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014(三)
5.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成功,使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以及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规模迅速扩大,超出了政府和市场的预期.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实现资本账户的可控、有效、大规模的开放,如果没有利率的市场化同步跟进,那么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本交易波动增加,并且会增加套利机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大系统性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增加,客观上也要求放开利率管制增加利率弹性,以适应人民币汇率机制变化带来的挑战,也对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客观而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不能再拖了。汇率改革紧随其后,已在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理顺国内价格形成机制。而且利率市场化滞后导致银行改革踯躅不前,稳定的利差收入让银行陷入资本消耗型发展模式难以自拔;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加剧了投资饥渴症,导致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被忽视,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扭曲了社会资本配置,不断恶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导致实体经济遭受损失。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屡次被决策层提及。最近发生的“钱荒”危机,更让决策层意识到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三、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配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金融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新型金融体系的建立到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功能的完善,从微观金融主体法人治理结构的重塑到“走出去迎进来”金融国际化的对接,适应、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了。
利率市场化是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需要。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工具之一,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宏观经济运行的目。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较高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各种商品、技术、信息、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为各项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提供了基本条件。由于资金是各项生产要素的先导和媒介,是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资金流动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因此,资金市场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机制通过资金的导向作用将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实行利率的严格管制,使资金价格机制被严重扭曲,资金资源被“低价”配置给垄断企业和政府,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利率由市场决定,各市场实体根据自身实际的融资需求和成本来竞争市场上的资金资源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资金资源带动各项生产要素资源被更有效率地配置,从而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人民银行来讲,我们是做好技术和条件上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说可以尽快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自去年中央行宣布调整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后,各种后续的改革措施纷至沓来。2013年7月份,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现在周小川又表示“可以尽快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2
(一)中国经济基础雄厚,已具备相应市场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明显进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来支撑金融体制改革。相关财经报道资料中显示:2012年9月以来,中国经济结束短周期下滑进入回稳并温和回升的新周期,而2013年经济也延续温和复苏趋势。今后几年,如何增加有效供给,调整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刺激经济并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是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从根本而言,要加快和深化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3
(二)各种改革措施标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2013年7月份,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实施了更深层次的改革。于7月20日起,我国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进行全方位地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的0.7倍的下限将不复存在,同时各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也不再受到限制,而且在商业原则基础上进行自主确定。可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再则,我国的上市银行也普遍具备了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财务约束机制,风险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经得住利率市场化得考验。同时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日渐增强,能够根据利率的变动对自己的金融资产结构进行调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为了推进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有序进行,对涉及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各项条件都进一步优化。
(三)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完成
利率市场化的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随着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渐渐地构建了一个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存的金融市场体系,且金融市场规模大、功能全、产品序列齐全、运行效率高。加强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体系建设,并使之协调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
(四)国际经验分析和借鉴
自20世纪70年代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率先进行利率自由化改革开始, 全球兴起了一股利率自由化改革的浪潮。在这场改革中, 有的国家取得了成功, 而有的国家却遭受了失败。通过分析和比较一些典型国家实行利率自由化的过程及其结果, 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可以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发达国家大都经历过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所处环境虽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但依旧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例如,利率市场化必须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方式已被他国证明是一种稳健的改革方式;金融安全是决定利率市场化次序的出发点;若要保证市场化的顺利推进和健康正常运行就必须进行充分监管,适时引入一些不受利率管制的新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进行改良创新,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策略。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处在调整期,同时经济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正是这个国家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机遇期。
(五)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伴随着金融机构的成长而一起成长。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使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降低了利率市场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利率风险,为金融体制的改革营造了法律环境,为金融创新打下了制度基础。自1998年后,央行逐渐细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金融体系趋于成熟,金融监管的手段和金融监管的措施不断完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为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四、我国市场利率化推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
:
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探讨——以..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利率
市场化
必要性
可行性
分析
2014
2016-07-29 07:22:41【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