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1912-1926:民间主导的工业化道路(一)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自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虽然封建残余势力仍然非常强大,但毕竟从制度的角度上看是一种进步。这一时期的进口替代战略基本上是民间主导型的。因为政局仍不稳定,军阀连年混战,全国并未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政府,地方割据严重。各方的实权人物关心的是地盘的扩大,而非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工业投资很小,更不要说制定贸易保护措施促进民族工业了,况且这时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也是丧失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自发投资的大量增加。这种增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1)瓜分市场利润的利益驱使;(2)关于民间投资的政策放宽;(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生存压力缓和;(4)“抵制洋货”运动的兴起,民族自尊心使然。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棉纱纺织品、面粉、火柴、卷烟等进口量大的轻工产品行业。棉纺织业是本时期近代工矿业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4-1922年,是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发展最快的阶段。这八年间,全国共增纱锭137.7万枚,年平均增长率达13.1%;布机共增加7943台,年平均增长率为14.6%,其中民族资本所有的纱锭年平均增长率达17.4%,布机年增长率达16.4%。世界大战中列强输华棉纺织品大幅减少,这引起1917年纱价大幅上升,纱业利润大增。生产一包纱1917年利润达银26.4两,1919年更高达50.5两[1 《中国近代经济史》,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课程,第6章第2节,。不论旧开新设,规模不同的纺织厂都可获致丰厚的利润。整个纺织业处在兴旺乐观之中。机器面粉业的发展也与此相似。第二阶段为1923-1927年,全国纱锭增加到351.5万枚,年平均增长率为8.1%,这阶段中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其年平均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仅为6%,而外资棉纺织厂年平均增长率却高达11.2%[2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P817]2。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工业增长高峰期。据推算1912-1926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0.2%[3 据John k.Chang,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Pre-Communist China,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9, P71的数据推算]3,这种增长速度是绝无仅有的。国民收入有所增加,达到202.37亿元(1936年币值),比1887年同比增长0.93%,人均国民收入增长0.46%[4 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P99]4。
进口替代战略使得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表1 中国工业、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变化表
年份 1887年 1920年 1936年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农业 119.52 90.9 173.46 76.2 199.22 65.3
工业 11.94 9.1 54.27 23.8 105.9 34.7
总产值 131.46 100 227.73 100 305.12 100
资料来源: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2),P98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只是一些简单的手工业,经济结构为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随着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业发展,我国正在向工业化国家的目标迈进。需要指出的是,1920年工业总产值中近代工业为10.66亿元,手工业为43.61亿元[5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P185。其中,1920年的近代工业值是用1919年的值近似代替的。 ]5,近代工业[6 这里的近代工业指的是工业中与传统手工业相对而言的部分,即动力机器工业。]6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民族资本从总量和相对量上迅速增加,1895—1927年,按1920年的资本估值,外国在华工业资本、官办工业资本和民间工业资本合计106484万银元,其中外资50000万银元,占47%;官办资本11414万银元,占10.7%;民间资本45070万银元,占42.3%[7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P1055,1057,1065页计算]7。民间资本已经几乎与外资平分秋色,加上官办资本,民族资本已经超过了外资的规模。
进口替代改善了中国的贸易地位。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为377.97亿元,中国的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88%,居世界第13位。而到了1926年,世界贸易总额为618.87亿元,中国所占比例上升到2.44%,居世界第10位[8 杨端六,侯厚培:《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1]8。
表2 1912-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商品结构表 单位(%)
年份 轻工业产品 总计
纤维 食品 陶瓷 杂货
1912 34.8 12.6 0.8 6.5 54.7
1926 24.9 13.7 1.0 4.0 43.6
1930 16.1 13.0 1.1 3.3 33.5
1933 8.4 8.6 1.2 2.1 20.3
1936 5.2 5.1 0.9 3.1 14.3
资料来源:[日]久保亨,近现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工业发展,章开沅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P469,472
进口替代改善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以轻工业产品为例(如表2),通过若干年的进口替代,轻工业产品的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12年的54.7%下降到1926年的43.6%,下降了11.1%。其中主要表现为纤维进口的下降,从1912-19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免费论文 中国古代家庭“多子多福..
下一篇
:
奥凯航空航空货运战略发展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1912-1926
民间
主导
工业化
道路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