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钻石会员免费
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419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肺病意象解析 [摘 要]在中国现代小说中,肺病被作家赋予了一种特殊意蕴,它与民族、社会、人性、女权等紧密相连。在鲁迅、丁玲和郁达夫笔下,肺病分别是与死亡、欲望、人性相联系的民族精神痼疾、女性解放和灵魂救赎的隐喻和象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肺病意象在当代文学作品中逐渐隐退,各种各样的癌症替代了肺病而建构起另一个宏大而奇妙的隐喻世界。 [关键词] 文学 肺病 隐喻 社会 人性 肺病在当今的医学界就如一场感冒,治愈它就如小菜一碟,但在世界文学的近现代史上,这小小的肺病竟夺去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拜伦、雪莱、莫里哀甚至鲁迅、萧红等著名作家的宝贵生命。正是肺病的可怕,许多文学作品也就出现了它的身影。在过去,肺病曾是最难打败的病魔,得了肺病也许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文学作品中的肺病患者也是如此,从林黛玉的香消玉殒到茶花女的绯红双颊,肺病就像是韩剧中的白血病,是磨难就得的。但文学作品中的肺病远远超脱了疾病的范畴而更被作家赋予了一种特殊意蕴,它与民族、女权、人性等相联系,是社会、环境与个体的隐喻与象征。 一、鲁迅笔下的肺病——与死亡相联系的民族精神痼疾 1、肺病指向死亡——具有患者与疗者双重象征意义的疾病意象 鲁迅曾是学医学的,但他笔下的肺病仍需要 “人血馒头”或“保婴活命丸”续命,肺病已经被赋予另一层含义。但小说对肺病病症的描写极为简单模糊,《药》中写华小栓的病情只是提到几阵咳嗽声;《孤独者》中写魏连殳的肺病也只是说“吐过几回血”;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