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读辛弃疾爱国词篇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然而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主义是其中心主题,也是辛弃疾词大放异彩的关键所在。 爱国主义主题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鹧鸪天》(有客慨然淡功名),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后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中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寄寓了壮志未酬的愤慨。上片追忆当年聚众起义,以及渡江南归的往事。下片感叹被闲置山林,报国无门的悲凉处境。“平戎策”换来“种树书”,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投降政策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南宋时期不少爱国志士共同的愤懑感情,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时,辛弃疾与陈亮都力主抗金和恢复国家统一,虽然都因此屡遭挫折迫害,但始终不变初衷,相互鼓励,极其相得。辛弃疾写这首“壮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遇表示慰解,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词中通过对往事的追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极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笔墨酣畅。”最后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陡然一转,充分表现了作者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之情。这两首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战斗的回忆。另外,在《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词,他用“剩水残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示的不平之情。《摸鱼儿》是辛弃疾南归十七年以后,他的抗金和收复中原的素愿始终未能实现,而现在又离前线更远的地方,心中感触很多,但又难以明白说出,“恐言未脱口,祸不旋踵”作者在这首词里,上片对南宋王朝苟安一隅,失去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表示惋惜,抒发报国有心,但力量微薄的感慨,下片用典吏事,喻示自己遭受倾轧的孤危处境,表露了对不受重用的愤郁不平。结尾在痛斥破坏抗战的权势人物的同时,流露了作者对时局的隐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上片描写他对着江南无尽的远山发愁,落日孤鸿又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