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以《玉娇梨》为例 [摘 要]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很早就被介绍到国外。本文拟通过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代表作品《玉娇梨》,对其叙事模式加以粗浅的探讨,主要总结出了“及第团圆”叙事模式、“小人作乱”叙事模式、“一见钟情”叙事模式、 “女扮男装”叙事模式和“相见误会”的叙事模式这五种模式,并加以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叙事模式 历史评价
鲁迅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介绍:“《金瓶梅》《玉娇梨》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乘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察其意旨,每有与唐人传奇近似者,而又不相关,盖缘所述人物,多为才人,故时代虽殊,事迹辄类,因而偶合,非必出于仿效矣。《玉娇梨》《平山冷燕》有法文译,又有名《好逑传》者则有法德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132页] 一、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玉娇梨》 (一)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首先,对何谓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简单的界定。 1、界定一:才子佳人小说的开端 有学者提出,才子佳人小说,究其根源,可上溯至东汉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司马相如列传》,其中记载了卓王孙之女文君“好音”,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的浪漫爱情,以传奇故事的形式重新演绎了“爱情”这一文学中永恒的主题。至唐传奇,描写男女爱情婚姻故事的才子佳人型作品就更多了。[ 胡军利:《解读才子佳人小说的男权话语》,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49页] 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把才子佳小说的开端确定在唐传奇或更早之说值得商榷。 首先,在唐传奇以前,小说文体尚未独立成熟,不易将开端推至此时。 其次,唐传奇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有明显区别:前者属于文言系统,后者属于白话系统。 我们认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端,最远可到宋元话本。而其蔚为大观,则在《金瓶梅》成书之后,长篇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 2、界定二:才子佳人小说的文体特点 才子佳人小说一般以白话文为主体的叙事语言,夹杂以诗词韵文。通常书中人物会根据情节作诗,或者说设置情节让人物作诗。从叙事篇幅来说,以中长篇为主。最短者六回左右,最长者约五十余回。采用章回体,分章叙事,标明回目,其回目可为单句,亦可成对仗工整的对子。一般而言,回目成单句的小说,其回数通常是偶数,相邻两回回目构成工整的对句。还以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为小说叙事主题。并有一定的世态人情的描写。主人公,显而易见都是“才子佳人”,均才色俱佳,有时还带有侠气。最后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局。 3、界定三:盛行时间 被学界认为是才子佳人小说开山之作的《鼓掌绝尘·风雪集》,问世于“崇祯辛未岁之元旦”,即公元1631年2月1日。此为上限。 以清朝乾隆末年为其下限,即《红楼梦》的问世,“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4、界定四:何谓才子佳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