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力资产损益
贷:本年利润
6.劳动者权益分成,将劳动者权益和劳动力收益分成的一部分具体量化到个人。计算出每个人的份额并确定分配比例:
(1)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属于劳动者权益分成的部分
借:利润分配—劳动者权益分成
贷:劳动者权益分成
(2)少付的工资转化为劳动者权益分成挂帐
借:应付工资
(3)范某从企业提取劳动者权益分成收益
借:劳动者权益分成
贷:银行存款 / 现金
(4)范某放弃劳动者权益分成
贷:资本公积
7.假设范某在任职期间意外死亡,对于职工死亡的核算如下:
(1)注销账面价值:
借:人力资产累计折旧—人力资产成本摊销
—人力资产贬值
人力资本
人力资产损益—未摊销的人力资产成本
贷:人力资产—业务经理—范某
(2)支付范某医疗费、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
贷:银行存款
(3)收到保险公司赔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人力资产损益
与传统会计相比较,传统会计将人力投资在发生在当期全部计入费用,与当期收益相配比;而人力资源会计在发生期将人力投资资本化,在估计的有效期内摊销,人力投资逐期计入费用,分别与各期收益配比。两种处理方法计入费用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是相等,但是时间分布不同,因而经济效果也不同。人力资源会计的处理使得各期收益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人力资源取得的特殊性,在同一技术岗位会有一些年纪相仿、能力相当的人。但企业为取得这些人才所花费的代价却不尽相同。比如上面例子中的范某,企业为其花费了很多投资。如果录取其它人员,也许就不需要花费什么投资。又或者是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花费也与前者不同。但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两者具有相等的价值。所以只有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到财务会计中,分析判断取得人才的成本与实际取得的利润是否成正比。
仍以招聘范某为例,假设在招聘范某时,花费招聘费1万元整,代付违约金6元整,培训上岗费1万元整,。招聘职位为A站业务经理。同时公司提升老员工王某为B站业务经理(A、B站规模相等),预计两人任期2年,年薪4万元整。提升王某没有花费费用。
1.招聘范某、代付范某违约金、计提人力资产摊销:
同上例
2.对范某、王某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范某为75万元,王某为73万元
3.两年合同期满,范某将A站业务利润比招聘时提高了100万元,王某则将B站业务利润提高了98万元。将2人的业务工作做如下比较:
范某 王某
成本费用----取得费用 8万元 0
利润提高额 100万元 98万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