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头施工缝留设示意图 楼梯施工缝留设示意图 (4)正常情况下,只在柱顶部位框架梁底50mm处和楼梯段长度的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留设施工缝,不考虑在其它部位另设施工缝划分施工段。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构件的轴线垂直,不得留斜搓,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才允许继续浇筑施工,且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6垃圾仓混凝土施工 (1)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核检查,内容包括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结构模板形状和几何尺寸、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等,以及模板支撑是否稳定牢固。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木屑等杂物清除干净,钢筋经过隐蔽验收,模板浇水湿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要做好浇筑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2)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捣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以便于混凝土泵、搅拌运输车和搅拌站与浇筑地点之间的通讯联络,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振捣棒的操作,要求做到“快插慢拔”,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掌握好振捣时间,时间过短,混凝土振不密实;振动时间过长,混凝土的粗骨料下沉,砂浆中的轻物质上浮到混凝土表面,会发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的振动时间在20-30s,以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和浮浆不再下沉为宜。 (4)底板混凝土采取一次性连续浇灌。浇灌时混凝土形成1:6~1:8坡度分层斜向浇捣。分层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以利于混凝土的散热均匀,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复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确保混凝土无冷缝的现象出现。混凝土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每个浇灌点分别在板上表面、中部及底面三处各设一振动棒振捣。
混凝土分层斜向浇捣示意 (5)柱、墙混凝土浇筑:柱墙混凝土浇筑前应先以5cm 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接浆,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不超过400m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柱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施工缝应留在梁下面,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6)框架柱的混凝土,先行浇筑,至梁底或板底标高以下50mm左右。混凝土的自由坠落高度不应超过2m,每层柱头先浇时,要求由几只柱头轮换浇灌,目的在于适当放慢混凝土的上升速度(同时要求混凝土覆盖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免柱模膨胀和便于振捣。凡柱头浇灌高度超过规范定时,需另设导管。 (7)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从中间向两侧对称平衡浇筑,浇筑梁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 (8)每条轴线间均按此浇筑方法,逐段轮换连续,直至浇筑完毕,不宜留设施工缝。若由于泵车机械故障等意外因素,仍应按规定要求精心留设施工缝,以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机械、人员等诸方面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结构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以免遗留质量隐患。 (9)由于混凝土浇灌后3~5天,水化热散发最快,是混凝土内部温度陡升阶段,而混凝土刚处于终凝状态,弹性模量较小,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故需对浇灌混凝土3天时,进行保温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为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由于混凝土后期养护不当而产生表面温差裂缝,一般采用一层薄膜加一层草包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同时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具体掀除覆盖层的步骤与时间,应根据现场测温情况确定。 (10)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平面布置及厚度,布置测温区、点。选择具有代表性部位的平面上各设测区,每个测区在垂直方向设3个测点,在浇筑过程中以及浇筑后进行温度监测控制。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11)混凝土的养护应有专人负责实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内加以浇水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 天,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天,垃圾仓侧墙多为竖向结构,浇水养护困难,可采用喷洒养护剂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文明施工。在已浇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2N/mm2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人员和安装模板及支撑架子。 7垃圾仓混凝土裂缝控制 (1)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内产生早期温升和后期降温时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故施工中须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出现结构裂缝。严格控制水化热,应选择低热水泥,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通过“双掺”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磨细的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掺入具有缓凝、减水作用混凝土高效减水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入外加剂后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施工中出现冷缝的可能性。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的级配及含泥量,粗骨料选用粒径为5-40mm连续级配的花岗岩碎石,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为2.5左右的中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黄砂控制在2%以下。如果含泥量较大,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会引起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的砂率,一般选择为38%-45%,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砂率。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满足泵送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坍落度的下限值,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切实做好混凝土保温养护工作,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减少温度应力。采用一层薄膜,一层草包覆盖保温、保湿,覆盖工作必须严格认真做好,薄膜幅边之间搭接严密,草包之间边口拼紧。做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2)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因为坍落度与用水量有密切关系,坍落度越大,混凝土用水就越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越大。所以在混凝土拌和物运到现场后的前几车要逐车进行测试,使浇灌时的坍落度控制在140±20mm以内。 (3)在大面积(体积)的地下基础混凝土的施工中,根据结构情况,合理的把结构分成若干块,在跳仓、分块施工浇筑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灌时间,相邻的混凝土浇灌时间一般控制在7d以上,以放松混凝土块的约束程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产生的裂缝。 (4)充分重视,精心安排,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理论指导施工,施工实践经验融入理论之中,也是混凝土结构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