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论文排版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建筑论文

彭州市灯杆坡大型滑坡的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二)

 
 2  滑坡灾害体特征分析
2.1  规模及形态特征
 滑坡位于山地东南侧斜坡上,立体上呈不规则多槽体圈椅状,平面上看滑坡体向下发散呈不规则的枫叶状。
 滑坡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三个部分(图1)。其中Ⅰ区为主滑体,向前滑移过程中受两个稳定山脊的阻挡分叉成三条滑舌,其中西侧部分相对较小,因其滑动方向明显不同将其单独划分为Ⅱ区。滑坡东侧为一较小的滑坡体,该滑坡体前缘已经产生滑动并滑入主滑体范围内,对主滑体产生加载,同样主滑体的失稳将带动小滑体的滑动,该滑坡体命名为Ⅲ区。
 滑体纵向长度最长处约500米,横向最宽处宽约500米,前缘高程827-850m,后缘高程930-987m,前后缘最大高差160m左右, 滑体厚0.00~30.00m,面积约为16.7万m2(不包括次生滑坡区和局部滑塌区)。根据钻探揭示,土层平均厚度约为19.5m,滑面基本与土岩交界面一致,体积约326万m3。其中Ⅱ区面积约2.5万m2,体积约为49万m3;Ⅲ区面积约3.4万m2,体积约66万m3。图2滑坡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
 后缘背靠山体,滑体沿山体一侧向下扩展延伸,遇下端稳定山体阻挡滑体方向改变,外缘呈舌状分布。滑坡上端根据软弱优势面呈现多向滑动裂痕,但整体呈现为垂直主滑方向的张拉裂缝和沿主滑方向的剪切裂缝,主滑方向约为147°。滑体下半部分遇山体滑动方向稍有变化,与地形凹槽呈互补关系,整体滑动方向与上部主滑方向基本一致。
 

图1  滑坡分区示意图
Fig.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landslide partition

3.2  变形破坏特征
 滑坡体在“5.12”地震前有轻微变形,据访问当地村民,滑坡体内的房屋、屋前晒坝经常产生裂缝,村民的粪坑用过两年后就得清理重新修补,滑坡体前缘的渗水现象和鼓胀现象已经产生多年。在“5.12”地震过后,滑坡在一周内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形,多处张拉裂缝和剪切裂缝出现,据当地人讲地震后一些裂缝深达数米,如今大部分裂缝已经被填平,局部还可见。最明显的是滑坡后缘产生6~8m的整体滑移塌陷以及成片的裂缝区。坡体上许多田地由平坦变成斜坡或严重塌陷,靠近后缘房屋明显沉降并产生反倾。中部靠近自然排水沟位置土体发生挤胀使得多段水沟消失,滑坡体前部渗水现象加剧,鼓胀现象更加明显。
 09年5月份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滑坡体中部的斜坡坡地有近期产生的裂缝,而且见到位于滑坡中前部的新立不久的电线杆发生明显的倾斜,电线杆低端在地面形成一侧的空洞。Ⅰ区中前端村民的监测数据表明局部的裂缝两端的距离由1.08m变成了1.28m(2008.8~2009.6)。近期变形主要表现为前端部分微弱滑移和后缘次生滑动带的塌落式滑移。虽然主滑体没有明显的整体滑动迹象,但各种变形迹象和局部滑动特征反映了滑坡的局部不稳定状态。
 滑坡在“5.12地震”期间发生了明显的滑移,变形迹象十分明显,主要变形特征有裂缝、滑塌、挤胀和反倾四种。滑体后部多处出现滑移和塌陷,局部出现反倾状塌陷。中部多处出现塌陷、滑移和鼓胀。前部出现滑移和鼓胀。整体看后部和中部变形严重,有相当明显的变形迹象和裂缝,前部变形较为缓和,为不太明显的滑移或坡度受挤变陡。滑坡体的总体变形特征如图3所示。

 

图2  滑坡1-1’工程地质剖面
Fig.2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file of landslide in 1-1’ direction


图3  滑坡体变形分区平面图
Fig.3  Plane figure of deformation partition of landslide


a-滑坡后缘东侧张拉裂缝(裂缝宽度0.3~1.2m)

b- 滑坡中部的剪切裂痕及塌陷(村民站在原为同一块田的凹陷处)

c-滑坡前缘的扇状排布挤张裂缝
图4  滑坡体上的典型裂隙照片
Fig.4  Typical cracks photoes on landslide

 地表裂缝十分发育,主要集中分布在滑坡的后部和中部,多为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张拉裂缝,部分为牵引和剪切产生的平行于滑动方向的裂缝。在2008年5月的滑动初期,在后缘地带形成了十分明显和广泛的深拉裂缝区。而今经过一年的时间,大多数裂缝被村民自发填埋,没有填埋的许多裂缝也逐渐自然缩小甚至消失。但很多裂缝的消失只是表面现象,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依然是滑坡的不利因素,流水从裂缝渗入后对滑坡存在不利影响。滑坡的中部,主要是在主滑体的西侧和滑坡Ⅱ区所在的位置,以剪切裂缝为主,并多与滑体的滑塌结合在一起。在滑坡的前端挤胀部位,主要是在主滑体东侧滑舌和滑坡Ⅲ区的前端,有呈发散状的挤裂张开裂缝。滑坡体上典型裂隙照片见图4所示。
 现滑坡体后缘的滑塌现象较明显(图5),由于滑坡前端受两稳定山脊的堵挡,在滑坡中前部滑坡挤胀(主要表现为对水沟的挤占,图6),在前缘表现为坡度的变陡和对水沟的挤占。


图5  滑坡后缘整体滑塌(塌落6~8m)
Fig.5  Integral slump on the following edge of landsilde(slumping about 6~8m)
 

a-滑坡中部挤胀使水沟消失成平地(原约3m深)

b-滑体前缘对水沟的挤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后张预应力孔道灌浆料的研究 下一篇: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施..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州市 大型 滑坡 变形 特征 定性分析 2011-11-29 08:43:04【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17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