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西游记》与道教
[摘要]对于《西游记》的宗教归属众说纷纭,儒教认为是“《大学》之别名”,佛教认为是“《华严》之外篇”,道教徒认为“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西游记》是章回体神魔小说,是文学艺术精品,非道书,但道教思想却始终贯穿其中。 [关键词]猪八戒 五行 游离性 丹道学等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主题历来有争论,有的说是重佛抑道,有的说是重道抑佛,有的说是三教合一。《西游记》问世以后,儒释道三教各从本教门出发,来阐释《西游记》的主题。儒教认为是“《大学》之别名”,佛教认为是“《华严》之外篇”,道教徒认为“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在我看来,《西游记》虽是一部描写佛教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但其道教思想却无处不在。 一从《西游记》中人物来看 《西游记》中说猪八戒是天神下凡,前身为天逢元帅,他因带酒戏弄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凡尘,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母猪胎里,变成了猪样,还自取名猪刚鬣。他百般否认自己是“野豕”或“老髭”,却取名为“猪刚鬣”。 “刚鬣”为猪的俗称,事实上,他就是一头猪!他不仅具有猪的外形,还有猪贪吃,贪睡,蠢笨等习性。然而,人神变成了猪,仅仅能用这是玉帝对他的惩罚来解释吗?他为什么不变成狗或者驴,偏要变成猪呢?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代称有“木母”、“木龙”或“木”等,这些词汇都是道教炼丹术语。由此来看,天篷元帅变猪的文化渊源更应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和道教的炼丹术有关。早在明代,陈元之引用旧叙说:“其叙述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也,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记。”明确指出了《西游记》与道教炼丹术的关系。道教常常借唯心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他们的神仙理论,所谓“肝气之木”,正是如此。传统中医学习惯借用五行相克之说来说明五脏的特性及其关系。据此,肝属木,脾属上,肺属金;肾属水;肝能制约脾,称为木克土。脾能生养肺,称为土生金等等。“肝气之木”,就是八戒属木的意思。阴阳家又常常以五行配时间,在甲子中,亥属木,在十二生肖中,亥又与猪相配,故八戒可称为亥木,也就可称为猪。因而,他由天篷元帅变成野猪精,就不是错投胎,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了。他既可称为猪,具有猪的外形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代称有“木”、“木母”、“木龙”、“汞”等等。而汞与道教炼丹术有关,它是炼丹术中的一种大药。《金丹①真传·二十四问》说:炼丹除却铅汞两味药,其它都是诳与迷。铅汞两物、实具四象。加以中央意土,运行其中,所谓“大丹只是、、结就。”由此解释可知,所谓“大药”之说,是指一种离不得的重要药物。《金丹问答》九十三则云:“汞性好飞,遇铅乃结,以其子母相恋也。”《金丹四百字》注释云“心火飞扬象汞。”无论是外丹之“汞”,还是内丹之“钟”,其性相似——“好飞”、“飞扬”,即具有游离性。也正是由于此,猪八戒这一人物在取经途中每每遇到挫折,就嚷着要“散伙”——缺乏意志力,因而有人视之为取经队伍中的“离心力”甚至分裂力量。我们认为,也正因为他的“游离性”才导致他身上具有那么多缺点——贪吃、贪睡、好色、贪财等“猪性”。换句话说,猪八戒身上的“猪性”与他所代表的炼丹大药“汞”的特性中的“游离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