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00元)
论文编号:XQJY1340 论文字数:7203
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摘 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的重要性和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游戏介入的概念、教师游戏介入的方式方法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有效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介入指导方法,以不断提高游戏的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理解 “介入”并不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间内的所有行为,它既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介入”一词在字面上没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介入”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愿望,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足点应是幼儿与幼儿当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