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论文排版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杠杆尺应该怎么教(一)

杠杆尺应该怎么教

背景描述
 杠杆尺出现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杠杆的科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用力点离支点距离等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一次教学此课时,我没有和其他老师交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了教学。但在我区“修订版教材教学研究体会交流”的主题教研活动中,六年级交流组的老师对杠杆尺的教学发表了一些看法,引发了大家的争论,也触发了我的思考。
 为了便于描述,我把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命名为平衡教学法和分离教学法(我采用的):
 1.平衡教学法
 始终要求杠杆尺保持平衡。在杠杆尺两边钩码数量和钩码离支点的距离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杠杆尺平衡的原因,来理解钩码数量和钩码离支点距离的不同作用,在平衡的基础上寻找规律。
 教学实例:
 出示杠杆尺(平衡状态,但两边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均不同)
 师:我们已经知道,杠杆尺的两边钩码数量相同,且钩码离支点距离相等,杠杆尺平衡。这个杠杆尺(图7)也平衡,你发现了什么?
 生:右边2个钩码就能拉起左边4个钩码。
 生:那是因为钩码挂的地方不一样。
 生:右边的钩码离支点远,左边的钩码离支点近。
 师:如果右边的2个钩码不变,你还有什么办法让杠杆尺平衡。
 生:可以……
 以下是杠杆尺的三种平衡状态,但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
               
      图(1)                 图(2)                    图(3)
 图(1):用力点(右边)用2个钩码拉起阻力点(左边)4个钩码,说明可以省一半力,为省力杠杆。
 图(2):用力点用2个钩码拉起阻力点1个钩码,说明多花一倍力,为费力杠杆。
 图(3):用力点和阻力点都为2个钩码,说明所花的力一样,为不省力不费力杠杆。
 当然随着钩码数量和钩码离支点距离的改变,情况相对更为复杂。让学生从更多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则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可靠性。
 2.分离教学法
 把影响杠杆尺平衡的两个因素分开考虑。先保持其中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另一个因素,用分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考。两边钩码离支点的距离不变,仅改变钩码的数量;或保持两边的钩码不变,只改变钩码离支点的距离,以此来研究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教学实例:
 出示杠杆尺(左右两边离支点距离相等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师:杠杆尺是平衡的,现在想让它不平衡,怎么办?
 生:在左边加一个钩码,右边不加。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教师演示,杠杆尺向左边倾斜)。
 师:看来钩码的数量,影响了杠杆尺的平衡(板书:钩码的数量),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让它不平衡吗?
 生:把右边的钩码向外移一格。
 (教师演示,杠杆尺向右边倾斜)。
 师:看来钩码离支点的距离也影响杠杆尺的平衡(板书:钩码离支点的距离)
 师:我们发现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杠杆尺的平衡,先来研究哪一个呢?
 生:钩码的数量。
 生:钩码离支点的距离。
 师:如果我们要先研究钩码的数量这个因素,那实验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生:钩码离支点的距离不改变。
 生:不对,是两边钩码离支点的距离要相等。
 生:……
 研究钩码离支点距离相等而钩码数量不同,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图(4)                图(5)                  图(6)
 如图(5)、图(6)所示,重的物体撬起轻的物体,和学生生活习惯相符合,没有必要赘加论述。
 研究钩码数量相同而钩码离支点距离不等,情况就相对复杂一些,主要也有三种:    
                                         
 图(7)                     图(8)                       图(9)
 图(7):杠杆平衡。用力点(右边)离支点距离等于阻力点(左边)离支点的距离,为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图(8):杠杆尺向阻力点倾斜。用力点离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离支点距离,为费力杠杆。
 图(9):杠杆尺向用力点倾斜。用力点离支点距离大于阻力点离支点距离,为省力杠杆。

研究分析
 究竟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呢?我校教研组内的老师也各持已见、相持不下。随着讨论的深入,我开展了下述系列研究。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缝宽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 下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杠杆 应该 怎么 2011-11-09 08:59:00【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17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