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企业该如何核算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特别是个体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才能为人力资本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提供科学、具体、明确的量化依据,本文在此尝试以一个具体实例进量化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核算价值计量岗位贡献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掌握这些知识的载体正是人。所以,近几年谈到企业管理,说得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人力资本”。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渴求达到空前的程度,许多企业和单位不惜重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他们往往为了一名高级人才而一掷千金。例如,2001年,清华大学“百万年薪聘教授”成为全国许多高校和媒体最热门的争议话题之一。如今,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可以说已是尘埃落定,结论就是“物超所值”。但要准确地说明“物超所值”,就必须对学校“百万年薪聘教授”时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与这些支出在受益期内给学校带来的效益进行鉴别和计量。而究竟如何科学合理地核算和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并测量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都是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揭示了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按照这种观点,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不间断地把大量的资源投入生产,制造各种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另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来发展和提高人的智力、体力与道德素质等,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这一论点把人的生产能力的形成机制与物质资本等同,提倡将人力视为一种内含于人自身的资本——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芡、丹尼森、贝克尔等。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包括(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的特点
1、人力资本是附着在自然人身上的知识资本,而且是通过人的活动加以实现的资本。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