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非机动车及其零部件自中国进口下滑9.25%,其中从中国进口货车同比下滑20.62%,从中国进口机动车零部件却同比增长8.57%.2008年下半年开始,南非汽车加工行业负责人纷纷表示由于南非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价格偏高,南非境内的汽车加工厂将调整汽车零部件供货渠道,增加从中国等亚洲国家采购柴油机的份额以降低整车成本,从2008年南非柴油机进口数据看,这一趋势已开始呈现启动的苗头。
通用汽车南非公司明确表示,同样的柴油机,从南非本地供应商采购,价格比从拉美、非洲其他国家、中东地区采购平均贵出30%。通用公司已经开始把一些订单从南非竞争力弱的供应商中抽出,提供给竞争力强的国外供应商以降低成本。中国向南非出口柴油发动机产品已多年,在南非汽车售后市场已逐渐赢得信任,南非作为非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柴油机出口在南非市场将大有可为。
六.提升中国柴油发动机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缩短与世界先进产品的质量差距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又首当其冲。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制定了地方性法规,限制柴油车进入城市。但近年来,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当前柴油发动机已经在机动车排放法规实施最严格的欧洲、美国取得了很大成功。柴油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低排放的发动机。在中国,尽管不少柴油机生产企业如:上柴、玉柴、大柴、锡柴等都已经开发出了采用先进技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柴油发动机,但并不意味着柴油机在我国的发展已步入坦途,我国是石油进口国,所以节省燃油一直是内燃机工业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
柴油机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而且技术开发所需要的花费也相对较低。从节省能源的角度来看,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要比汽油机高45%~60%。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机,燃油价格也长了一次又一次,根据调查,当前燃油经济因此开发环保节能的柴油发动机是企业当务之急。所以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缩短与世界先进产品的质量差距。
(二) 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覆盖范围以缩短与市场需求多样性的差距,来满足市场。
我国目前的重型柴油机的开发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用户更多的需要,12升以上的大功率柴油机车必须需依赖进口。而当前大排量柴油机增长非常迅速。
在国外12升、排放达欧I和欧II标准的柴油车已成为主流产品。在美国使用最多的就是300马力~600马力的产品中已普遍使用电控技术。西欧重型车的发动机,300马力成为起点功率,一般有4-5档不同的功率,供用户对不同车型、不同使用条件选用。德国奔驰和曼公司、瑞典的沃尔沃和斯勘尼亚公司等著名生产厂商基本上有340、380、420、460及500、马力五种功率的发动机供用户选择。而我国的情况却是,360马力以上的重型车却寥寥无几,大部分还得依靠进口。
我国重型载货车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生产的特殊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马力牵引车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大重型柴油机的研制和开发已经成为急迫的任务。所以说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覆盖范围以缩短与市场需求多样性的差距,来满足市场。
(三)充分利用检验和信息优势
充分利用检验优势,瞄准国际最新动态,与行业协会、科研所和权威检测中心优势互补、密码合作,协助研究开发符合国外法规、适应发达国家市场需要,具有核心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升级换代新品。同时,将检验重心放到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检测项目上来,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检测设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检测队伍,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尽早实现检验检测水平与国际上的相互认可。
充分利用信息优势,深入研究欧美日法规,克服原有标准中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指标低的薄弱环节,加紧制订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法规。同时,建立健全风险预敬和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应对国外绿色标准,为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大门扫清障碍。
针对全套CKD散件比重日超上升的现状,尽快组织专题研讨,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彻底梳理,区别关键件和一般件,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检验规则,即方便企业,又提高检验效果。
(四)积极实施名牌战略
加大对名牌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创名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低价倾销、假冒伪劣和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名牌企业的利益;统筹规划,建立新品孵化基地,促进柴油发电机行业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柴油发电机现正处于历史低迷期,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不畏困难、迎头赶上,就定能渡过难关,迎来中国柴油发电机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参考文献:
1. 2009-2013年中国单缸柴油机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 柴油发动机行业分析
3. 2009年中国发电机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4. 2008-2009年中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行业评估及财务分析报告
5. 我国柴油机出口现状及对策
1.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组编,《中国内燃机工业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陈岩:《现代工程机械柴油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3. 姚俊琪:《现代柴油发电机组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版
4. 魏名山 :《汽车与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5蒋德明:《高等内燃机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 肖永清,杨忠敏 编著:《汽车的发展与未来》,化学工业出版社
7.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国机电经贸》,2009年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