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数学论文
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
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进入了的新时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尽管老师们都认为和谐、愉快、平等的师生关系很重要,但有些老师严师出高徒的“严”还是偏离方向。所以本文再谈师生关系与教育成绩,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经历 平等 影响 美国教育 师生关系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师严道尊”传统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教育主流。这种思想对现代化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个别学校出现了肆意辱骂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等一系列不道德行为。其实,好多学者、专家都论证过这种行为不会有什么好的教育效果。但我想还有必要再讨论一下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因为我认为应蹲下来看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才能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生涯,颇有感触。大学毕业步入教育岗位,作为八十年代天之骄子,可谓目空一切。尽管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我是教师,你必须服从我,我说错也是对的,老师怎么说,你就该怎么做,你必须“尊重”我。如果你敢反抗,就教训你,让你一跤摔在地上。还记得有一位老师,冬天站在阳台上晒太阳。为了显示自己很凶,学生怕他,把一个调皮男生叫到跟前,抓住了他的头发,边说边打:“听说你很厉害,不怕老师,很会捣蛋,是吗?”学生不承认,他一定要让他服输。结果学生泪流满面,向家长哭诉。当时虽然也不提倡体罚,但老师打学生如同父亲打儿子是教训。在这样环境下,教育结果会怎样?我是教数学的,当时学生的成绩我一清二楚,合格率达到40%已算不错了。一考几何,十几个零分不稀奇。有许多学生辍学,家长也认为,不会读书还是早一点赚钱。我想当初的教育不成功与传统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联系。
进入了提倡素质教育阶段,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学校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升学率、合格率开始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成败的标准,于是出现了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把学生当作是应试的机器。老师给你讲什么内容,你必须记住,记不住放学留下来;讲过的知识不掌握,有你好受的!尽管三令五申不能体罚与变相体罚,但许多老师不理解。谚曰:严师出高徒。但在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师将这个概念推向极端,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严而无度,严之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恨铁不成钢”。学校、家庭,时常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不打不成才”的陈腐观念影响,不时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尽管老师关爱每一位学生,但爱的是学生的成绩,没有与学生换位思想,还是学生绝对的服从。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否就不要“严”了呢?几千年的“严师出高徒”真的就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吗?回答是否定的。从严治教并不等于学生唯唯诺诺,并不等于学生不要自主,并不等于学生绝对服从,也并不等于必须顺着你的思路走。
仔细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书包越来越沉重,老师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师生关系不协调占了很大比重。
要申明的是:这不是素质教育的过错,素质教育理念公认是正确的、先进的。而是我们老师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近几年,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的更新,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了我。一向被学生认为很凶的我,开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不轻易发怒,不大声责骂他们。学会了赏析学生,知道成功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使我感触很深的是:所任的两个班数学教学,学生进初中第一次考试,每班十五、六个不合格(与以前差不多)。到了初二,有一个班平时测试只有一个不合格,另一班三个不合格,而且感觉差生消失了!令我大吃一惊,师生关系处理好坏,真的这么重要吗?为此我努力的寻求答案。
我认为:教育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与情感的物。教育活动的开展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由此想到了心理学中苛勒的一个试验:他将黑猩猩关在铁栏内,在栏外较远处放上香蕉,栏内放上几根棒子,每根棒子都够不上香蕉。一只饥饿时间不足6小时的猩猩,由于获取食物的动机太弱,其获取食物的行为易被外界其他事物所干扰,导致分心,不易顿悟到获取食物的新方法——把两根棒子接起来可以得到更长的的棒子。而一只饥饿时间超过24小时的猩猩,由于动机太强,过分地把注意力集中于食物而忽视其他条件,也不易顿悟;只有饥饿时间在6到24小时之间的猩猩,由于动机适中,行为灵活,注意力既不易被其他食物吸引,又不会过分集中于某一点,最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人类也是如此,学习者如果对所学的内容看得太重或太轻,多会因为急于求成或兴趣不高,导致学习的失败。所以对学生来说,积极振奋、镇静从容是最佳的的课堂教学心理状态。要创造这种状态,要求教师平等的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让学生有心理负担。
有一篇报道发人深思:12岁的李阳(化名),一个县级三好学生,升入初中一学期不到,就由小学升学时第三名变成了47名,是老师眼中的“刺儿头”一提上学就胃疼呕吐,精神濒于崩溃。还是这个学生,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一学期后,名列全校第4名,获二等奖学金,成为学习委员,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阳光少年”。原因何在?两位不同的老师,不同对待学生方法,出现了天地之差的教育效果。让李阳重获新生的杨彤老师说过一句话:“最好的关照就是正确、正常地对待”。但我最终发现:李阳的转变,不是因为哪个老师的“关心”,而是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以,我真诚呼吁:每一个真正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在处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时,要时刻牢记:学生也是人,同样有自尊心,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下,既不歧视,也不特别关照,教育才会发挥作用。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来看一下美国的教育现状:美国教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多以平等商量的口吻,极少说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他们善于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是课堂的控制者、指挥者和演员。
美国的课堂非常强调互动和学生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里没有看到讲台、讲桌,老师很随意的坐在学生中间,如果是在高年级学校,你会分不清哪是老师,哪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多角度的,有的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老师总是给与积极的评价和及时表扬,而且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作出评判,有些问题甚至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积极发言,热烈讨论问题,他们会更自信,更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这种收获要比某个问题的答案更有价值。
美国中学的课堂是散漫随意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身上装饰五花八门;上课时也不端正的坐着,斜着歪着半躺着的都有,也可以坐在地上;想上洗手间站起来向老师示意一下就走出去了。但即使学生席地而坐,却极少看到学生之间嬉戏打闹,而且下课离开的时候,一定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学生们的座椅上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更没有刀子的痕迹;学生的课本更是干净,即使经过几次循环使用的课本,也无涂抹痕迹;学校的洗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地板上没有水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彬彬有礼,“谢谢你”、“不客气”是时常挂在嘴上的。
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是建构的过程,使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新知识的学习,内化生成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从这一点上看,美国的课堂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美国教师扮演的角色,更是合理。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几点,以抛砖引玉。
第一:在上课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哪怕是戏言,也要正确引导,老师可以像学生一样谈论问题,甚至可以与拉家常一样。这样会活跃气氛,学生能在愉快中,集中注意力来思考,来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上课出现昏昏欲睡的情景。
第二: 多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交流时可以风趣幽默。如:学生考试不好,可找学生谈话:“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让你这么聪明的人栽跟斗,你要与天斗,与地斗……!”
第三:可多观察,关心学生的平时生活。俗话说: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学生也许没有能力来敬你一丈,但至少会从心底感激你,从而尊重你,达到师生共鸣。
第四:热爱学生,爱生如子。对待学生其实与对待自己子女有很大不同。自己子女打了骂了,还是自己的孩子,但学生不同了,可能会记恨你,小小的失误会前功尽弃。
第五:努力培养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工作热情投入,有宽广的胸怀。能宽容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你心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第六:可借鉴美国教育,可从他们教育中吸取其中的精华,但要做到散而不乱,放而能收,真正出色的完成教育任务。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做难,但我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果我们有了和谐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李更生.师德:于细节中养成[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
骆伯巍.课堂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陆有铨.基础教育[J].上海:基础教育,2006.
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搭建问题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学习
下一篇
: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漫谈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师生
关系
教育
效果
2011-07-17 10:59:00【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