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服务的差距 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除了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性服务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性服务,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专家介绍说,如今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包装、配送、仓储或者寄存等常规服务,由常规服务延伸而出的增值服务正在成为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从国外来看,物流增值服务已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展开。事实上,无论是海运、空运还是陆运,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跨国快递公司中的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UPS)都已经开始选择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送、回返及再循环的全过程。而由这些巨头们领跑的速递业已不再是简单的门到门、户到户的货件运送,而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保险、代理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行业。 但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直接压缩物流基础作业成本的阶段,缺乏从物流服务的创新与开展物流增值服务中寻求利润的冲动。处于这样初级阶段的国内物流企业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比,不仅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原始,而且根本就没触摸到物流业的核心,即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既然增值服务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那么,国内的物流企业为什么不重视增值服务的开展呢?中远物流的专家指出,我国物流行业的进入门槛低,民营企业“小、散、乱”的局面始终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还陷在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而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很快,但还停留在对垄断资源的竞争上,从观念上没有认识到增值服务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眼下,一些有远见的物流企业已经开始了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尝试。物流与资金流两者的运作常常是不同步的,加上中国目前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往往会出现资金交付后难以及时付货,或货送到后资金难以回笼。物流与资金流的不同步极大限制了物流的运作及商业流通的发展。由于在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中,物流是实体的,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以自己的抵押及信用作为保证,借助现代金融创新支付方式与信息网络,就可以利用现代物流的运作中的物权转移手段推动货主与买主的资金流动,杜绝“三角债”,促进物流业务开展。 目前,以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为代表的物流公司及仓储公司,已经开始利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技术,借用上述“物资银行”的运作理念,进行“物资银行”业务运作的实践与改进,大大扩展了金融机构的参与力度与深度,发展了“物资银行"的运作模式。中储运目前正在参与中国“物资银行"业务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的编制。 中储运的专家表示,增值服务是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对竞争激烈的物流企业而言,单独的物流服务如运输业务已经无法构成企业牢固的基础,企业一方面必须提供新的附加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为客户提供独家的、或者至少是特别的服务内容——增值服务,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 1、加强物流中心是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物流基地的认识,要求物流中心以建立供应链为目的,并以供应链其它成员的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供应链的角度理解和管理物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了解用户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加强同用户的合作,协同供应链各方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益。同时积极加大物流意识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生产经营者理解“第三方物流”、“合同制物流”,理解Out—sourcing的管理策略,刺激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 2、加强对专业物流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为将来的物流现代化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有关第三方物流概念以及物流管理理论方法的学习。同时可以资助有关院校对于MIM学员。在职进修干部进行物流知识、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些人对于未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一种远期投资,从物流中心的长远发展考虑值得投资。 3、作为连接供应和消费各方的枢纽,要求物流中心必须具备先进自动化设施设备。这些设备应该从物流中心延伸到供应链的末端。除了传统的物流自动化技术以外,要加强对于物流过程资产可见性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4、在物流管理活动中,要破除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加强高科技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增强物流活动的可控性,切实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5、信息技术上,加强物流中心的信息网络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EDI的建设、条形码建设、自分化设施体系的建设,为形成开放、合作的物流体系打好基础。特别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应扩大到供应链的整个范围,否则,物流中心的信息网络只是服务于供应链的一部分,不可能发挥整体效能。 第三方物流概念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概念为物流中心带来了新的机遇。物流中心应抓住这次机遇,准确的定位、完善的组织、全方位的管理加上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将为物流中心拓展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贾玉萍.试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 山西冶金 , 2006,1:45-47. [2]李贞华.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 2006, 1:69-71. [3]俞佳.探讨第三方物流[J]. 商场现代化 , 2006, 10:56-58. [4]李春燕,杜劭平.浅议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意义[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4:23-25. [5]吴剑刚.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15-1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