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的思考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TXW816000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的思考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由于不同学校拥有的资源不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加之不同社会群体对教育资源的占有能力不同,以及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意愿不同,择校行为愈演愈烈。
一、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现状的剖析和反思
1、教师流动失衡
教师无序流动加剧了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如果问责,政府与教师是两大责任主体,但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师个体责任,简单地把问题归为教师道德的沦丧,仅仅以呼吁教师个人不计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来构建教师流动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国家及各级政府在教师流动中的主要责任。
2、最大化减少区域间或校际间差异
差异是教师在流动天平两端进行抉择的根本原因,政策指定的基点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差异。正如均衡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而差异亦不可能完全消除。如何根据现有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人事制度、学校管理来减少差异是解决教师流动问题的关键。政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跟风的情况,真正实现管理手段的灵活有效。
二、义务教育实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的必要性
推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是新时期实施《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明确提出要“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在第二十一章“最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进一步提出“试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这一制度的推行能够有效缩小城乡间教师差距,促进义务教育最基础的均衡——校际均衡,能够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还能够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师活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2、实行教师流动制度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均衡发展目的是扩充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为受教育者提供大致均衡的教育条件。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非常明显,教师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人力资源同样受到广泛关注,教师流动已经成为均衡义务教育的必然措施。
3、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的可行性
国家经济的强大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也为教师轮岗制度的实行提供经济保障。在县域内实行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从现实和教育未来的发展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在现有条件下是否有可实施的基础,是否具备良好的制度保障,都是我们在考虑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是否可行时不能绕开的问题。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的实行牵动着教师的利益,很多教师不愿轮岗到其他地方,除了生活不便之外,更大的原因则是既得利益的减少。
三、义务教育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1、山东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区域结构不合理,存在城乡教师分布失衡的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农村小学教师日趋老化的问题;教师数量结构不合理,存在超编与缺人的矛盾;专业知识架构不合理,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学科结构不合理,存在学科教师不配套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聚焦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府保障机制等方面。
2、经费投入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教师工资发放无法律保障
首先,有关义务教育的投入仅在《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中有简要的表述,并没有专项法律的支持,且法律原则在实行过程中难以进行责任的追究,即使地方政府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往往难以究其法律责任。其次,法律条例有法难依,由于现有法律表述的不明确,法律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文件,操作性和针对性都不强,笼统的表述后通常没有量化的进一步的解释和规定。
3、工作地域的异动
教师轮岗交流的主体是城镇学校比较优秀的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年富力强,带动作用巨大,可是这些教师也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教师轮岗过程中,教师工作地点发生转变,很多要轮岗到离家较远的地方任教,这必然给教师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些教师在没轮岗交流之前尚处于家庭与工作交织缠身的状态,更何况教师轮岗交流要求教师离开原有工作所在地。
四、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从宏观入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政策导向功能,建立适应不同经济水平区域和学校教师流动政策的保障体系。其次在中观方面,强化中小学学校在教师流动中的杠杆作用,以制度高效管理教师流动,充分发挥学校在师资配置中的主动性。最后,从微观层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强化教师工作的道德约束。
1、制定义务教育投资法律,化解义务教育事权与财权失衡
第一,改变法律过于笼统的弊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评价方案,使法律更加切实可行。第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演化的过程就是中央与地方责权不断博弈的过程,因此需要以法律的调控手段降低政府之间利益的博弈。
2、地方政府引导城乡教师长期双向流动,解决教师流动后顾之忧
第一,对于不愿从城市向偏远地区流动的教师,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由当地政府发放相应津贴补助参与向下流动的教师。第二,对于有意于农村地区向城市流动的骨干教师,各地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经济待遇方面的优惠政策。
3、建立教师聘任新机制
教师聘任制度自实施以来,经由学校的招聘到教育局统一招聘,但有一点没变,就是通过把事业编制分配到学校,然后再由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分配给教师,教师的管理权限最终还是到学校这一等级上,教师的管理还主要是“校籍管理”。针对这一点,改善学校在教师聘任中处于垄断地位的状况,完善教师聘任合同条款,增加学校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建立教师的权益保护平台,规范教师解聘程序,切实保障教师权益,同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建立教师聘任新机制,打破教师人事关系的约束,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工资,统一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淡化教师校籍管理,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减小教师县域内流动的阻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流动中减少后顾之忧,减小教师轮岗交流实施的难度,优化教师轮岗交流的成效。
4、整体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份额
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其带来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社会所共享,国家应成为义务教育投入的承担主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为义务教育买单。为保证义务教育又好又快以及均衡发展,首先从整体上要保证教育财政性经费的增加,其次要调整义务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教育财政性总投入的比例。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整体增加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保障但绝非绝对保证。为了保证义务教育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其发展,还需要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在财政性教育总经费中所占的份额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关于临湘市幼儿教育“小学化”的..
下一篇
:
关于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保障..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关于
义务教育
学校
教师
轮岗
交流
思考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