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论农村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采取对策

XCLW117380  论农村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采取对策

目 录
一、农信社不良资产不断攀升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信用意识差是不良贷款生产的温床
2、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对信贷资金的制约
3、行政干预对信贷资金铁制约
4、地下“六合彩”的盛行和危害
(二)内部原因
1、农村信用社诸多内部管理问题是不良贷款生产的主要原因
2、岗位缺员严重的原因,阻碍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3、信贷员文化水平、业务素质和能力不高
二、清收盘活的对策与措施
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的抓降“环境”
(二)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三)优化资金结构,更新和改造农业,基础设施
(四)实行社会综合治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倾斜
(五)多方联支打击地下“六合彩”
(六)以岗定编,以编定人,增资增效
(七)全面提升信贷队伍的综合素质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了“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思想,对推动地方经济稳健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缘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过程中,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农信社的稳健发展,分析不良资产形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盘活对策则显现出时不可待,特别是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要置换不良资产,争取兑现央行票据,清收不良资产是兑现的一个门坎,这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不良资产 盘活 对策
浅议农信社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清收盘活对策
效益是企业生命的延续,农信社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效益,特别是贷款效益是信用社发展壮大的生产力。而信贷资产的质量和经营效益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农信社要实行稳健经营,发挥信贷资金的支农作,确保资金有效循环使用,则必须提高信贷资金质量,降低信贷风险。当前,来宾市兴宾区农信社不良资产占比居高不下,截至2004年12月底止,各项存款余额5139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6660万元,其中不良资产达10512万元,占比高达23%。因此,深入调查研究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努力寻找清盘活不良资产的途径和对策,从而可以较好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我市(区)农信社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较好地维护和发扬获得“广西十佳联社之一”荣誉称号的需要,下面笔者就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采取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广大信合员工同仁进行交流探讨和商榷。
一、农信社不良资产不断攀升的原因
自信用社诞生以来,严重困扰其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良资产的不断攀升,它就如一个肿瘤侵袭和腐蚀着信用社瘦弱贫脊的肌体,信用社其本身则存在先天性营养不足,再加上肿瘤病变的可能性,严重威胁着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从上到下,尽管采取了一系例的积极措施,把脉号络,对症下药,不良资产前清后增问题依然突出和显现,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根治,纵观信用社的发展史,不良资
产不断攀升的原因,依笔者之拙见,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外部原因
1、信用社意识差是不良贷款产生的温床
缘于我国尚未完全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在兴宾区广大农村,由于部分农户诚信意识不强,还款意愿差,社会爆光力不够,对于到、逾期的不良贷款,能拖则拖,呈现出村看村,户看户,农户看干部的不良景象。以及许多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资料不全,失真情况相当突出,做假帐是平常事,信用社对于这些企业很难获得可信的资料,从而引起了企业逃废债行为也相当普遍。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我们信用环境不好,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处理逃废债措施不力,手断不强,执法制裁不严有关。
2、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对信贷资金的制约
缘于我区处于亚热带地区,土地是以山多地少的丘陵为主,土地资源贫乏,水利资源少,灌溉成本高,交通信息闭塞,科技文化落后,憨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还沿袭过去几代人的老方法和旧经验;普遍是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和生产,投入成本大,收效甚微,致使信贷资金不能实现有效增值的归流。农村信用社缘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其资金投向主要是面向“三农”,而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生产期长,风险大,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一旦遇上风灾、旱灾、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就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致使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外流他乡谋生。据统计,在1998年我市的特大洪涝灾害,致使信
贷资金沉淀达2500万元,外出他乡务工有将近10万人。
3、行政干预对信贷资金的制约
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在法律上赋予它独立的法人地位,但它坐落在地方,经营在地方,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行政干预与制约。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为了实现各自的奋斗目标,必然会出现一种利益驱动下的无序竞争。由于这种竞争带有一定残酷性和不规则性,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方便,而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的发展,或地方的利益,要求金融机构多给提供贷款。往往地方政府注重地方的发展和利益,甚至为了突出个人政绩,在很大程度上不考虑或不兼顾金融机构的利益。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政府官员为企业跑项目要贷款的事情应该是司空见惯。当然,政府的压力也很大,办任何事情都需要钱,若你对他的重点项目“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支持,不给面子,那么将来你在经营活动中有求于政府或帮忙时也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农村金融的农村信用社,既要坚持依法经营、规避风险,又要注意搞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谓处于“两难”境地,由于政府官员换届调动频繁,往往只管要贷款,不管还贷款,历史上形成很多不良资产与此不无关系。诸如原来宾第二糖厂开始上项目时,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则向信用社借贷550万元,由于上项目缺乏管理,不作市场调查论证,致使生产出来产品积压滞销无法变现,最后采取关停倒闭企业。来逃废债务,致使信用社债务悬空。
4、地下“六合彩”的盛行和危害
前几年,地下“六合彩”只在经济、交通较为发达的乡镇,诸如迁江、石陵、平阳等乡(镇)泛滥,如今,地下“六合彩”犹如瘟疫一样急速扩展,其泛滥已波及全区24个乡(镇),由于“六合彩”其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参与博彩人员有些村屯已发展到老幼妇孺全民参赌。更可恨的是有子女在为老人仙逝守孝时还大谈特码的玄机,这种孝敬的价值则为大打折扣,下乡深入村屯时屡屡听闻的消息有些是可笑、可悲、可恨,满耳是彩民博彩的怪声。“六合彩”的盛行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毒瘤,其危害到全区的社会治安,扰乱了乡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激化和加剧了家庭纠纷和矛盾,致使父子成仇,夫妻分离,儿女失学。作为农村金融最基层的农村信用,其也不例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损伤,存款急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现金调拨骤然升高,常放常收的信贷资金流转方式受到中止,经营成本高涨,不良贷款节节攀高。如“六合彩”较为泛滥的陶邓、迁江、凤凰、正龙、石陵、良塘、七洞、蒙村、桥巩等九个乡(镇)信用社不良贷款在年终报表反映出来是不降反升,大大加剧了不良贷款的“双降”催收难度。
(二)内部原因
1、农村信用社诸多内部管问题是不良贷款生产的主要原因
一是内控制度的建立不完善、不科学。如领导责任制追求制、授权制度不够严密,审批委员会职责与权限没有明确操作规程等;二是制度观念淡薄,执行不严,说在嘴边,挂在墙上,具体落实没有得到
充分体现;三是内部监督检查不力。业务部门和稽核审计部门季度、年度检查形式主义严重,历年引发的陈案则可见一斑,以及个别单位出现以贷收息还继续存在,资产潜在风险在加大;四是担保操作不规范。现实生活中,有些信用社信贷员对关系贷款,采取内外勾结,加大机器设备及房产的评估价值骗取信用社贷款,有的抵押物未经有关部门登记,有些虽然登记,但是又不时刻关注自己的优先追偿权,当执法部门公告过期,方知追偿权受损。
2、岗位缺员严重的原因,阻碍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来宾市兴宾区农信社历经前几年的综合治理改革,各项业务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存款业务规模成倍增长,但是人员仍然保持前3年的平均水平,实际在岗仅为24人,定编要达302人,这就引起了岗位缺员和员工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如凤凰、陶邓、小平阳、高安等12个社内勤岗仅设2—3人,有些社信贷员包片户数高达1000多户,人口将近1万人,余额将近800—900万元,而且90%是小额农贷,既零星又分散,其工作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大大加重了信贷员的工作压力,有些信贷员叹道不是工作能力不强,而是体力和精力超支,超过正常人的工作负荷,工作效率何谈而来。信用社岗位由于具有其特殊性,老龄化员工一般由于不精通电脑,对电脑有恐慌症,所以老龄化员工一般都不能胜任内勤岗,大部份是安排外勤岗,而由于老龄员工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对于信贷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是无法消化,就是吃不消,更谈不上依法办贷和依法护贷,凡是都凭老经验和老办法来处理,从而不良贷款余额多都是发生在老龄化的信贷员身上,对
于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老龄化员工采取老牛拉破车、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难以奏效。
3、信贷员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不高
我区农村信用社目前在职信贷员有110人,大专以上学历仅有8人,中专学历55人,高中以下学历47人,高学历专业知识强技术水平的人才相当缺乏,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据了解,很多信用社职工多采取内招或“子承父业”参加信用社工作,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缺乏金融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现有信贷员工队伍的素质,根本满足不了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造成了内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发生,在信贷管理中,存在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坑农伤农的事件屡屡上传。对市场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所面对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特别是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力性,市场价格变幻的莫测性,就现状的信贷队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做到有效地规避贷款风险,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的人利用工作之便,以权谋私、违规发放人情贷款。
二、清收盘活的对策与措施
降低不良资产不仅仅是统计报表上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且是一张实实在在的系统性晴雨表,要实现不良贷款的“双降”工作目标任务,需要从加强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理顺与政府的关系,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的倾斜,多方联动打击地下“六合彩”,增员增效,以岗定人,提升信贷队伍的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农信社“双降”目标和
企业经营出效益、社会经济稳步增长的“双赢”局面。
(一)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的“抓降”环境
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企业中属于“弱势组织”,化解不良贷款风险需要各方相互协调,共同营造一片蓝天。打击逃废金融债权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抓降”工作只有在良好的信用环境这个外部条件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使信用社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走向良性循环,但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离不开政府、人行和工商、司法等部门的有机配合。当前,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已在全国全面铺开,2005年3月2日广西深化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在南宁召开,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对恶意逃废债、悬空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要严厉打击,要配合监察、司法机关查处农村信用社各类案件,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坚决采取“三停五不”(即停职、停薪、停工作,不提拨、不调动、不评先、不晋级、不加薪)措施,督促地方政府机关和干部限期归还其结欠的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以及为亲友担保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在深化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中,国家在资金扶持方面,按照2002年末监管报表资不抵债数额的50%,由中国人民安排专项票据或专项贷款,给予奖金支持。工商、司法部门,在农村信用社处理抵贷资产过程,降低收取各种登记管理费,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使其轻装上阵,加快改革步伐。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推行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高市场占有率,启动农村市场,平衡供求关系,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依法守信观念,建立“信用村(镇)”、“信用户”,树立诚实守信意识。
(二)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首先,要成立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部门,来行使信贷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的职能。第二,要加强对信贷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度,健全信贷决策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授权制度等一系例管理制度及实际操作中的严格执行。第三,要进一步健全贷款经营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考核制度,确立“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谁造成风险、谁承担责任”的贷款基本原则。对离职信贷人员实行离职审计制度,违规造成风险追究责任。
(三)优化资金投向,更新和改造农业基础设施
首先是增加信贷投入,优化资金投向,同时将信贷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信贷资金发挥出最佳的效益。因此,我区农村信用社必须按照信贷资金头寸,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以“择优扶持”和支持“科技兴农”及“拳头”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为主,在支持生产的深度、广度下功夫,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投资的回报率,重点扶持地膜玉米种植,优良品种的种植和养殖及“拳头”产品甘蔗的升级换代种植,以较少的信贷投入,谋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支持综合开发,树立典型,弘扬先进,以点带面,支持以整修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内容的开发项目,搞高农业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提高农作物的收成,增加农民收入,鼓了农民朋友们的“钱袋子”。
(四)实行社会综合治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倾斜
1、遏制不良资产攀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需要完备的法律作保障,需要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需要政府做劲,部门支持,企业配合,人人自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债权债务链条。尤其是对那些关停并转企业的呆死帐,需要政府协调,落实债务,防止债务悬空。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发展需要当地经济作支撑,最终目标是实现双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同时对不守信誉、逃赖账户给予必要的法律制裁,社会暴光,以警示教育他人。另外,金融系统要打破各自的围城,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对那些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联手制裁。
2、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的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不良资产不加以遏制和化解,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单靠金融机构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倾斜,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更离不开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譬如,农村信用社在自亏经营、自担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带有政策性的支农服务,由此产生的资金风险,完全由农村信用社自行承担有失公平且难以承受。为化解经营风险,需要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或照顾,央行通过发行票据置换农信社不良资产,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加大再贷款的支持力度,启动农村金融市场,打击民间高利贷。
(五)多方联动打击地下“六合彩”
地下“六合彩”,由于其具有诱惑力大、感召力猛、隐蔽性强、泛滥快速、社会危害面广等特点,单靠政法部门是难以铲除这一毒瘤的,缘于政法系统经费不足,警力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唯有在党政部门的领导下,集思广义,通过立法程序,确定哪些部门是找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主体执法职责和范围,通过高薪养廉,以及通过普法形式,使广大老百姓认识“六合彩”的本质及其社会危害性,从而可形成多方联动打击地下“六合彩”,使其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温床,从而还给老百姓一个自由劳作的生活环境,使老百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依法劳动致富的领域,脱离那虚无缥渺梦想一夜暴富的超凡境界。
(六)以岗定编,以编定人,增员增效
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普遍听到“减员增效”的呼声和观点,很少听到“增员增效”这一逆反常理,笔者在这里提出“增员增效”是存在条件的,农信社虽然是个特殊金融企业,但是农信社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征,信贷岗位的设置是以承包的自然村来设置的,借贷基本上都是小额农贷为主,并且以农户为单位来承贷的,信贷档案呈现的特点是户数多,金额小,评定手续多。据调查统计,我区农信社信贷员平均每人包片任务有3个村委,12个自然村,500个农户,800万元的贷款余额,包片任务较重的有个别信贷员是4个村委17个自然村800个农户1300多万元的贷款余额,工作重之大苦不堪言。据联社人事科定编上报302人,实际在岗仅为242人,缺员60人,岗位缺口最大的是信贷岗。农信社信贷岗可谓是“生产车间”,若人员
得不到及时补充一线,肯定会阻碍信用社的发展和生存。由此,首先呼吁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把农信社的人事权下放到联社,由联社自主招聘进人,由合作科进行政审把关,这样才能把真才实干且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本地人充实到农信社最基层一线。其次,由合作科全面统筹,对柳州、来宾辖区农信社员工进行综合平衡和余缺调整,使人才资源充分得到挖掘和运用。
(七)全面提升信贷队伍的综合素质
遏制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人的因素是关键,在信贷管理中,必须强化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配备高素质的信贷队伍,要从年龄、知识、素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人才充实到信贷队伍中;二是加强信贷员的专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考核不合格者,调离信贷岗位;三是注入新血液,从高校招聘应往届金融专业本科生,充实信贷队伍,尽快提高信贷人员的学历层次,以适应21世纪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四是进行激励机制改革与创新,实行绩效挂钩,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不唯学历,注重能力;不唯年龄,注重效益。不仅能够吸揽人才,尊重人才,而且能够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为其创造能够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五是强化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教育,面对当前多成份、多层次、多方式的大农业,教育信贷员不断适应和熟悉市场经济,学习和积累防范贷款风险判决能力、信贷决策能力等;六是教育信贷员依
法治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放贷、管理和收贷;七是以德治社,严守职业道德,严禁违规违纪发放人情贷款和以贷谋私行为。
参与文献:
1、《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与经营管理》主编 王君 人民日报出版社
2、《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检查》主编 唐双宁 山东学科技术出版社
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年4月第193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防范和化解银行资产风险的对策 下一篇:企业收购兼并的有关问题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村村 信用社 不良资产 形成 原因 采取 对策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