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法律论文
农村犯罪成因及治理对策(二)
(三)农村司法、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犯罪的专业防控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村犯罪有增无减的重要因素。农村警力不足、经费短缺、防范机制不健全,造成打击不力、防范乏力,客观上给农村犯罪留下可乘之机。当前,农村打击、预防控制犯罪的艰巨任务与社会执法力量不足存在严重矛盾,有些乡镇派出所只有四、五名民警,甚至以老弱病残为主,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治安防范和查破案件任务,顾此失彼,势必造成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失控现象严重,薄弱环节增多,真空地带扩大,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的被动局面。加上经费短缺,致使软硬件跟不上,该有的装备没有,该做的工作无法去做,广大农村派出所民警对此深有体会。农村治保组织在防范工作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在农村治保组织萎缩瘫痪,过去警民关系密切,群众对公安工作大力支持,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各种因素影响,警民关系不如从前,群众对公安工作淡漠,不敢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听之任之,纵容犯罪,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甚至时有群众围攻民警、阻挠执法现象发生。
(四)农村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是农村犯罪增多的另一原因。农村黑恶势力表现为:1、封建迷信、宗教势力、邪教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农民愚昧落后,造谣惑众,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特别是^法**功邪教分子更是一个毒瘤,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2、“黄、赌、毒”现象日益蔓延,导致恶性暴力案件不断发生。3、有些农村黑恶势力以两劳释放人员为骨干或首要分子,以闲散、无业人员居多,他们横行乡里,寻衅滋事,欺行霸市,处理民间纠纷、债务,甚至于取代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他们往往拉拢腐蚀司法人员,寻找政治靠山,寻求司法庇护,打击处理难度加大。
(五)教育滑坡,人口素质低下,文化氛围差,精神生活空虚,受西方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侵蚀。许多农民为眼前利益让正在上学的子女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他们年龄小、社会经验少、不成熟,很容易受社会阴暗面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改革开放后,农村物质生活大有改善,但精神文明却未同步发展,有的还相当贫乏,加上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控制能力,一些封建迷信、黄色书刊、影碟、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动词象洪水猛兽一样扑向农村农民,严重毒害缺乏免疫力的农民,进而滋生许多与“黄、赌、毒”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教育的滑坡,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伴随着农民成为新的利益主体,大大刺激了农村私有制观念膨胀,农村以自我为中心而排斥他人的意识更强,进而造成农民因山林、水源、排水、电力、耕地、宅基地、道路、生产经营等民间纠纷增加,而农村受传统习惯影响又奉行“屈死不告状”的信条,不习惯用法律手段来处理问题,而是在发生纠纷和争端时动辄使用武力,往往造成人身伤亡事件发生。
(六)农村传统道德约束力下降,也是农村犯罪的原因。在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中,约定俗成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社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靠道德来维持,这对犯罪意念有很大约束力和抑制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农村传统道德体系受到较大冲击,改变了农村传统道德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就会因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下降而有所增加。如过去参与赌博、卖淫嫖娼人员怕家属或别人知道,嫌丢人,从事这些活动时有顾忌,现在却无所顾忌。过去每个村屯都有些德高望重的长辈,可以组织和领导大家,现在是向“钱”看,没有利益的事谁组织都不会听了。
(七)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传统道德沦丧,不良文化泛滥。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能够缩小农村与城市在市政建设等硬件方面的差距,但是农村居民在受到的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等方面教育与城镇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精神文明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思想较为陈旧,再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把好逸恶劳、称王称霸、好勇斗狠等旧习气作为生存处世之道。
农村犯罪问题的治理对策
要搞好农村犯罪问题治理工作,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法制教育,提倡社会主义公德,发扬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上下功夫。在加强严打斗争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群防群治,使农村犯罪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一)依法严厉打击农村犯罪活动。对团伙犯罪特别是以“牢友”纠合在一起的团伙犯罪,称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流窜作案等重大团伙犯罪要严惩不贷。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不能一阵风,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要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得力措施抓获归案,不能因某些客观原因使犯罪分子长期逍遥法外。同时应改革派出所管理体制和勤务制度,充实公安机关基层第一线的实力。派出所是基层政权和治安控制的主要力量,是治安重点整治的主力军,必须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战斗实体。1、充实基层警力,挑选素质高、业务精、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达到业务工作量与警力的协调统一。2、继续推进派出所工作的重心调整,处理好公安业务与政府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把基层民警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用于防范。3、协调好派出所与刑警责任区中队的关系,对刑警中队运行较好的应完善、巩固、提高。反之,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置、调整、充实,采取适合当地治安特点的模式,但不能撤机构。农村派出所应坚持“划小警务区,落实责任制”的方向,逐步实现派出所工作重心向管理和防范转移,充分发挥农村警务室的作用。4、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公安经费要向基层公安机关倾斜,下决心改变农村公安机关警务保障落后,公安机关装备科技含量低的状况。
(二)积极防范,减少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强化防范机制,搞好防范工作,有效控制和消除产生违法犯罪活动的条件,遏制和减少违法犯罪发生。首先,坚持走群众路线,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职能作用,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和隐患,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加强派出所警力,增拨经费,使派出所充分发挥专政职能,当好防范工作排头兵的主力军,加强治安联防队、农村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健全群防群治机制,采取明暗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巡逻活动,缩小农村犯罪的活动空间。第三,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内保工作,使犯罪分子对这些单位无可乘之机。
(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努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犯罪。1、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动员和组织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斗争。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和公开审理、公开宣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如:小品、唱山歌等形式来进行宣传。3、积极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安全创建等活动,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好转。4、巩固群防群治组织,采取财政拿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捐一点多种途径解决经费困难,积极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为防范农村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到实处。5、加强和健全农村各类调解委员会和综治组织,搞好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充分调动并激发他们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防止矛盾激化。
(四)加强对农村社会面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减少犯罪活动空间,防止出现失控漏管现象。加强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发现的早、控制的住、化解的了、处置的好,这样既有利于打击犯罪,又有利于防范犯罪活动发生。加强对易发案时段和地段的控制和管理,减少犯罪活动条件。
(五)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稳定的新型社会关系。1、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提升文化素质,提高法律意识,人人学法,人人用法。2、开展爱国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3、多出好的文艺作品,用健康的思想占领农村阵地,使“黄、赌、毒”等不健康现象在农村无立足之地,培养良好的村风、民风,促进农村长治久安。
(六)全社会密切配合,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和帮教安置工作。对他们要关心,不歧视,平等相待,支持帮助其再就业,让其有衣穿、有饭吃、有工作、生活有保障,使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农村犯罪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了解、熟悉、掌握农村犯罪问题的原因、特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情施策,采取相应的对策去治理,才能使农村犯罪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达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安居乐业、长治久安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康树华著 《当代中国犯罪主体》 群众出版社 2005年
[2]王智民等著 《当前中国农民犯罪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
[3]曹峰著 《第五次高峰——当代中国的犯罪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年
[4]解玉敏著《犯罪学教程》 群众出版社
[5]罗大华著《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
[6]张晓秦、赵国玲著 《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青少年犯罪被害及预防
下一篇
:
女性犯罪趋势探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农村
犯罪
成因
治理
对策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