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确立了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假冒专利犯罪、侵犯著作权犯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五类知识产权犯罪,设定了罚金、管制、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加重情节下最高刑期为七年有期徒刑的刑罚方法;规定了公诉与自诉相结合的诉讼模式。从宏观架构上建立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法网。 (一)犯罪构成 按照刑法基本理论,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构成要件是认定行为成立犯罪的标准,准确地把握知识产权犯罪的构成可以帮助我们界定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范畴。 1、犯罪主体 根据刑法规定,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随着司法实践中单位犯罪危害性的凸显和刑法理论的发展,单位作为知识产权犯罪的主体已经明确写入了修订后的刑法,这对于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主观方面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在主观要件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标识,假冒专利,侵犯著作权,销售侵权复制品,侵犯商业秘密,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非法目的希望或者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过失不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3、客观方面 刑法关于犯罪客观方面的规定界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类型,把现实存在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了刑法规范,为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依据。 (1)侵犯商标权犯罪。侵犯商标权犯罪有三种:第一种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商标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第二种是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第三种是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假冒和非法制造要求情节严重,销售则要求金额较大,相关司法解释对数额要件和情节要件都进行了细节规定。同时,在同一品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做严格解释,也即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似的商标以及在相似商品上使用相同的、相似的商标都不构成犯罪。这里的相同指的是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2)侵犯专利权犯罪。假冒专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