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影响钢铁产量的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今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尽快实现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钢铁了。大到汽车、轮船,小到缝衣针,只有为数不多的物品不是由钢铁制造。钢铁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钢产量自从1996年突破1亿吨以后,到2002年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各产钢国的第一位, 今年仍将保持世界首位。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与国内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近几年钢铁工业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左右。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匹配的,如果没有钢铁行业的支撑,国民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将难以为继。同时,钢铁行业投资过热,钢铁价格不断上升也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目前的大环境,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国内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国际市场。用信息技术和其它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钢铁生产线和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钢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是钢铁行业的迫切要求。预计,今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另有消息预测:我国到2010年粗钢产量将会达到3亿吨。可以肯定地说,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钢铁的总产量?从生产方面来看,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取决于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所以我们仅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制造业的从业人数两个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试图从中说明而这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二.模型的设定 根据经济学理论把模型设定为: Y=C+X1+X2+U 其中 Y:钢铁的年产量(万吨) X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X2:制造业的从业人数(万人) 通过查阅2003的统计年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其中包括从1980到2002年的钢铁的年产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制造业从业人数。 数据如下:
obs Y X1 X2 1980 3712 910.9 5899 1981 3560 961.0 6122 1982 3716 1230.4 6329 1983 4002 1430.1 6508 1984 4347 1832.9 7029 1985 4679 2543.2 7412 9186 5220 3120.6 8019 1987 5628 3791.7 8359 1988 5943 4753.8 8652 1989 6159 4410.4 8547 1990 6635 4517 8624 1991 7100 5594.5 8839 1992 8094 8080.1 9106 1993 8956 13072.3 9295 1994 9261 17042.1 9613 1995 9535.99 20019.3 9803 1996 10124.06 22913.5 9763 1997 10894.17 24941.1 9612 1998 11559 28406.2 8319 1999 12426 29854.7 8109 2000 12850 32917.7 8043 2001 15163.44 37213.5 8083 2002 18236.61 43499.9 8307
三.参数的估计 用Eviews估计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09/04 Time: 21:36 Sample: 1980 200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459.055 1181.784 1.234621 0.2313 X1 0.276289 0.013042 21.18382 0.0000 X2 0.359617 0.150619 2.387585 0.0269 R-squared 0.967703 Mean dependent var 8165.273 Adjusted R-squared 0.964473 S.D. dependent var 3985.613 S.E. of regression 751.23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20241 Sum squared resid 11286962 Schwarz criterion 16.35052 Log likelihood -183.3277 F-statistic 299.6249 Durbin-Watson stat 0.48092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 Ŷ= 1459.055+ 0.276289*X1 +0.359617*X2 t= (1.234621) (21.18382) (2.387585) R^2=0.967703 R^2=0.964473 F=299.6249
四.模型的检验 t检验(在5%显著水平下检验β1、β2): 从EVIEWS的分析结果看来,这个模型的R-squared非常的大,达到了0.967703,回归系数β1的t-Statistic= 21.18382大于T(0.025)(12)=2.179,具有统计显著性,回归系数β2的 t-Statistic=2.387585,大于T(0.025)(12)=2.179,也具有统计显著性。。 F检验(在5%显著水平下检验整体显著性): F-Statistic=299.6249 远大于F(0.05)(2,20)=19.4,说明在整体上也具有显著性。 从图形上来看,这个模型也拟合得较好: 五、经济意义 根据上述分析,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亿元,钢铁年产量增加0.276289万吨。制造业从业人数每增加一万人,钢铁年产量增加0.359617万吨。由此看出,固定资产的投资与钢铁产量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从实证来看,国务院近期提出加大提高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25%上升到40%,,可见我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重视程度。由表看出,制造业从业人数也与钢铁产量存在相关关系,但自19 96以后在逐步减少,而钢产量仍逐年上升,表明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成为影响其产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减员增效,减少企业的负担,增强劳动效率。 六.我国钢铁业的现状 但是在钢铁产业的高速发展之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由于钢架持续走高,国内钢铁需求旺盛,使得投资钢铁已成为投资房地产、汽车并列的三大投资热点。但我们不得不意识到,我国钢材产品品种的结构存在的矛盾,即板材和带材紧缺的局面仍然不能根本缓和,板材预计有一千多万吨的缺口,需靠进口,而钢筋和盘条等建筑用材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目前我国采取了加息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抑制低成品钢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生产力过剩、铁矿资源不足的局面。防止小电炉钢厂和小扎钢厂死灰复燃,而同时采取的对钢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其目的就在于鼓励高技术含量的钢铁项目的投产。切实做到“区别对待”适时适度的调整方针。才能保证我国钢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结构调整相一致,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