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升了双方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加强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将占全球总额的10%,这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谈判及对话权利。区域经济合作往往可以取得超出经济范围的效果,欧盟的实践就证实了这一点。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助于相互之间增信释疑有利于矛盾和分歧的解决,从而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并促进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双方合作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作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自从1997年12月中国一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启动,到今天,双方共举行了11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3.推动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近年来,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压力,东亚国家也开始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从1997年至今,各国在东盟与中、日、韩的“10+3”机制下,多次召开领导人会议。在建立地区货币互换机制,加强金融、经贸、科技诸领域的合作等系列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其进一步合作发展面临重重困难,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东盟率先启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日韩等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日韩两国也从2003年12月22日开始就缔结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举行政府间的谈判,这就事实上加快了东亚区域合作的步伐,从而更进一步促进APEC所规划的未来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作出贡献。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东亚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显著扩大,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创新,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已经惠及了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增长,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地区,东亚经贸合作已经打开了广阔的空间2003年一2007年间,东盟对中国贸易年增长率为30.2%,超过全球平均17%的增长率、亚洲19%的增长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第一大推动力。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东亚企业家应发扬主创精神,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谋共赢,以创新的方式不断解决问题,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阻碍了建设的顺利进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中国、东盟经济结构相似,存在着竞争性
例如在电子及信息产品方面,双方的互补性相对较弱,但发展的趋势是:中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应市场的需求,从东盟进口的电子业零配件逐年上升。尽管如此,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非均衡性以及经济结构的相似性问题。
2、东盟内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
在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既有跻身于“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有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马来西亚和泰国等较发达国家,也有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统一经济政策的制定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3、政治、历史问题的影响
东盟现行的政治制度也存在区别,可分为三大类型:越南和老挝属于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泰国和柬埔寨是多党的民主制国家,印度尼西亚也通过1999年进行的民主选举,摆脱了30多年的军阀独裁制度,确立起民主制度;缅甸则是军人政权。这三种政治制度之间既表现为一种制度上的差异和矛盾,更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另外,在历史上各国之间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恩怨。其中,越柬、柬泰、越柬泰、越老、柬老、泰老、缅泰之间都曾经发生过攻城掠地或者一方企图控制另一方的战争,有过许多不愉快的往事。其次,湄公河五国之间的领土边界划分问题错综复杂。二战后,由于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驱使,东盟各国之间的领土边界争端问题不断出现,这对各国之间的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也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的环境。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领导权问题
在商谈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尽管中国同意保留东盟的核心地位,并对东盟中不发达成员实行特别优惠关税待遇。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领导权问题始终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经济实力对比来说,任何一个东盟国家的经济实力都远比不上中国,但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其实力与中国非常接近,而前长期以来东盟都注重发挥其“合力优势”,大打“整体牌”、“制度牌”。由此可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东盟很可能会继续打出“整体牌”,利用其合力与中国讨价还价,争夺领导权。
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定位
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广西将变为国际通道和枢纽,成为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中国与东南亚民间和文化交流的平台。由于广西具备沟通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最重要和最便捷的海陆空立体通道。随着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对接,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经由广西集散的商品和人员将会更多。人员和货物运输量最大的还是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他们的工业消费品、设备、器材主要是经广西进入中南半岛各国。同时,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各国大量的商品,其中很多是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如大米、橡胶、棕榈油等将主要从广西的港口和陆上通道进入中国。东西交流,北南连接,广西将成为沟通华南与西南、中国与东南亚的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带来的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为广西加快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广西与东部地区加强合作,推动东西部地区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用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继续推进广西腾飞的重要举措,既是增强广西自我发展能力,又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广西自我发展能力,又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这项工作对于统筹区域发展,优化全国资源配置格局,增强全国发展合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广西成为进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不管是中国东部沿海各省市区、还是中部、北部各省市区,如果要进入东盟市场,广西都是重要的陆海通道。对于广西自身来讲,围绕西南出海通道的建设,成为广西进军东盟的“桥头堡”,使广西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起来,有利于为广西发挥资源优势,成为相关产业的集聚地区,为广西以后的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建设和完善西南出海通道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广西的投资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广西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兴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有利于拓宽广西双边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渠道。从广西的出口目标市场来考察,主要集中于香港地区、日本及美国与欧洲等传统市场,2001年广西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出口总份值分别在1亿美元以上。广西出口目标市场的面相对较窄,出口贸易易受这些国家与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但自2001年11月中国—东盟双方正式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共识以来,广西的有利区位及各类优势使得其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