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E—h”图像在抛体问题中的应用
“E—h”图像在抛体问题中的应用
在抛体问题中要涉及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如果只有重力作用则机械能总量不变,若除重力外还有其他外力做功,则还会涉及到机械能的变化。在解题过程中应用能量和高度图像即“E—h”图像,能进一步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使解题简单、直观。
例1:将一小球以v0竖直上抛,设在空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恒定,且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4m,设在上升过程中,当势能等于动能时离地高度为h1,下落过程中,势能等于动能时离地高度为h2,则:( )
(A)h1>12m h2>12m (B)h1>12m h2<12m
(C)h1<12m h2<12m (D)h1<12m h2>12m
解:
一般解法:设小球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H,则H=24m。因为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故机械能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故在上升过程中,当势能等于动能时,机械能总量大于在最高处机械能总量,故可得:
(1)
(2)
由(1)(2)两式得,。
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总量随高度减小而减小,故当势能等于动能时,机械能总量小于在最高处时的机械能总量,所以可得:
(3)
(4)
由(3)(4)两式得,。
故可选答案为B。
“E—h”图像解:因为在上升过程中,势能不断增加而动能减小,因要刻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即动能的减少量应大于势能增加量,且重力势能、动能与高度都为一次函数关系,据此可画出“E—h”图像,如图1:
由图1可知,在A点即为势能等于动能时,而此时h1>12m。
同理,在下落过程中,势能不断减小而动能增大,因要刻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少,即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少量,据此可画出“E—h”图像:
由图像可知,A点即为势能等于动能时,此时h2<12m。
例2:从离地面h高处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相等。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则可知( )
(A)抛出点的高度h满足
(B)抛出点的高度h满足
(C)落地时的速率v1满足
(D)落地时的速率v1满足
解析:
一般方法:设在空中动能等于势能时速率为v1,则由机械能守恒得:
在空中动能等于势能时 (1)
由(1)解得,故。
落地时有 (2)
由(2)得,故。
答案:AC
“E—h”图像解:由题意可知,机械能守恒且小球的初动不为零,经时间t后势能才和动能相等,下落的高度为,且可得初始势能mgh大于初始动能,画出其“E—h”图像:
由图像横座标得。
且可得,因此可解得,故答案为AC。
从前面两例可知,借助“E—h”图像分析抛体问题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显得直观形象,更易理解,省去了通过列式计算带来的“麻烦”,同时使题解显而易见,对于求一些选择题非常方便。再来看下面一例:
例3:将小球第一次以20m/s的速度竖直上抛,当它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为10m/s,第二次将此小球以4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设小球在两次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求:
(1)小球第二次上升的高度是第一次的几倍?
(2)第二次抛出后,落回抛出点的速度多大?
解析:
小球在以不同的的速度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因为受到的阻力不变,所以小球的合外力相等,即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减少率”和“增大率”相等,在图像中表现为斜率相等,两“E—h”直线平行,故可分别画出上升过程中动能随高度的变化图(图4实线)和在下落过程中动能随高度的变化图(图4虚线)。
(1)由实线可得,,得。
(2)由虚线可得,,可得,得。
从前面几例可以看出,用“E—h”图像解题使解题过程来得更加简单直观,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同时为解抛体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平台,从深沉次讲,它是对物理过程进行再思考再理解的结果。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等效法”在物理中的应用举隅
下一篇
:
没有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图像
问题
应用
2010-07-26 16:22:55【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