巨型和大、中、小型结合的水电站,能够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开发。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是长江水系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kw以上的河流共有781条,理论蕴藏量为14268.96万kw,占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总量的21.11%,居全国第二位。技术可开发量1.2亿kw,经济可开发量1.03亿kw,两项均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按全省人口计算,人均拥有电量6679kwh,高于全国人均拥有量的3.51倍。按国土单位面积拥有的装机容量计算,每km2可获装机容量213.07kw,是全国平均数的4.41倍。在全国可开发的大型电站中,装机规模在200万kw以上的电站四川可建15座,占全国总数的45.5%,其中14座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流上,总装
机容量为4320万kw;装机规模在75万kw到200万kw的电站四川可建18座,占全国总数的32.7%,其中16座集中在“三江”干流上,总装机容量为1980万kw;装机规模在25万kw到75万kw的电站四川可建26座,占全国总数的22.6%,全部集中在大渡河、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上,总装机容量达1145万kw。
四川省所具有的水能资源集中度和可开发电源规模,完全符合国家大规模的“西电东送”工程以大型骨干电站为主体的要求。目前我省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容量尚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30%。截至2006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00万kw,占电力总装机2621万kw的64.86%。此外,四川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探明储量4542亿m3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川南古叙、筠连煤田优质已探明储量659亿吨,保有储量289亿吨。
根据国家“西电东送”规划,四川属于西电东送的中部通道。“十一五”期间,四川将以加快水电和天然气开发为重点,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实际净增发电装机容量约1800万kw(其中水电1400万kw,火电400万kw)。到201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000万kw,力争达到4100万kw(其中水电2900万kw,火电1200万kw)。川电外送规模600万kw。2010年全省用电量1400亿kw.h,川电外送288亿kw.h。清洁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的比重,将由目前的44%提高到60%以上,占全国的比重,在目前24%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显提高,到202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达到8600万千瓦(其中水电6600万kw,火电1800万kw,核电200万kw)。川电外送能力达到2400万kw左右。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为重点,加快建设瀑布沟、锦屏、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大型水电站;积极推进田湾河、金汤河、宝兴河、九龙河、青衣江、嘉陵江等河流中型电站的梯级开发;做好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双江口等大型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大幅度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尽快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
五、四川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涉及青海、四川、西藏、重庆、云南和贵州,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从经济活动、人口聚集、自然条件来看,其核心区域主要是长江支流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四川省境内,以及重庆市的部分地区。随着三峡水库和电站的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显得越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大坝的安危,而且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不断增强,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也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四川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五”期间,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7.9万公顷,退牧还草256万公顷,荒山造林16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4.23%提高到2005年的28.98%。实施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整治重点排污企业863个,出川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18.6和8.7个百分点。
通过对不同生态区定位监测,全省5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53亿吨,岷江、涪江每立方米河水的含沙量分别下降64.5%和85%,涵养水源量637.3亿吨,累计新增林草植被生物量4.64亿吨,固定二氧化碳增加量7.41亿吨,释放氧气增加量5.56亿吨;年均提供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氧等生态服务价值1332.5亿元。四川的生态环境建设,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陈伟宏,《西部大开发政策》,远方出版社,2009年。
王海林,《西部大开发的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贾松青/林凌,《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9西部大开发10周年与成渝增长极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赵文谦/马光文《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西部
大开发
四川
经济
增长
关系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