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特色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是由他的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奠定的。他的300多篇短篇小说,内容广泛,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社会阶层人物的人情世态,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幅逼真感人的风俗画,不仅在内容上扩展了短篇小说描绘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在艺术技巧上进行了富于成效的探索,把短篇小说创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莫泊桑几篇小说的分析,阐明其在写作手法上的一些突出特点。 一、真实、自然的描写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现实主义艺术尤有赖于真实。莫泊桑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实、自然,主要反映在他的描写完全符合社会生活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丝毫没有人工编排与臆造的痕迹。他的短篇小说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平淡准确的像实际的现实生活一样,但他所表现的也决非是照相式的生活真实,他主张要有选择的“提供比现实本身更全面、更鲜明、更令人信服的图景”。[郑克鲁等:《外国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359页 ]莫泊桑自小在诺曼底长大,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小公务员的职位上干了七年,描写公务员阶层的生活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参加普法战争的切身经历和感受,使其成为最有资格描写这场战争的作家。由于有了这么多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具体而生动地、真实而自然的再现社会生活,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一定境况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动、举止、反映、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莫泊桑短篇小说真实自然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上,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可以说是其最好的例证。由于莫泊桑亲自参加过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普鲁士军队的残暴,上层社会的怯懦、腐败、虚伪,以及下层人民的爱国和勇敢都有切身的感受。因此作品一开始就对当时社会形势作了轮廓式的勾画:“队伍零零落落的穿城而过,即没有军旗,也不分团队,只是懒洋洋的往前走”——法军的节节败退。“有时开枪打死自己的哨兵或看见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从中动一动便准备立刻作战的本地国民自卫军现在都逃回家里”——法国政府的无能。“生活好像是停止了,店铺都关着门,街上鸦雀无声”,“房子好像无人居住,死气沉沉、关着的百叶窗后面有许多只眼睛在那里偷偷地瞧着这些战胜者,本城的住户,都留在他们遮的乌黑的屋子里非常惊慌,仿佛碰到了洪水泛滥和毁灭性的大地震”——被侵略军占领后国民的表现。“德国骑兵军官跨着军刀在街上摆来摆去”——占领者的盛气凌人。城外,船夫、渔人常从水底捞上德国人尸体——法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爱国表现。这些就真实再现了在普法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完全符合战时的社会现实生活。 人物性格的自然真实最突出的表现为《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她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由于“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所以“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有钱而出众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只好“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这就注定她不可能与资产家庭联姻的命运。然而资产阶级的奢华生活对她这样的人来说毕竟太有诱惑力了,“觉得自己本身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天天梦想着过那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眼前一切,不能不使她感到寒伧,“没有象样的衣服,没有珍珠宝贝,什么都没有,可是她偏偏只欢喜这一套,觉得是为了这一套而生的。”当丈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来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