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滑坡分区示意图 Fig.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landslide partition
3.2 变形破坏特征 滑坡体在“5.12”地震前有轻微变形,据访问当地村民,滑坡体内的房屋、屋前晒坝经常产生裂缝,村民的粪坑用过两年后就得清理重新修补,滑坡体前缘的渗水现象和鼓胀现象已经产生多年。在“5.12”地震过后,滑坡在一周内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形,多处张拉裂缝和剪切裂缝出现,据当地人讲地震后一些裂缝深达数米,如今大部分裂缝已经被填平,局部还可见。最明显的是滑坡后缘产生6~8m的整体滑移塌陷以及成片的裂缝区。坡体上许多田地由平坦变成斜坡或严重塌陷,靠近后缘房屋明显沉降并产生反倾。中部靠近自然排水沟位置土体发生挤胀使得多段水沟消失,滑坡体前部渗水现象加剧,鼓胀现象更加明显。 09年5月份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滑坡体中部的斜坡坡地有近期产生的裂缝,而且见到位于滑坡中前部的新立不久的电线杆发生明显的倾斜,电线杆低端在地面形成一侧的空洞。Ⅰ区中前端村民的监测数据表明局部的裂缝两端的距离由1.08m变成了1.28m(2008.8~2009.6)。近期变形主要表现为前端部分微弱滑移和后缘次生滑动带的塌落式滑移。虽然主滑体没有明显的整体滑动迹象,但各种变形迹象和局部滑动特征反映了滑坡的局部不稳定状态。 滑坡在“5.12地震”期间发生了明显的滑移,变形迹象十分明显,主要变形特征有裂缝、滑塌、挤胀和反倾四种。滑体后部多处出现滑移和塌陷,局部出现反倾状塌陷。中部多处出现塌陷、滑移和鼓胀。前部出现滑移和鼓胀。整体看后部和中部变形严重,有相当明显的变形迹象和裂缝,前部变形较为缓和,为不太明显的滑移或坡度受挤变陡。滑坡体的总体变形特征如图3所示。
图2 滑坡1-1’工程地质剖面 Fig.2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file of landslide in 1-1’ direction
图3 滑坡体变形分区平面图 Fig.3 Plane figure of deformation partition of landslide
a-滑坡后缘东侧张拉裂缝(裂缝宽度0.3~1.2m)
b- 滑坡中部的剪切裂痕及塌陷(村民站在原为同一块田的凹陷处)
c-滑坡前缘的扇状排布挤张裂缝 图4 滑坡体上的典型裂隙照片 Fig.4 Typical cracks photoes on landslide
地表裂缝十分发育,主要集中分布在滑坡的后部和中部,多为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张拉裂缝,部分为牵引和剪切产生的平行于滑动方向的裂缝。在2008年5月的滑动初期,在后缘地带形成了十分明显和广泛的深拉裂缝区。而今经过一年的时间,大多数裂缝被村民自发填埋,没有填埋的许多裂缝也逐渐自然缩小甚至消失。但很多裂缝的消失只是表面现象,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依然是滑坡的不利因素,流水从裂缝渗入后对滑坡存在不利影响。滑坡的中部,主要是在主滑体的西侧和滑坡Ⅱ区所在的位置,以剪切裂缝为主,并多与滑体的滑塌结合在一起。在滑坡的前端挤胀部位,主要是在主滑体东侧滑舌和滑坡Ⅲ区的前端,有呈发散状的挤裂张开裂缝。滑坡体上典型裂隙照片见图4所示。 现滑坡体后缘的滑塌现象较明显(图5),由于滑坡前端受两稳定山脊的堵挡,在滑坡中前部滑坡挤胀(主要表现为对水沟的挤占,图6),在前缘表现为坡度的变陡和对水沟的挤占。
图5 滑坡后缘整体滑塌(塌落6~8m) Fig.5 Integral slump on the following edge of landsilde(slumping about 6~8m)
a-滑坡中部挤胀使水沟消失成平地(原约3m深)
b-滑体前缘对水沟的挤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