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5、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6、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7、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8、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进展
1、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有16个条款,对合作内容、合作基本贸易规则、时间框架等基本内容作出了约定,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是自贸区的总体法律基础。
2、“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
“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给中国和东盟成员都带来了益处。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止2005年6月,中国享受“早期收获”计划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产品货值已达11.53亿美元,税收优惠总额达到10.16亿人民币。中国品种繁多的蔬菜、肉类和其他农产品,以优惠税率进入东盟市场,也为东盟国家居民带来了实惠。
3、双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两项重要协议。
2004年11月底,在老挝举行的10+1峰会上,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之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两项重要文件。
4、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南宁市成功举行,中国和东盟各国不同行业的企业前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累计贸易成交10.3亿美元,并签订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49.68亿美元。博览会期间接待中国和东盟国家观众30万人次。
5、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做出的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为了加速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各缔约方之间的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取消彼此或各缔约方间存在的实质所有歧视,和/或禁止采取的或增加歧视性措施。以及增进各缔约方在服务领域的合作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各缔约方各自服务供应商的服务供给与分配的多样化。
6、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2009年8月,在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投资协议,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所有协议的签订。
该协议致力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以及公平的投资体制,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平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双方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
(一)优势互补将进一步体现
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产业格局、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互补性较强,为双方扩大服务贸易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贸易规模和相互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区内贸易更加便利,贸易量大大增加,给双方企业带来更多商机;庞大的消费人口,极有利于扩大内需;巨大的市场,稳定的社会及工业化的高速稳定发展,对区域内外的投资都有极强吸引力。
(三)经济合作将更加丰富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进人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尤其在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建筑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步伐的加快,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也将更深发展,双方商会问合作将更加活跃。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将有新的发展,自由贸易内,商品的自由流动必将带来货币、人员的自由流动,人民币将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四)政治关系将进一步巩固
中国与东盟共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将形成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和越来越多的共同经济利益,而这有利于双方政治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个别影响双边关系问题会得到逐渐解决.对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双方将有更多的一致立场.区域内的安全合作将更加密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必将推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个新的阶段。
(五)一个更加和谐友好的区域将呈现
伴随着自贸区建设,近些年来双方在媒体合作、旅游合作、文化产业合作、青年合作、教育合作等诸多领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共识,签署了有关合作文件。今后随着这些文件和共识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之间将越来越多地相互了解,友好关系必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这种和谐、友好大社区的逐步形成又将为自贸区建设构成十分有利的人文环境。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双方在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卓有成效。自1995年以来,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仍保持增长势头,全年进出口贸易额达416.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东盟现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1.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与经济增长
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新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往来同益加强。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4%。2007年中国和东盟已经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保持快速增长,达2311.7亿美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和东盟的市场更加开放,对区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更加强劲,中国与东盟国家将成为一起走向繁荣富强的好邻居、好朋友和好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体现了双方经济联系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是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发展深化水到渠成的结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它将加速本地区域的货物自由流通,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相互贸易;激活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各成员国相互投资的规模,从而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各成员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多的东盟商品、劳务将进入中国。这对东盟各国加快经济调整、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国来讲,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外来竞争的能力,抵制西方发达国际的贸易保护主义,抵御其他区域一体化贸易集团发展对中国出口市场的冲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些领域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必须抓好这种机遇。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