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对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分析与思考
XCLW117750 对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分析与思考
一、阳泉市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金融机构网点经营业绩表现参差不齐,总体还不够理想。
(二) 金融机构网点在地域上布局失横。
二、阳泉市金融机构网点布局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网点布局总体架构的失缺。
(二)网点布局经营有短期化倾向。
(三)网点布局调整思路的滞后。
(四)监管部门时常准入政策僵化的不利影响。
三、改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建议和措施
(一) 制定金融机构网点变更工作指引意见
(二) 构建针对网点布局合理性的科学评价平台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变更(迁址)较为频繁,且网点的频繁迁址是与机构网点但产经营效益不够理想紧密相关的,机构网点的寿命周期较短,网点变更的成本较高,这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有所差距。分析银行机构网点频繁迁址的原因,既有经济环境和银行机构改革的因素,也有银行网点经营管理和布局审慎性欠缺的因素。
对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变更(迁址)较为频繁,且网点的频繁迁址是与机构网点但产经营效益不够理想紧密相关的,机构网点的寿命周期较短,网点变更的成本较高,这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有所差距。分析银行机构网点频繁迁址的原因,既有经济环境和银行机构改革的因素,也有银行网点经营管理和布局审慎性欠缺的因素。
阳泉市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金融机构网点经营业绩表现参差不齐,总体还不够理想。
从总体上分析:近年来,我市商业银行重视网点资源的整合,通过调整网点布局、提升网点功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网点竞争力得到提高。
从经营层面上分析:我市金融机构网点还存在四方面的不足。一是网点存款单产规模较低。二是网点经营效益不够理想。三是机构网点的寿命周期较短。四是机构网点调整的成本较高。
金融机构网点在地域上布局失横。
阳泉的“集约市场型、集团经济型、特色经济型,园区聚集型”的经济总量类型特征尽管有所交融,但地域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由经济总量类型特征引起的信息流、企业流和资金流在地域性的变化,反映出阳泉市金融机构东西部网点布局的差异性和城乡间网点布局的失横性。
阳泉市金融机构现有机构网点的布局:2003年末,我市金融机构共有机构网点152家,其中支行16家、联社1家、分理处38家、信用社13家、分社44家、储蓄所40家。全市工业总产值392亿元,产值网点比为2.58:1,网点平均存款余额为1.28亿元。
按地域方位分,东部2个乡镇经济以即将政策性停产的石厂和灯泡、塑料等小企业为主,工业总产值25亿元,现有信用社、农行、中行等15个网点。产值网点比为1.66:1,存款余额12.66亿元,平均每个网点0.84亿元;中部5个乡镇经济以皮革、经编、磁材为主,工业总产值142亿元,现有信用社、农行等40个网点。产值网点比为3.55:1,存款余额30.57亿元,平均每个网点0.76亿元;西部2个乡镇经济以家纺为主,工业总产值143亿元,现有信用卡、农行、建行等14个网点。产值网点比为10.21:1,存款余额23.43亿元,平均每个网点1.67亿元。反映了东西部网点布局的不平衡性。
按特色经济分:阳泉皮革、家纺、经编三大特色经济地域,先有皮革、家纺两个大型专业市场及加工园区,一个经编工业区。皮革市场年销售额达51亿元,皮革工业区工业总产值132亿元,现有5家机构网点,产销网点比为26.4:1,存款余额4.77亿元,平均每个网点0.95亿元;家纺市场年销售额达36亿元,家纺工业区工业总产值122亿元,现有8家机构网点(其中2家新设),产销网点比为15.25:1,存款余额2.42亿元,平均每个网点0.30亿元;经编工业区工业总产值47亿元,现有信用社等4个网点。产值网点比为11.75:1,存款余额2.40亿元,平均每个网点0.60亿元。反映了特色经济区域网点的不足。
阳泉市金融机构网点布局问题的原因分析
网点布局总体架构的失缺。
不可否认,金融机构近年来在组织存款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上的滞后,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未突出重点,网点布局的总体架构失缺。失缺了“四个性”:前瞻性、计划性、服务性、稳定性。目前,大部分银行没有抓网点布局工作的“三专机构”,即专职机构、专职人员、专职工作,没有把网点布局列为工作重点,没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对全市网点的格局、功能、网址等等方面缺乏全盘的考虑,缺乏按照经济地域总量、特色经济类型以及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趋势来思考网点的定位和布局。
网点布局经营有短期化倾向。
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经营管理中还缺少合理的竞争放肆、适度的竞争手段。一是期限较短的基层行长轮换制和异地交流制使管理者缺乏较长远的网点布局规划意识。二是经营者把精力集中于网点存款的短期效应上,网点经营方式仍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吸收存款追求短期数量,忽视长远效益。
3、网点布局调整思路的滞后。
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上存在着“观念上、定位上、操作上”的三大滞后现象。
第一,观念认识的滞后。存在过于依赖原有网点布局发展业务,缺乏主动调整网点布局的意识,或是在网点调整中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而错失良机。
第二,定位上的滞后。网点定位尚缺乏资金区域上的市场区、商业区、居民区、机关区、综合区、流动区的理念,也就较少地考虑到时常性资金、商业性资金、工资性资金、流动性资金等主攻性目标定位。
第三,操作上的滞后。观念的落后带来操作上的保守,计划跟不上变化,金融机构在选择网点地址上落后于城市发展半拍,导致机构网点频繁变更。
监管部门时常准入政策僵化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机构市场准入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控制尤其严格。这种“一刀切”政策并不适应经济发达县市的网点布局调整需求。比如撤消容易新设难的问题,使金融机构不敢轻易调整机构;新兴经济区域急需金融机构网点服务,但限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农村设点的政策影响了机构网点布局的改善等。
改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建议和措施
监管部门要发挥在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优化中的首要作用,通过制定公开透明规范的市场准入规则,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网点布局。
(一)制定金融机构网点变更工作指引意见
从审慎性管理的角度来总体把握机构网点的合理布局。
要提高对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认识,对网点变更(迁址)要明确积极开放、统筹规划、稳妥实施、逐步进入、适度竞争、加强引导的原则。对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布局有明确的定位,要改变网点底效能的状况,消除在网点定位沙锅内的偏差,提高对网点定位的认识。要从金融机构审慎性管理的标准和内涵角度上来总体把握网点定位的思路。
从推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来把握机构网点的合理布局。
网点布局的原则要看对经济和金融的促进度,网点布局要具有两个适应性:一是网点布局要与区域经济相适应,脉准网点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总量发展前景。要从特色经济区域类型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把握网点布局的总体规划。二是网点布局要与加强服务相适应。要注重客户需求和客户源,在业务功能方面作出适应的调整与完善,增加一定的业务品种及权限,扩大业务范围,以适应网点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从构建精简高效的服务窗口和业务平台的角度来把握机构网点的合理布
局。
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网点布局要鼓励适度的竟争性。要充分考虑区域内机构网点的综合利用率和饱和度,避免网点间的过度竞争或不充分竞争。二是网点布局要注重机构经营的效益性。鼓励撤消效益差网点,发展效益前景好的网点。三是网点迁址要与该机构的管理水平相适应。要建立科学的网点业绩考核体系,避免机构网点的盲目扩张。
从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的角度来把握机构网点的合理布局。
网点布局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注重效能和市场潜力,商业银行支行要加强对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有效地加强对网点的指导,增强网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构建针对网点布局合理性的科学评价平台
从建立更加公正透明合理的市场准入政策的角度出发,把前文所述改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原则性立场落到实处,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点布局评价平台,以便于明确传达监管者的政策导向,为金融机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形成更合理的网点布局。如果不考虑政治的、社会的这两方面因素,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不涉及经济在区域范围内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来设想一个简单的、一般化的、静态的机构网点布局评价模式,该模式由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成。
1、评价指标。
从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两个方面,我们选择了两类指标。
(1)区域机构网点容量指标。①按人口计算的网点拥有数=区域内机构网点数/区域内常住人口;②按经济量计算的网点拥有数=区域内机构网点数/区域内二、三产业年销售额。
我们假设全市机构网点容量处于合理状态,即总体辖内网点数量合理,那么某区域内按人口计算的网点拥有数(或按经济量计算的网点拥有数)低于全市平均,可视为机构网点过剩。至于全市网点容量是否合理,则应从地市以上更大的地域范围来考察。
(2)网点效益分析指标。①保本点存款量=年机构运用成本/(一年期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如果实际存款量大于保本点,则可认为该机构网点有正效益,相反则为负效益。为了促进金融机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我们认为还可通过某机构网点存款量与全市平均水平的比较,来判断该机构是否有调整的必要。②全市平均网点存款量=全市存款余额/全市机构网点数。保本点测算是硬指标,这是一个机构网点存在的底线,而与平均水平的比较是软指标,凡不到平均水平的需要考虑调整,但时间上不是十分紧迫。但对于新设机构而言,凡两年后预期规模不能达到平均水平的应不予考虑。
机构网点布局评价方法。
通过对以上两类指标组合分析,可对现有网点逐一评价其合理性,从而作出
有关调整的建议。比如对于储蓄类机构:
调整建议
实际存款量﹤保本点存款量
保本点存款量≤实际存款量<全市平均网点存款量
实际存款量>全市平均网点存款量
该区域按人口计算 的网点拥有数不足
应考虑撤并或迁址,但要关注群众反应
保留
保留,可以增加机构网点
该区域按人口计算 的网点拥有数过剩
撤并或迁址
可以保留,但应考虑调整
保留
对综合类机构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加以评价。
调整建议
实际存款量﹤保本点存款量
保本点存款量≤实际存款量<全市平均网点存款量
实际存款量>全市平均网点存款量
该区域按人口和经济量计算的网点拥有数均不足
应考虑撤并或迁址
保留
保留,可以增加机构网点
该区域按人口计算的网点拥有数不足,但按经济量计算的网点拥有数过剩
应考虑撤并或迁址,至少应降格以降低运作成本
保留
保留,可以增加 储蓄类机构网点
该区域按人口计算的网点拥有数过剩不足,但按经济量计算的网点拥有数不足
撤并或迁址,至少要采取增收节支措施改善财务状况
保留
保留,可以增加综合类机构网点或鼓励储蓄类机构升格
该区域按人口和经济量计算的网点拥有数均过剩
撤并或迁址
可以保留,但应考虑调整
保留,新设机构要慎重
以上指标段的划分还是比较粗略的,仅能反映大致的情况,一些处于划分标准边缘的情况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机构网点布局的形成有其历史过程,涉及多种非经济的因素,因此机构调整也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对于机构变更,特别是新设机构而言,在考虑静态指标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比如某一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扩张很快,那么在网点布局上可以向该区域倾斜。
参 考 文 献
【1】周爱民 刘乃岳 《金融风险的实时监测》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年
【2】王自力 反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版
【3】刘云锋 《宏观金融风险》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年版
【4】刘宇飞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4月
【5】陈松林 《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 经济科学 1998年第三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对票据业务发展的探讨
下一篇
:
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实思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金融机构
网点
布局
分析
思考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