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作文评改教学”初探 [摘要] 根据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以及新教材的规定要求,本人在“作文评改教学”方面做了一点探索。现在就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作文评改教学”,不容忽视的一环。二“作文评改教学”与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三“作文评改教学”之方法。
[关键词]作文 评改 创新 学生参与
一、“作文评改教学”,不容忽视的一环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国文学史上这样反复推敲修改的佳话更是举不胜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但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要求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甚至连一个错别字没有改出来,都被视为“工作不认真”而当着典型大批特批。其实,这样批改方法实在甚忧。批改作文是为了给学生看的,如果学生只看了一下批语个分数,甚至只改一下错别字,就放到一边,根本参与不进去,那么老师的批改也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现在,新教材明确规定,学生不仅要能作文,还要能修改作文,学习写思想评论、文字评论;阅读方面,要能对课文进行评价,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两方面的要求实际是一体的。怎样实现学生参与评改达到顶期的教学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摸索出一套评改作文的方法,供广大语文同行探讨。 首先,我认为在观念上要重视作文评改教学,应把作文评改当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抓。历来,把作文教学分为“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三个阶段。对于这三个阶段我没有任何异议。对于把作文指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是非常正确的。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平时对批改讲评重视不够或方法不当,致使我们批改讲评的效果不佳,很难触及到学生作文的病痛。在一定意义上,有效的作文评改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更有帮助。对好学生来说。老师只要略一点拔甚至不用点拨就能写得比较好。对一般同学来说,大都写得比较平淡,更不用说水平差的同学了。如果作文教学就此结束或评改不到位,那么优秀者将永远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平庸者将浅尝辄止,不得要领;较差者将懵懵懂懂,混沌未开。久而久之,多数学生越写越没有成就感,也越发对作文失去信心,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即使是作文次数再多,恐怕也只能是满树开花果不丰。当然不排除个别学生读书多,阅历丰富,悟性高,会茅塞顿开,但那不是群体现象,不是语文教学的功劳。 作文评改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评价自己和同学作文的同时,完成对作文的第二次构思。这是对第一次构思的修补或调整。这第二次构思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趋向于理性的思考。写一篇作文的初稿,多数学生仅凭个人感觉,即使有指导,也未必完全领会;但经过这一评改过程,学生知道作文该怎样去写了,再加上自己独特的感悟就形成自己的作文了。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写作能力和评价作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积累,思想渐趋成熟,性格渐趋稳定。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人生对社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对很多事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