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错误”,正视“错误”数学组 张素红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显生、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错误既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又是教学的巨大资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防范与回避本身就是教学中的“错误”,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 错误:课堂教学中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学会宽容 案例:正数与整数的区别 在我教初一新生时,我让学生们从一些已给出的数字中选出哪些是整数,那些是正数?很多孩子都分不清正数与整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急躁而应耐心的讲解:正数是比0大的数字,整数是正整数、0、负整数的统称,正数中包括正整数,整数的一部分(正整数)是正数,他们之间有公共部分也有不同部分。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区分数字的类别,而不是让学生复习已有知识,所以他们有错误是正常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更何况是各方面都尚未全面发展的孩子呢?做为教师,绝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再提供了一次更正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这就是学生应有的学习过程。 (2)错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预设、生成、延伸 教师应该庆幸学生的犯错,因为学生吸取今天的错误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况且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要求教师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做的是: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得到发展。 1、主观预设,让错误成为预设性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应该可以预见学生的很多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就应以此为重点进行有效准备,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找真理。 案例:在七年级上册“幂的运算”中,2的3次方的结果是8,可是许多初学者总会认为为6,这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在上课时应让学生大胆的去做,教师可以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收集典型错题,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分析,通过算理的解释来强化并掌握算法。 2、捕捉时机,让错误成为生成性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同的学生也随时可能发生不同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出现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再现,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亮点。如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学机智的发展。 案例:在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那些是影响其关系的因素,是学生认知的难点,他们的答案也将是五花八门的,我们可以就其设计教学亮点,首先固定圆的位置,移动直线的位置得出结论,然后固定直线的位置,移动圆的位置得到结论,最后把其综合起来就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也是我们教学重点。 (3)“错误”:成功教学的财富 我们每节课都会发现学生的很多错误,我们应留意这些错误,把他们积攒起来并写成一些小题,可在第二天课上前五分钟进行小测,这样既可以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又可以及时的纠正还不是很理解的学生的错误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错过这么好的天然资源。 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真实的学识;也让错误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