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分析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二)
讲授发展史能使学生了解过去,是为了创造、把握未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领略到微积分的产生是数学上的伟大创造,它从生产技术和理论科学的需要中产生,又反过来广泛影响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众所周知的积分概念是由求某些面积、体积和弧长引起的,微分是联系到对曲线作切线的问题和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问题而产生的。导数概念被用在经济管理方面,产生了两个极为有用的量:边际函数和弹性,给科学增添了丰富内涵。诸如此类知识的教学引入会使学生们体会到微积分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不再抽象、孤立和遥不可及。
同样微积分发展史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不仅看到简单到复杂,而且从中听到人类文明的脚步声,从过去走到今天,从低级走向高级,从有限走向无限。
让我们领略一下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创立的贡献,更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微积分产生三个阶段中的前两阶段——极限概念和求积的无限小方法,中国毫不逊色于西方。微积分思想在古代中国早有萌芽,甚至是古希腊数学不能比拟的。公元前7世纪庄子哲学中就有无限不可分和极限的思想,公元前3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无穷大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刘徽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的面积和方锥的体积,它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可以有步骤地进入到学生的脑中,了解这些文化知识非但不能耽误我们学生的学习,反而能给学生的学习增加源动力。“砍柴不计磨刀功”。这些数学史的教育可以改变他们对数学分析的态度,使数学分析成为他们的知己和好朋友,受用一生。数学史的传授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开专题讲座。我在上大学时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给我们讲了很多数学家的逸事,使我对数学分析有了更深的理解,因而现在我把这种思想传给我的学生。
三、数学分析的教学是洋溢着数学美的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微积分的美,师生共赏数学之美对提高教学质量将是十分有效的
学生们只有认为它是美的,看到它的光环所在,才能喜爱它。正如爱一件物品一样,你认为它是美的才喜爱它,对它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林群院士在两会期间就科技创新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科学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科学家的兴趣。”“指引科学家产生大兴趣还是小兴趣,是从全局考虑还是从细节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兴趣的重要性,就必须使学生看到数学分析的美。
其实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字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数学公式美,数学思想美,数学语言美。1976年,英国一位著名数学家在就任伦敦数学会主席演讲时说:数学的目的,就是用简单而基本的词汇去尽可能多地解释世界。如果我们积累起来的经验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话,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努力把它们加以简化和统一。过去曾经使成年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在今后的年代里,连孩子们都能容易地理解。这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魅力所在。再看看数学分析的极限,体现了意境美。极限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描写极限的文化很多。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中的《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些都是反映极限思想的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望那逐渐消逝在碧色天边的孤独的帆影,只有不尽的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一个“不尽”惟妙惟肖地描写了极限的动态过程。抽象的极限在这里具体生动起来,极限的动态美也使人真正的体会到了。还有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无界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可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且贴切地描述了无界变化的状态,无论园子多大,红杏都会出墙,至少有一枝。“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管地种得多么多,至少还有一个农夫被饿死。数学分析的和谐、统一美需要细细体会。牛顿——莱布尼茨公式,baf(x)dx=F(b)-F(a),其中f(x)定义[a,b]在上,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也称为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将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系的微分和积分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将积分的问题转化为求导的逆运算,巧妙地将对立的微分和积分统一起来,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数学分析中的微分中值定理,f(b)-f(a)=f′(ζ)(b-a)是一个连接局部性质和整体性质的桥梁。这个定理的左边是整体性的,由区间[a,b]的端点所决定,右边则是局部性的,由区间[a,b]内某点处的导数(局部性)所决定。每一个学习微积分的人,如果不能欣赏这样的美,等于进了宝山之后却空手而归。数学分析的美还不只于此。课堂上如果能使学生体味到美的感觉,我想他们肯定不会倦怠,甚至是睡觉或逃课。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微积分教学.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高等教学研究,2006.2.
数学分析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赵淑波,李立伟,王玉文.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分数与除法》课堂实录与评析
下一篇
: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数学分析
教学
注意
问题
2011-09-17 14:33:03【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