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柴油发电机行业的出口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柴油机的出口总体保持上升态势,在国际小型柴油机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小型柴油机产销基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为齐全的生产网络,并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生产厂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是我国是21世纪初期才开始大功率柴油机的出口事业,在各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只有我们清楚的了解我们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柴油发电机行业的出口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 柴油发电机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分析
(一)柴油发电机行业发展国内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柴油机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一批先进机型和技术的引进,我国柴油机总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 一些国外柴油机近几年开始采用的排放控制技术在少数国产柴油机上也有应用。最新开发投产的柴油机产品的排放水平已经达到欧1排放限值要求,一些甚至可以达到欧2排放限值要求。但我国柴油机产业的整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柴油发电机行业的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近两年本国的发动机企业没有增加,合资的企业却多了起来,但合资企业目前仅有康明斯站住了脚,这也是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才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国外发动机要想进入中国,从开始谈判、签订合作协议、投产到被国内市场接受,需要5年的时间;从国产化到价格开始降下来以及完善售后服务建设等,需要大概10年时间,这个时间差给国内企业留下了准备的时间。国内企业可以凭借低廉的价格、灵活的营销、贴近需求的服务以及多年来形成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优势来竞争,而合资企业则凭借领先的技术、超长的可靠性和维护间隔及资本优势来竞争。
节能环保先进柴油机技术备受国际市场重视。据国外有关机构预测,2001~2014年的15年间,全球汽车市场总规模将增长39%,其中汽车油增长23%,柴油车增长97%。柴油车因其显著的节油效果、能够满足不断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而得到了许多国家(主要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印度等)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鼓励发展柴油车。这些国家首先是明确柴油技术在汽车节能技术中的战略定位。比如欧盟一贯鼓励发展先进柴油技术和先进汽油技术,以提高传统燃料汽车的效率。不同国家鼓励性政策有所区别或取舍,美国、韩国等处在起步阶段的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要大得多。
三. 中国柴油发动机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一)中国柴油发动机产能及产量分析
2008年度,我国柴油机市场延续多年的向着重轻两头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共销售重型柴油机582819台,占车用柴油机总销售量的27.37%。中型柴油机共销售270858台,占车用柴油机销售总量的12.72%。轻型柴油机共销售1276140台,占车用柴油机销售总量的59.91%。
未来几年,中国轻型车发动机产能变化非常显著,从2004年的632万台,增长到2006年的910万台,预计到2010年,将再次增长到1377万台。此后直到2012年,发动机产能都在逐步增长。 柴油发动机的产量将会以年均12.39%的增长率增长,这一增长率要高出整个发动机市场的增长率,其市场份额也将从2006年的2.67%小幅度上涨到2012年的3%。
(二) 柴油发动机行业出口市场分布以及原因
我国内燃发电机组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巴斯斯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较少出口到欧美国家。
主要原因是我国柴油发电机组在机械性能、电气性能、操作性能、可靠性、日常维护和使用寿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机组种类较少、选择余地较小;(2)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技术性能指标偏低,结构不够紧凑,振动噪声高;(3)柴油机中新技术的应用较少,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很低。这些缺点使得国产柴油发电机组已不太适应目前新建船舶的要求。因此只好采取引进国外多种型号的船用柴油机(如康明斯、MWM 等)、发电机(如斯坦福、西门子等)、空气断路器及电表等生产技术的方法,来满足国内船舶工业的需要。(4)柴油车工业和排放控制的技术水平起点较低,柴油车使用中的排放污染状况严重,达不到欧美国家严格的排放要求。
(三)中国柴油发动机现阶段的出口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柴油机的出口总体保持上升态势,在国际小柴油机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小柴油机产销基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为齐全的生产网络,并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生产厂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但是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因此,虽然近5年出口量基本持平,但由于愈演愈烈的价格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也出现较大滑坡。我国柴油机出口传统优势受到严重威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国大多数企业采取外购零部件组装的生产方式,除机体、曲轴、连杆、活塞、缸盖、油嘴油泵、室盖等关键件出自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的厂家外,其余零部件均由星罗棋布的小型企业生产。它们大多采用家庭作坊式的落后生产形式,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生产管理混乱,质保体系未建立或未有效运行,制造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检测计量设施不 齐全或精度等级低,难以确保零部件质量。
2.整机生产企业在外购件入库方面存在认识误区,错误认为入库检验并不重要,可通过整机试车逆向反映零部件质量,因而配备的检测设施和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另外,未根据零部件质量特性制订合理的接受评定程序,只对表面质量和主要尺寸等少数项目抽样检查,不能准确反映批量零部件的整体质量状况,有的甚至根本不经检验就擅自入库,造 成产品质量波动较大。更恶劣的是,个别企业为了应付出口质量许可证现场考核编造检测记录。
3.与美、日和欧盟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柴油机的主要差距在于环保、可靠性和结构设计等多方面。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方面我国排放控制起步晚;另一方面我国基础工业差,整机结构落后、研发水平低。 东南亚等柴油机主要市场无需生产企业承担“三包售后服务,少数企业因此选用等级较低的零部件来降低成本,造成整机可靠性降低。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