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主管业务与社会公众有密切联系的部门都要指定正式的发言人。此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信息传播失控,还能使行政首长面对复杂问题,冷静地研究问题,不必事事抛头露面,处于公众注目的焦点。当然,需要时,政府行政首长直接面对公众舆论,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2)政府一级的公关工作应该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定期由指定官员进行口头或书面发
(3)遇有重大议题,要举行专门的记者招待会或安排权威媒体作深度专访。
(二)了解社情民意,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渠道。
首先是信访渠道。要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不能认为这是群众在给政府找麻烦,应把它看作是公众直接与有关部门和领导的主动沟通,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政府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政府公关职能作用的好形式。信访工作的程序应更规范化、制度化,并成为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信访工作还应配备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及公关业务能力的人员专职负责,除办理群众来信及接待来访之外,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可采用市长电话、专项热线、市长专邮等方式,或建立行政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制度,使老百姓能与政府官员直接沟通。
其次是基层访问,实地考察。要继续发扬我党了解民意的这一好传统,并将其制度化,使政府的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信息,倾听民意,迅速解决问题,树立政府开放高效的形象。
第三、民意测验。这是将民意的了解和分析建立在更为科学基础之上的方法。美国已有不少专业性的民意测验机构,为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实践证明,民意测验对掌握公众舆论倾向,了解组织公关工作状况,预测组织发展趋势大有益处,所以政府的每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在出台之前,应通过民意测验了解公众的基本意见和态度,使决策依据更可靠。为了使民意测验的结果更客观公正,这项工作应由中立的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来进行。但目前我国这类机构较少,仅有的一些,也常因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调研技术或实践经验,要么不会或不善于运用科学的、规范的抽样调查手段,要么套用国外现成的图表、数据,使民意测验的客观公正性减弱。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在民主开放的社会中,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较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也越加重要。社会协商对话便是政府与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直接、公开的对话,听取公众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这对提高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社会协商对话,除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已有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外,为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利益阶层的需要,应进一步开拓其他社会沟通渠道。对话形式除特邀的会议外,还可采用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式,以吸引更多公众参政议政。此外,社会协商对话应加强其制度化,形成公开稳定的社会沟通渠道,定期向公众开放,使各种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除了对话渠道外,还应重视公众议政活动的开展,主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公众献计献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公众参政议政的政府公关形式。天津市政府经常利用新闻媒介对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广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的征文活动(市长参谋活动)等,都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居民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树立为政清廉,勤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政府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公关的主体,其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除了对政府工作人员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外,具体的廉政措施还应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在保持政府公关队伍廉洁的前提下,政府应勤政为民,多办实事,以此取信于民,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在政府公共关系中,信息沟通固然重要,但若不能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府公关必然是浮在表面,喧闹一时,会很快被公众遗忘甚至遭到唾弃。所以开展政府公关工作,不仅要重视信息沟通,更重要的是组织指挥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这样,政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拥护,树立和保持良好的政府形象。
参考书目:
1,《公共关系学》 居延安 主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二版
2,《公共关系学教程》 张映红 著 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1年2月第四版
3,《中外著名策划经典》 余艳波 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二版
4,《现代公共关系学》 杨魁 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二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