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山南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XCLW117184 山南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一、山南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效
(一)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确保各项优惠货币政策真正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二)涉农贷款逐年增加,金融对农牧区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强化。
(三)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牧区经济结构合理调整。
(四)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五)认真做好信贷扶贫工作,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六)积极支持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山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山南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牧区金融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
(二)小额信贷政策把握运用不到位,影响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农牧区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手段落后。
(四)农牧区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
(五)农牧区社会信用不高,阻碍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三、金融支持山南地区“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整合财税金融等支农手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二)适当调整小额信贷政策,增强政策适应性。
(三)转变观念,更新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四)认真开展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支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内 容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农”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农牧业人口占80%以上,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较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低,自身造血功能差以及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的欠发达地区来说,金融支持“三农”的意义尤为重大。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改善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近期笔者组织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了解了农牧户、乡村政府以及农行基层营业所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 “三农”发展 调查
关于对山南地区金融
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农”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农牧业人口占80%以上,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较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低,自身造血功能差以及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的欠发达地区来说,金融支持“三农”的意义尤为重大。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改善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近期笔者组织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了解了农牧户、乡村政府以及农行基层营业所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山南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效
(一)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确保各项优惠货币政策真正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为充分发挥特殊优惠货币政策在支持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民银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努力发挥“窗口指导”功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督促辖区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货币信贷政策,把各项优惠货币政策用活、用足、用好。一是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和对农牧区借款人的贷款一律不加罚息政策减轻了农牧民利息负担。通过实施一般类贷款利率比全国水平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从2003年至2006年末广大农牧民受益约达1323万元;二是对农牧区不实行现金管理,基本满足了农牧民群众和企业在生产生活中对现金的需求;三是对西藏农行因承担农牧区金融服务职能导致的高成本,给予了4%的特殊费用补贴,据农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2003年—2006年各项贷款平均余额测算,2003年—2006年山南地区农行累计应获得约9489万元的特殊费用补贴。
(二)涉农贷款逐年增加,金融对农牧区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强化。
近年来,山南地区各级金融机构把助推农牧民安居乐业作为支持“三农”的突破口,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农牧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致富。截至2006年底,山南地区涉农贷款余额为49469万元,同比增长35.81%, 比2003年增加1.3倍,涉农贷款占农行各项贷款的59.12%,涉农贷款增速比山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8.81个百分点。200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660元,同比增加500元,增长23.2%。在积极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山南地区农行机构努力创新服务“三农”的方式,推出了《农牧户贷款证管理办法》,根据农牧户的信用等级发放金卡、银卡、铜卡贷款证,初始信用额度为1万元、6000元、3000元,2005年又根据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贷款需求量的增加适当提高了贷款证信贷额度,目前已分别达到1万-2万元,6000元-1万元,3000元-6000元,若评定为信用乡(镇)、村,该额度还可提高近一倍。在此基础上,又推行了农牧户贷款证“钻石卡”,按照信用等级,分别确定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有效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截至2007年4月底,山南地区到户小额贷款余额达34105万元,比同期增长32.56%,比2003年增长2.56倍,贷款证发证数为57139本,比2003年增加14137本。已发放钻石卡103张,到户贷款895万元。
(三)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牧区经济结构合理调整。
各金融机构根据地区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信贷投向,主动寻找和培育优良客户,不断改进服务方式,重点支持自治区确定的以藏鸡为主的禽类养殖、黄牛改良、大蒜和油菜籽种植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并根据农牧民在开发特色产业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信贷资金,在促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扎朗县阿嘎村民旺堆是个普通的农民,他通过从银行贷款20万元开发荒地260亩,在开发的96亩地上播种了优质藏蒜,通过两年的精心培育实现获利22万元,也为当地的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益70余万元,成为特色产业带头人。截至2006年底,山南地区特色产业贷款余额为3135万元,比同期增长30.63%,使187户1122人收益,实现经济效益896万元。
(四)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各级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强化企业辐射作用,增加农牧民增产增收。农行山南地区2004年将雅砻绿色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定为“五个一”活动帮扶对象,并向该公司累计发放贷款630万元,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牧民养殖户3000多户,培训农牧民学习养殖技术600人次,养殖鸡鸭共100多万只,直接为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470余万元。扎朗县吉汝乡江果村村民仁青,通过银行13万元贷款创建“阳光氆氇加工厂”,解决农牧民就业50人,月人均收入500-1000元,现该厂新建厂房面积为1564平方米,年收入达25万元,占该乡副业收入的39%。
(五)认真做好信贷扶贫工作,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农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作为山南地区唯一承担信贷扶贫职责的金融机构,以“供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实惠让给群众、麻烦留给自己”的工作态度,把信贷扶贫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把富民当作银行发展的支撑点,创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切实改进信贷支农、支牧方式,努力做好信贷扶贫工作,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1992年琼结县琼果镇雪康村村民赤来伦珠从营业所申请扶贫贷款2万元从事家庭副业,10多年来,营业所先后向他累计发放贷款126万余元,支持他在琼结县城开办了百货批发、零售商店,在泽当开了钢材销售店,购买羊毛分梳机3台,现赤来伦珠家里总资产达300多万元,2005年他又组织本地贫困户建立了农牧民施工队,承包民房改造工程,直接给农牧民带来经济实惠200多万元。据统计,2003-2006年,农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累计注入扶贫信贷资金27890万元,平均每年新增扶贫贷款3960万元左右,截止2007年4月末,山南地区扶贫贷款余额已达16806万元,比2003年增加11785万元,增长2.35倍。通过信贷扶贫,山南地区实现脱贫11445户、40687人。
(六)积极支持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山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农牧民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山南地区各级金融机构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金融支持“三农”工作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转发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及《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管理办法》精神,适时出台了《山南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支持该项惠及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大好事。截至2006年底,农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对6343户农牧民发放安居工程贷款11019万元,年累计发放安居工程贷款10477万元,户均贷款1.8万元,其中卡贷款8477万元,保证贷款2542万元,山南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列全区前茅。
二、山南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牧区金融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
1、目前西藏财政主要通过转移支付和直接补贴农牧民的方式增加对农牧区的投入,而对农牧区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核销等,却缺乏相应的优惠扶持措施,在税收方面更没有出台对农牧金融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支农的引导作用。2、农牧保险业务几乎没有开展,农牧风险无法补偿。农牧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客观上是一个高风险产业,但在西藏农牧保险普遍没有开展,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多数农牧民和农牧企业就会遭受严重损失,除了少数救济外不可能获取其他补偿,如果有贷款也无力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农牧业贷款的积极性。3、分散风险的机制不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西藏缺少专业的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也很缺乏,农牧区种养大户、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依然困难。2005年西藏自治区下发了《西藏自治区农牧户贷款担保暂行办法》,旨在通过政府担保的方式帮助农牧民获得贷款达到生产、增收的目的,但其中涉及的担保审批程序相当繁杂,可行性不强。
(二)小额信贷政策把握运用不到位,影响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
农牧户小额信贷作为增加“三农”信贷投入的一项新的信贷举措,推行几年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应实际需要的问题。从政策执行者的主观来看,一些基层营业所的信贷人员认为推广小额农贷量大面广、成本高、利率低,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加之基层营业所人员不足,在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条件过严,对“失信”农户不能正确分析其原因且有嫌贫爱富行为,使一些经济条件差而需要贷款的农牧户得不到信贷支持;思想保守,政策上搞“一刀切”。从政策设计本身来看,小额农贷使用范围局限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仅能满足农牧民进行春耕秋播传统生产中购买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和其他临时消费支出,难以满足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对资金的需求;而且除少量钻石卡贷款外,额度偏小,对专业户、农产品加工、务工经商等大额资金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三)农牧区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手段落后。
农牧区金融服务主要由农行县支行和基层营业所承担,但目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农行针对农牧区的金融产品单一,贷款额度偏低,贷款期限与农牧业生产周期不匹配,农牧区结算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农牧区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基层营业所人员少、素质低、办公设施比较差,业务操作处理基本停留在原始的手工处理阶段,个别营业所甚至不通电、不通电话,为农牧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难度相当大。
(四)农牧区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
总的来说山南地区由于农牧业基础差,规范化产业生产还未能形成气候,多数农牧户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农牧业再生产。农牧区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壮大,产品以粗加工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精深加工达不到。加之乡镇企业负债率高,自有资金不足,管理混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此信贷资金难以介入。
(五)农牧区社会信用不高,阻碍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部分农牧民认为政府引导、参与的“扶贫贷款”、“小额农贷”、“安居工程贷款”就是“救济款”,不用归还。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守信意识仍未形成。政府行政色彩浓厚,往往只注重金融部门放款,而对贷款是否合规、能否按期收回漠然视之,如此一来既对农牧区整体信用环境产生负面作用,又对基层银行机构放贷积极性带来影响。
三、金融支持山南地区“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整合财税金融等支农手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建议政府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和贴息专项资金,并纳入预算,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向金融机构开展农牧业贷款业务提供税收扶持、利差补贴和呆帐贷款损失的补贴。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农牧区贷款。2. 探索建立农牧业保险制度。尽快开展政策性农牧保险业务,完善农牧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增强农牧民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化解农牧金融的风险。3. 研究完善各种担保制度和办法,支持设立农牧业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开展农牧区担保业务,缓解农贷抵押、担保难问题。4.人民银行要将国家货币政策的全局性与地方传导货币政策的区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强指导、勤沟通、多联动、巧疏导、重实效。强化金融机构支农、支牧意识,加大对农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积极研究改进特殊费用补贴方式,将特殊费用补贴限制在农行涉农贷款范围内,以充分调动农行支持“三农”的积极性。
(二)适当调整小额信贷政策,增强政策适应性。
农业银行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小额信贷政策的适应性问题,从农牧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出发,调整小额信贷政策的信贷对象、贷款额度和期限,使之更符合现阶段农牧区经济发展需要。
(三)转变观念,更新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1、树立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识。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发掘和培育优质客户,增加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把信贷支持的重点转移到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上来。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对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2、增强发展意识。在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促进粮食增产、农牧民增收、加快农牧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改善农牧业薄弱的基础设施、增强农牧区经济抗御风险能力的角度出发,积极支持农牧区水、电、路以及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风险大、周期长的基本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业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3、进一步改善基层行所的软硬件设施,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农业银行区分行要积极改善基层行所的硬件设施,充实营业所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县支行、营业所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农行机构要坚决摒弃等客上门的做法,牢固树立为农牧民服务谋自身发展的观念,深入调查了解农牧民资金需求、生产经营和贷款意愿情况,努力寻找农牧业开发和农牧产品加工项目,积极给予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增加农牧民群众现金收入,提高农牧区整体生活水平。要认真宣传农牧区优惠信贷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对在信贷支农工作中出现的跟风借款、把“小额农贷”、“扶贫信贷”、“安居工程贷款”等当作“救济款”等错误做法,既要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又要坚持原则。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积极散发宣传单等形式,既让农牧民了解西藏特殊优惠的金融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又要加强农牧民商品意识教育,增强农牧民的经商意识,改变农牧民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
(四)认真开展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支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积极推进农牧区个人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优化农牧区信用环境,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完善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培育农牧区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参 考 文 献
1、《西藏金融》
2、《西藏自治区农牧户贷款担保暂行办法》
3、《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转发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管理办法》、《山南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贴息管理办法》
4、《农牧户贷款证管理办法》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居民储蓄行为与动机
下一篇
: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存款保险制度的..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山南
地区
金融
支持
三农
发展
调查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