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摘 要: 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无疑,它是原始先民对周遭之客观世界把握、认知的结晶。原始先民的认知是一种前逻辑的、具体联想丰富而逻辑推理能力低下的非理性的认知,布留尔把它叫作“原始思维”,斯特劳斯则称之为“野性的思维”(也有人称象征思维)。不管怎么表达,它与知解力高度发达的理性思维似乎是判然而异的。因此,就神话的总体、尤其是原始状态的神话而言,它与理性思维是攀不上亲、搭不上界的。但中国原始神话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神话一样,充满着理想的美。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神话 英雄形象 审美价值 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反映出的审美理想是同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对象的审美趣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审美理想影响人们对客观的美的认知。在特写的审美理想的影响下,人们可能正确认知客观的美,也可能歪曲客观的美。我国古代具有人民性的神话和优秀传说,就在于它的审美理想是积极的,进取的,它包含着美的客观内容。这是中国古代神话审美理想的主流。一个民族的精神是这个民族认识自身、完善自身、追求幸福和生命价值的心灵向度。民族精神最为突出、完整地保留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当中。中国的现存神话,散见于《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庄子》、《淮南子》等书中。这些神话中,很多都是原始的神话,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研究这些神话,有助于我们探索审美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的民族特征。 神话的本质是什么?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连马克思这样的大哲学家都如此认为。 因此,我们可以说,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是自然力的形象化,是人们征服自然的幻想。这样,神话就当然具有艺术性。 在人们的观念中之所以有神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人对自然力的恐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由于人对自然的渴望而形成的认知自然的要求。而这巨大的希望,是与当时幼稚的生产水平相矛盾的。这种矛盾,对于当时人们对美的认知,对神话中的美及其产生与发展,它们的性质,等等,无不打上深刻的烙印。 所以说,考察神话中的美,不能不结合实际的生产状况及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水平来进行。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人们对自然环境不是做本能性反应,而是通过劳动实践认知自然,改造自然。洪水泛滥,人并不变成鱼,而是千方百计发明了船舶;野兽成群,人并不进化锋齿利爪,而是发明弓箭。关键在于人的劳动与劳动发展的理性认知。在审美上,达尔文说:"动物也有美感,但动物不会有理性的关于美的认知,当然更谈不上艺术的创造"。 中国原始神话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神话一样,充满着理想的美。美是客观的,在现实中所固有的。美的客观性具有绝对性质,而人对美的感知与认知是相对的,是一个从相对真理性的美的认知向绝对的真理性的美的认知不断地发展的过程。神话是初民的可以艺术。尽管是通过幻想不自觉地加工的艺术,初民的艺术美也就只能是初民的主观创作活动的成果。神话中对现实的审美评价具有两重性:它要再现客观现象的美,而且也能够真实地反映自然界与现实生活的美与丑;另一方面,它又是初民的美的观念的形象表现。中国原始神话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