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财政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XCLW194106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一、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二、外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保制度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国外先进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得到完善。关键词:社会保障 问题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一、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城乡差别较大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决定,中国社会保障也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占人口总数30%的城镇居民享受社会保障份额的89%,占人口7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社会保障份额的11%。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远远滞后,养老保险还没有全面开展,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也仅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即使是作为政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也是刚刚起步。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扭曲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二)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群体,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下,从农村分离出来的农民工并没有被城市所接受,他们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不是纯粹的工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亦被边缘化。农民工不但处于市场和社会的边缘地位,而且他们也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位,与他们所在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缺乏城市的社会生活,是“局外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三)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一方面,由于体制不统一,覆盖面过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全国只有1/4的劳动者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待遇。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居民却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很少享受到社会和集体的福利。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业中的劳动者仍然处在社会保障之外,生,老、病、死、残等种种不测没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也很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与个人储蓄相结合的保障制度,限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相应保障还非常有限,社会化程度较低,保障功能较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从其最初在西方国家萌芽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期中, 西方国家积累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许多经验, 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国借鉴。二、外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一)是依靠立法手段, 逐步将社会保障覆盖面普及全社会成员。19 世纪30 年代, 英国政府颁布并实行了新《济贫法》,对贫民实行社会救济, 安定社会秩序, 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9世纪80年代,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飞跃发展阶段。德国率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美国在1935 年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社会保障法》, 吸收了英、德等国家的经验, 并有所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 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标志是通过立法推动“福利国家”即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二)是依靠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征集社会保障基金, 纳入预算, 专款专用。社会保障税主要是对薪金和工资征的税。自从1889年德国创建了社会保障税以后, 英国于1908年、法国于1910年、瑞典于1913年、意大利于1919年、美国于1935年先后开证了该税种。以法律为后盾征收社会保障税, 大大减少了讨价还价或人为的不确定因素, 有效提高了征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效能。(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要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保障基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是逐步提高的。例如,美国1940年的社会保障税占总税收的比重为13.3%,1979年这一比重已升为24.1%。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建议(一)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机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具体体现在经常性财政投入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由于缺乏立法约束,导致财政对于社会保障投入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为此,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规模和比例,提高财政对老少边穷地区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防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改革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新的不公平。 (二)建立弹性保障支付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力度我国应改变目前按人头实施保障的传统做法,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反向关联的弹性保障支付机制。这就要求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向低收人人群转移,而对于自我保障能力很强的人,则应减少社会保障投入,以减少目前的倒挂现象,使社会保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政府通过社会保障,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收入者(包括无收入者)采取不同的办法增加他们的收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成员之间因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的宏观层次的分配不公。(三)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1.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忽视,是长期以来社会保障改革的一大失误。城乡居民差距的扩大化,既体现了农村对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风险与社会风险的积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为基础,积极谋求建立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其在全国的推广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借鉴新农合的相关经验,先以市县为试点,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方式,建立地方性养老保险体制,然后再逐渐向全国推广。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应当对现阶段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商业保险在农村还无法发挥很大作用具有清醒的认识,政府应当担负起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责任。2.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者多,根据农民工的需求和目前的条件,不能简单地用同一种社会保障来覆盖,应当按照分类、分层保障的原则来提供社会保障,或者在基础部分统一而在补充部分体现差别性。一元化的制度安排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目标,但当前仍需将多元化制度作为过渡,这既能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成本,又不会偏离一元化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 闫培亚.浅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魅力中国,2008(5).[3] 罗晴.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 2008(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税收征管模式问题研究
下一篇
:
探讨我国环境财政支出现状及存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社会保障
制度
改革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保险学
财政学
投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