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民工子弟学校管理决策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 要]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工及其子女相继进城生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民工孩子们的教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对于民工学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管理中所遇到的决策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校 学校管理 解决对策 国家政策
一、师生流动性大: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的流动性很大,这同时也是民工子弟学校在管理方面遇到的较大难题之一。 1、教师流动原因分析 (1)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跟本地公办教师无法比,而且连企业里的工人都不如。虽然这几年来工资在逐步提高,但与目前的物价相比,一年一万多元的收入确实是少得可怜。然而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因为师资紧缺,因此一个老师有时甚至要做普通老师两倍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大却得不到等价的报酬。这是造成教师流动的最大原因。 (2)教师的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缺乏职业发展空间,缺乏成就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70%来源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类大学生.他们怀揣着梦想踏入社会。可是眼前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只是把民工学校当成“避风港”。由于民工子女的特殊身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面相对狭小。再加上父母对子女的基础教育不是很重视,造成他们接受课内文化知识以及开拓课外视野接受程度较慢,理解程度较低。使得老师在教学方面很难找到成就感。 (3)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 由于综上所述的两种原因,使得他们去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师范毕业生的各种政策,例如:“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各级地方政府面向社会公开聘公办老师,这也是民工子弟学校老师流失的原因。 2、学生流动的原因分析 (1)本身的农工子弟身份造成的流动性。 父母的工作地点流动性造成孩子就学地点的更换。农民工他们的工作不是固定的一个地点,工资报酬的高低以及各种原因需要不定期更换地点。某民工子弟学校的六年级张同学,就曾因父母的工作地点变迁转过四所学校。这种学生的流动性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最令学校束手无策的。 (2)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不足 由于他们都是来自相对偏僻的农村,父母的对教育的认识层度不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认识字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这就造成了孩子辍学的最根本原因。更有甚者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让孩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