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2012(三)
销售价格:
(二)非洲、东加勒比海、海湾地区货币合作—发展中国家间货币合作
与欧洲发达国家相对应的是,在发展中国家间货币合作也十分广泛,但也应看到发展中国家区域货币合作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由于亚洲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深入的分析世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间货币合作很有必要。
1.非洲货币合作
非洲区域货币合作的代表是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这两个组织的参与国众多,各国情况复杂,甚至有些国家内部不稳,几乎处于内战边缘。但可以看到这两个区域经济货币合作组织的形成大大促进了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发展,各种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大大便利。而且这些组织的出现也成为稳定地区局势的重要力量,促进了区域内国家的和平发展。尽管在非洲货币合作的初始阶段可以看到前宗主国的影子,但中非和西非货币联盟的形成和非洲法郎的发展却大大加强了中非、西非国家间的合作和向心力。与之相比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优势,所欠缺的是国家意志。虽然非洲国家基础较差但货币合作仍在曲折中发展,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货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排除外部干预。
2.东加勒比海货币合作
东加勒比元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数个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与英国殖民地所通用的货币。这些国家能够实现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经济总量小、开放程度高、文化传统语言接近等。
3.海湾地区货币合作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些国家都是产油国,经济基础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上,人口较少,人均收入较高。政治制度、语言文化、宗教传统相近。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在1981年提出要统一海湾各国货币,并建立下属机构海湾货币委员会。1992年,海合会成员国央行行长会议决定要将海湾各国货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于2002年6月决定将成员国货币同美元挂钩并与美元确定固定汇率。2001年,海合会六国财长会议决定在2010年实现成员国货币统一,六国货币均直接与美元挂钩。但阿曼与阿联酋相继退出海湾货币委员会,给海湾货币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阿曼因自身经济与其他五国相差较大,而阿联酋更多是从政治角度决定退出。沙特是是六国中经济总量最大的,阿联酋次之。两国争夺海合会主导权导致阿联酋退出货币联盟,也使海湾货币合作前景堪忧。从海湾阿拉伯国家货币合作的发展可以看到,在经济货币合作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所起的作用。
(三)美元化—混合型货币合作
一些国家的居民可能全面采用美元进行日常交易,或者至少与其本国货币同时使用,这种情况称之为美元化。巴拿马、萨尔瓦多和厄瓜多尔是美元化的典型例子,这些国家在政策上放弃货币主权,是美元化的极端表现。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美元化是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下和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交往中的广泛使用下,被迫美元化。被迫美元化的国家在一定情况下极有可能转变为国家政策上的美元化。欧元在科索沃和黑山也表现出美元化的情形,而人民币在中国经济大发展、对外贸易猛增的情况下,也在周边地区一定程度的表现出美元化的倾向,这是值得注意和加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三、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障碍
(一)
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
亚洲货币合作起步较晚,主要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被亚洲各国所重视。由于东南亚国家在为危机中损失巨大,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央行建立东盟货币互换(ASA),ASA的目的是在成员国出现收支问题和流动性临时短缺时提供短期互换。1997年9月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有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出资1000亿美元,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救助。1997年11月建立“马尼拉框架”小组,旨在加强地区监督,加强货币政策协调合作。1998年10月,日本提出“新宫泽喜一构想”,建立亚洲基金对危机国家进行援助。1999年10月,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在马尼拉签署《东亚合作共同声明》,以在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1999年11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代表东盟向中日韩三国提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10+3财长会议上,提出建立东盟与中日韩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网络(BSA)。2002年7月,在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提出在未来建立类似欧元区的单一亚元、亚洲央行等。2003年6月,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宣布与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建立亚洲债券基金。2008年10月中日韩三国提议建立亚洲共同基金。2009年5月3日,中日韩及东盟10国财长在印尼巴厘岛联合宣布,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于2009底前建立并运作。亚洲货币合作从临时性的危机救助机制向各国间的汇率协调发展,而亚洲共同货币的诞生也已提上日程。
(二)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
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和争端也影响了货币合作的展开。亚洲各国在政治体制上差异大,中国、越南、老挝等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国家多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各国仍有一些政要持冷战思维。而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以及美日安保条约更有围堵中国的意图。日本对二战的历史态度也使二战受害国,尤其是中韩等国对日本抱有不信任感。区域内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也使开展经济货币合作难以深入,中日“钓鱼岛”问题、日韩“独岛”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问题、“南海争端”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智慧。亚洲各国出于传统的考虑是否能真正出让一部分经济货币主权,是否能在制定政策上达到一致性也存在变数。
亚洲各国在经济方面的差异更大,日本是经济高度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经济也较发达,但经济发展门类不全,市场狭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发展很不平衡。东南亚各国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大问题,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大。亚洲各国经济金融开发程度也各不相同,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受到很大制约,尤其是人力流动比之欧元区有巨大差距。货币合作的协调机制也不尽完善,更多的是从危机救助出发,缺乏常设性拥有实际权力的货币合作机构。
在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方面,亚洲地区货币事实上多是以与美元挂钩,对于汇率联动机制的锚货币选择也存在不同意见。
在与欧元区、西共体、海合会相比之下,亚洲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差异更大,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阻碍着亚洲货币合作。在外部方面,美国对亚洲货币合作的态度也是影响货币合作的重要因素。
尽管亚洲货币合作存在众多的障碍,但亚洲货币合作却是大势所趋。这是亚洲国家在经历历次经济金融危机之后的共同认识,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货币区域化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亚洲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高、经济相关性、互补性强。众多的人口,广大的市场,丰富的资源都使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可期。
四、解决障碍的主要方法和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在解决障碍上,亚洲各国在政治方面要做到增强政治互信,搁置领土争端。经济货币联盟的终极目标是政治联盟,只有亚洲各国政府在政治方面能求同存异,真正做到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金融方面,亚洲各国在区域内的要素流动受制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原因,亚洲国家必须在国家政策上鼓励区域内各种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流动。在信息协调、汇率协调等方面,亚洲国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这种合作必须常态化、机制化,由临时性松散的转变为受各国内政变动影响小的机制。
(二)明确核心货币
在亚洲货币合作中核心货币的选择决定了亚洲货币合作方式的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亚洲货币合作的成败。笔者认为亚洲国家在短期内实现类似欧元的超主权货币“亚元”是不现实的。至于在中长期“亚元”的前景,这取决于亚洲国家主观上的政治意愿、客观上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上的外部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中长期内的变数仍然很大,在亚洲出现能够取代现有的各国货币或能够与各国货币平行使用的超主权货币是难以实现的。而在亚洲国家现有的货币当中,有资格成为核心货币的只有人民币与日元,这是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当然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传统大国,国家的政治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日本在二站后快速复兴紧急,创作了“战后经济奇迹”,GDP总量长期处于世界第二位,通货膨胀率常年保持较低水平,日本通过对外贸易、直接对外投资、对外援助和贷款等方式,已经使日元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化深度。日本政府在亚洲货币合作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日本在1997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极力主张建立各种救助机制对遭遇危机国家进行救助。但日元成为核心货币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政治方面,从全球多数区域货币合作的经验看,货币经济联盟必须以强有力政治联盟为后盾,而日本在政治历史上始终与亚洲各国存在问题。首先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一直试图挑战“和平宪法”以重新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在日本政府对二战罪行缺乏诚恳认识态度的情况下,使亚洲邻国,尤其是中国和韩国对日本抱有警惕感,这是日元成为核心货币的硬伤。其次,美日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密切关系,使日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美国限制中国,控制东亚国家的马前卒。日本政府在货币合作政策方面的摇摆不定当然是由为获得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决定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只有当日本的国家利益与亚洲多数国家趋向一致时,日本在政治上才能获得亚洲邻国的信仰,而日元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提升。在经济方面,尽管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长足发展,但今年来也出现诸多问题。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陷入混乱,显示出日本在资源上的匮乏和在能源上对外的过分依赖。19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近年的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日本也都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日本国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频繁,资金严重过剩,存贷款利率持续过低,日元贬值等。相比之下中国经济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一大农业国。尽管在经济增长中仍存在众多问题,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经济仍处于快速上升期。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坚挺,以及中国经济金融货币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加深等使人民币具备成为区域货币合作主导货币的条件。
(三)我国在亚洲货币合作中应采取的策略
1.加强人民币国际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
/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CL企业营销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下一篇
: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2013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亚洲
货币
合作
主要
障碍
前景
2012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