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
XCLW115992 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
一、引言
二、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内 容 摘 要
当前,农信社贷款、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等问题比较普遍,而且越到基层,问题越多,这也是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经营效益难提高、容易诱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分析农信社贷款“三查”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以及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的问题,结合实际,从加强内控、规范管理、拓展业务、更新理念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
一、引言
信贷管理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基础,农村信用社是合作经济范畴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其贷款利息收入和同业往来的利息收入几乎占全部收入的99%。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与商业银行相比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新的信贷管理理论也不断融入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
二、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
1、贷前调查、审查质量不高
农信社信贷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管理理念陈旧,不少信贷员仍停留于按经验、习惯办事,加上信贷对象缺少财务报表以及历史原始数据资料,贷前调查多注重看借款人有没有抵押物,较少采用国际通行的“5C信用标准”,即借款人品德(Charaeter)、经营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状况(Conditions)、抵押品(Collateral),全面地分析评价借款人的最终还款能力。故发放贷款多凭个人经验判断,带有较强的盲目性.从而也导致了部分农信社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超比例放款,甚至“垒大户”。
2 、贷款决策虽有集体审批,但贷款责任不清
现行农信社的贷款审批委员会基本由联社正、副主任和信贷、计划、财务、稽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此种模式的贷审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兼职审贷委员专业性不强,审贷讨论不充分;信贷部门的负责人既参与贷款调查又参与贷款决策,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审贷分离;审贷委员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受到联社主任主观意愿的影响,主任说了算等问题仍然存在。贷款虽然集体审批、集体负责,但是到了贷款真的出现了风险,大家都有责任,但谁也不负责,有关责任人较容易地免责、逃责,形成道德风险。
3、 贷后检查未能及时预警风险,建立有效的贷后退出机制
贷后管理是农信社控制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从贷款周期来看,贷款发放到贷款收回需时较长,且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信号,有效地控制信贷发放收回的全过程,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作用不亚于贷前调查和审查。但是,历次信贷检查发现,农信社重贷前调查、轻贷后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便是有贷后检查,也只是简单地关注借款人是否能按期付息,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市场,及时发现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及时退出以及快速地采取补救措施。出现不良贷款后,才去关心借款人的资金去向,有多少资产可保全和处置等。这也是农信社资产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集中现象突出
贷款集中是信用社经营的尢忌。虽然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集中问题进行了限制,许多农村信用社也认识到了贷款集中的危害,但由于经营地域过于狭窄等原因,农村信用社仍难以避免来自各方面的贷款集中问题。
2、法制环境缺失,贷款人诚信缺失
法制建设方面的缺失从理论 讲包括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方面,具体到农村的现实,我们在后两个方面才是真正的缺失,已经有的法律规范不能得至 艮女子的执行。
3、农村信用社贷款文化落后
信用社贷款风险观念落后,如在贷款的调查和审查中,忽视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净流量的分析,片面注重利润、担保、信用评级的作用;在不良贷款的处置过程中,大量使用借新还旧、收息换据、债务置换的办法,将本来有问题的贷款通过这些手段转为正常贷款;在贷款质量的评价上,认为只要能够按时结息就是好贷款,对借款人的品质,贷款的实际用途,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的变化关注不够。
4、信用社贷款人员素质不高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才管理上较为混乱,造成了现有员工素质不高。一方面体现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贷款风险。另—方面是职业素养低,道德风险大,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
四、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信贷内控机制,建立逐级负责、责任追究制度
1.1、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信贷内控机制是农信社防范道德风险、实行稳健经营的根本保证。农信社信贷管理必须确立内控先行的意识,农信社每办理一笔业务、每办理一件事情均要有内部制约,有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内控制度要覆盖业务全过程,并落实到每一笔业务的各环节、各部门、各岗位。严禁一个人包办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全过程均要有完整、真实的记录,资料档案齐全,做到有案可查。应充分借助先进的电子科技手段,开发和完善信贷业务系统,规范业务操作规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基层农信社贷款业务审批、发放、收回的全过程实施跟踪和监控。
1.2、建立严格的贷款管理责任及追究制度
对于行社脱钩形成的有问题贷款,要实行“锁定损失、新老划段”,农信社主要负贷款管理责任,一般不追究贷款发放责任。对于行社脱钩后农信社自主发放的贷款,农信社则应负全责。如因农信社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制度执行不力等管理责任而形成损失的,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并实施一定的经济处罚。原则上调查人员应当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审查和审批人员应当承担审查、审批失误的责任,并对本人签署的意见负责;贷后管理人员应当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责任;放款操作人员应当对操作性风险负责;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重大贷款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1.3、 加强信贷稽核检查力度
(1)突出信贷检查的重点。信贷检查重点是检查农信社贷款全过程是否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到位,各风险环节是否记录清楚.责任明确,有案可稽。每次信贷检查后,都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复查后仍未落实整改、且违规问题突出的,要逐级追究有关人员的信贷管理责任,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告诫谈话、降职、免职、政纪处分、经济处罚、行政开除,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2)关口前移,推行稽核总监制度,变事后处置风险为事前防范、主动控制风险。稽核总监由联社理、监事会委派,并由联社聘任,代表联社对派驻的基层农信社所有资金活动及其制度落实情况行使实时监督权的专职监督人员直接对联社主任负责。设立稽核总监,目的是通过稽核检查对信贷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促进农信社规范经营、有效地执行内控制度,及时发现和杜绝违规违章行为,防范和化解因操作不当、工作失误、道德风险、制度缺陷等原因造成的信贷风险。(3)建立信贷人员离职稽核审计制度。信贷人员因故调离信贷岗位的,必须由县联社稽核部门进行离职稽核审计。如因管理问题造成的沉淀贷款,应责令其限期收回,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信贷人员的贷款管理责任。
2、深化农村金融,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工作,最要紧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设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
2.1、 增资扩股,扩大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增资扩股既是农村信用社规范合作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增强资金实力和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要适当扩大股权设置范围,把辖区内所有承认信用社章程的农户和企业尽可能地吸收进来,形成广泛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要落实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2.2、 要延伸信贷范围,扩大服务领域
在优先保证粮棉油等作物生产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2.3、要转变经营作风,改进贷款方式
把为农民服务作为信用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对农业和社员的贷款比例,对农业的贷款不能低于70%,对社员的贷款不能低于50%,实行对社员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农业生产贷款优惠的政策。积极发展小额信贷,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简化农户贷款手续,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
2.4、 加强对贷款的管理
严格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股金公开、贷款公开和账务公开。要坚持贷款的集体审批制度,建全落实贷款的担保抵押制度,逐步推行贷款的风险度管理。加大清欠力度,抑制不良贷款的上升势头。保全信用社的信贷资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平调、挪用和挤占信用社资产或借企业改制逃废对信用社的债务。
3、完善担保抵押制度
农村信用社应减少信用放贷,提高抵押、担保贷款比重,完善抵押、担保手续,对抵押贷款,要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管理、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实行贷款担保抵押,是抵偿弥补贷款风险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办理财产抵押手续中,认真核实抵押物的所有权及表现能力,依法签定抵押合同。这样农村信用社可占据追回同顺序债权的法律优先权,减少企业风脸损失对其贷款偾汉产生的风险。
4、规范信贷行为,完善贷款审批、贷后风险监控及授权授信管理
4.l、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建立贷款审批委员会。原则上联社主任不得担任贷款审批委员会委员,但联社主任对贷款审批委员会的决议拥有否决权。对贷款审批委员通过的贷款决议,联社主任可一票否决,但贷款审批委员会不同意发放的贷款,联社主任不能同意发放。联社、信用社信贷人员不得既参与贷款调查,又参与贷款审批决策,要严格执行审贷分离。贷款审批委员会两次否决的贷款申请,半年内不得再次提交审议。贷款审批委员会要严格按照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表决通过的方式操作,每项审贷决议、每位审贷委员的意见都要记录存档备查。业务量较大的联社可设置由专职审贷委员组成的贷款审批委员会。
4.2、 强化贷后管理,对信贷客户全面实施动态管理。
(1)建立和完善信贷客户档案。(2)规范贷后检查的内容和时间,并形成制度。应根据大、中小型民营及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分别确定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信号,制定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3)建立信贷客户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总体情况良好、资产负债率较低、有充分能力偿还贷款本息、营运能力良好的重点支持客户,可给予进一步的信贷支持;对总体状况一般、偿债能力或营运能力存在某些缺陷或不足的基本维持客户,应密切注意监测,在进一步落实可靠保证、抵押的前提下,不增加新的贷款授信,并应逐步压缩信贷存量,促其增强偿还能力;对总体情况差、偿债能力或营运能力有明显不足或缺陷、贷款可能遭受损失的限制客户,应考虑信贷退出,必要时应积极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清收贷款,将贷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3、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加强贷款风险控制。联社要根据贷款经营管理单位以及信贷管理人员的信贷管理水平、资产经营质量、风险控制能力、当地经济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有关贷款经营管理单位以及信贷人员的贷款审批权限。对贷款管理水平高、贷款经营质量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贷款经营管理单位或信贷人员,可增加授权授信,否则应减少授权或取消授权。所有贷款授权应采取书面形式,并定期进行调整。同一客户的贷款、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各类表内外信贷业务应确定总体授信额度。对集团客户要实行统一授信管理,防止借款人通过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多头互保套取信贷资金,防止对关联企业的授信失控。开办外汇业务的农信社要对同一客户的不同币种、不同品种的贷款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信用失控。
5、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在发展中解决存量风险
5.1、 确立中小企业、个人零售银行的发展战略,办出农村金融的特色。
农信社是中小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线长,单个法人社经营分散、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信贷人员管理水平和素质偏低的现状,决定了农信社必须坚持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目标市场定位于中小企业、个人零售业务。农信社在保证“三农”合理的贷款需求的基础上,可适度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一些有效益、有市场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宜将过多的精力集中放在争抢大客户、大的贷款项目上,要积极培育适合农信社经营特点的优良客户群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严禁贷款“垒大户”,盲目地追求贷款规模,超出农信社资金承受能力发放贷款。
5.2、 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1)信贷人员从事信贷业务前要进行业务培训,择优汰劣,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的不得经营贷款业务。(2)实行信贷人员分级管理,量化考核,建立责、权、利有效统一的激励机制。应根据信贷人员的品质、综合管贷能力(包括月均贷款余额、当年贷款收回率、月均不良贷款占比、年末不良贷款控制率、当年贷款利息收回率、信贷管理规范化、信贷工作年限、组织存款等)进行考核,并划分为初、中、高级信贷员。农信社除保障信贷员基本生活费及核定一定的营业费用以外,其它收入均与信贷员的业绩挂钩,收入水平按业绩考核得分乘以信贷员等级系数来确定,探讨信贷人员新型报酬体系。(3)农信社应根据当地农信社信贷业务量、人员结构以及信贷岗位设置等实际,配备和充实好信贷人员队伍。
5.3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信贷营销体系。(1)在价格竞争方面,应以利率杠杆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贷款定价制度。对忠诚度较高的老客户实行优惠的贷款利率,对大型企业贷款视作资金批发业务适当给予优惠利率。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视作零售业务给予零售价利率处理。(2)在产品竞争方面,应适时根据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化科技手段,创新贷款方式,整合金融产品,塑造农信社的金融品牌。(3)在销售竞争方面,统一对外业务宣传,实现农信社单个网点营销向整体网点营销转变,在业务量大的信用社可专设楼宇按揭、个人消费信贷等经营部,加大个人信贷营销的推广力度。(4)在服务竞争方面,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一方面挖掘和培养新客户,另一方面对优质客户群体实行贴身服务,将农信社的贷款产品和服务信息及时传递给顾客,主动营销贷款。(四)引进先进的信贷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综合管理水平。按照“实事求是、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推进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工作。一是在区域间分步实施,先在经营较规范、稳健,信贷管理水平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信社进行试点,成熟一家推广一家;二是在贷款对象中逐步推进,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五级分类,后对小企业、农户进行五级分类。试点期间农信社实行贷款“一逾两呆”分类法与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双线管理和考核。引进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更重要的是信贷文化的更新,实现静态的贷款“一逾两呆”期限管理向以分析借款人最终还款能力为核心、动态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转变,并以此锻炼农信社的信贷队伍,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
1、期刊论文 余志海 对浙江温州、台州地区农信社的考察报告 -南方金融2003,""(3)
2、期刊论文 金时江 农信社当前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经济师2005,""(5)
3、学位论文 任伟文 农信社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策略研究 2008
4、 腾云.当前农村信贷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Ⅱl决策论坛.2006.
5、阔素彦.承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落—~外部制度建设视角.河北金融,2006.
6、期刊论文,蒋兴波.杨奕,当前农信社信贷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金融2003,""(11)
7、期刊论文 李松兵.许瑞宁 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企业文化2010,""(21)
8、期刊论文 ,钟红涛. 在农信社信贷管理中导入"零缺陷"理论 -海南金融2004,""(8)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
下一篇
:
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管理问题探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农村
信用社
加强
信贷
管理
对策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