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司效益和前景。公司效益和前景是影响员工去留的重要因素,公司效益不好、行业无良好发展前景以及其它公司吸引员工加盟都有可能使员工产生离职意向。只有公司效益好、行业前景佳,员工才会安心留在公司,即使有其它公司招揽,他也会不为所动。
四、员工离职的影响
员工离职带给企业的危害程度,与其离职前在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通过调研不难看出,员工的流失对企业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按照流失的主体不同可以将流失影响分为:
(一)企业高层的流失影响。
企业高层是企业发展的舵手,他们流失行为对企业造成风险业最大。首先在就业存在结构性不足情况,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招聘到与职位要求相合的人员;其次企业高层的流失会引致技术与市场的流失;再次企业高层人才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对企业自己是直接威胁;最后企业高层经理不正常的流失替代成本极高对企业的持续经营的连续性会造成冲击。
(二)企业核心业务人员和一般人员的流失影响。
核心业务人员是企业产品开发、经营创新主力军,大多掌握着企业经营关键技术和各种商业秘密,且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很多员工,因此企业核心业务人员流失风险不可小觑,对企业来讲甚至是灭顶之灾。
1.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
这包括员工的招聘、选拔和定岗成本;员工的工资奖金、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性支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维持性成本;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开发成本以及人才重置成本。有研究表明,在员工离职后,重新招聘和培训员工的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
2.影响企业凝聚力
不论何种原因的员工离职,对其他员工的心理影响和对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都不可低估。而上述员工离职的“示范”作用,会使其他员工心不稳,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部分离职员工曾服务于企业科研、管理等关键岗位,对其所在团队势必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受到击,经济效益受到损失,员工队伍的战斗力下降,根本上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总之,员工的离职对保险企业文化、保险业员工士气、企业凝聚力均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招聘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流入流出对老员工也产生一定影响,思想的差异、观念的差别形成对立,包括工作氛围的持续变化,受到消极因素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和整体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水平必然降低,企业的凝聚力降低,老员工也会逐渐失去信心,给保险企业绩效带来影响,同时,对于今后保险企业发展也造成极其不利的因素。
五、员工离职的解决方法
(一)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
工作环境条件既然是员工的第二个“家”,那就应该具有家的特点:温馨、和谐而舒适。只有员工的身心愉悦了,才能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中去,因此必须给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
企业管理者增加安全防护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工作之前,管理者叮嘱员工注意安全,逢年过节,管理者给员工送去温暖的祝福,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多地放权,给予员工更多的信任与鼓励;对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解决-员工工作出色,圆满完成任务,给予员工奖励,这种奖励不一定非得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只要能给予员工认可。
加强员工关怀,尊重每一位员工,在生活上体贴入微,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必须把员工当作渴望得到关怀、理解和尊重的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企业员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多了一份寂寞和孤独,企业要把员工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关心,呵护他们,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做,既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能够提高他们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生命健康与精神自由的保障,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对员工的基本保障。苛刻地甚至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对员工人权的漠视甚至是侵犯,是为基层员工所不耻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某些不公道的工厂,只能选择敬而远之。
1.建议每周给员工一天假,可以与亲朋好友交流感情,可以休闲轻松。
2.建议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体系,降低职业病与工伤发案率
(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如入职前体检(公司负担费用),职业危害工种定期体检、委托健康监护等。
(2)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如职业危害工种、设备操作规程等教育训练,使员工明白相应工种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3)职业病、工伤技术控制措施落实,如吸尘设备、防工伤技术,劳动防护用品等,从技术层面防止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每个人都有晋升的渴望。公开,透明的晋升渠道,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都是满足员工心理期望的方式,要让员工看到希望,他们才能死心塌地的为企业奉献。煤炭行业是国有企业,关系网严重,一般员工晋升不很容易,这样就让很多有能力的人才望而却步了,要想留住人才,企业的晋升渠道必须公开、透明。
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最好的奖励,也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应该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对口学习教育,在学习费用上报销一定比例,学习时间上提供方便,使用上作为参考,同时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方式进行短期培训,如专业性的培训班、讲座、研讨会,或走出去,或请进来;再就是单位内业务学习例会,按照职教中心所安排的培训工作,每周按计划完成学习要求,进行有关法规、政策、规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