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探讨
XCLW117983 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探讨
目 录
前言
一、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现状
(一)、市埸对金融企业电子化的需求。
(二)、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的现状。
二、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资金实力薄弱制约了电子化建设。
(二)、科技人才的匮乏阻碍了电子化建设的速度。
(三)、金融网点的分散布局,增大了电子化建设的难度。
(四)、通信基础设施的落后是电子化建设的瓶颈。
三、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二)、适当调整网点的分布。
(三)、加快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建设工期短、见效快的局域网络,形成梯级数据库结构,数据逐步集中管理。
、开发多功能、多平台应用的业务系统,满足业务、管理、客户查询的需要。
内 容 摘 要
摘 要
本文就贫困地区金融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对在电子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难点进行剖析,探讨电子化建设方向,就加快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提出部份建设方案。不断满足市埸的需求,促进金融企业本身的发展,体现金融企业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探讨
前言
在以数字化方式生存的当今社会,一日千里发展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银行业来说,信息技术的采用并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对银行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的银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也正在进行着数字化信息的建设。本文就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的电子化建设方向进行一些浅薄的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现状
(一)、市埸对金融企业电子化的需求
21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被市埸化和信息化大力推进,全球商业银行竞争方式和竞争格局的变化更多地受到金融自由化和电子化、信息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从而迅速地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比如,人们外出旅游、洽谈业务很不想携带大量的现金,在外地谈妥业务或是签定合同后,需立即支付货款或合同定金,结算缓慢制约了经济活动的迅速交易,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的速度。这对加快银行业结算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善和提高银行业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体现为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它包括电子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电子自动化金融机具(ATM等)和商业结算机具(POS等)联网组成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以及新型的理财业务,一旦输入银行柜台电脑、自动ATM机、商埸POS机、家庭或公司电脑、任意埸所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等任何形式的系统终端,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记账、转账、核算、审核、储存等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对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的电子化建设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但贫困地区电子化建设速度缓慢、水平较低,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速度低和处理能力还不能提高,不能满足市埸对电子化建设与日俱增的需求。
随着市埸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埸配置社会资源速度的加快,对金融企业的提高办事效率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企业不能老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处理业务和管理信息,影响客户申请的业务需求。这对加快金融企业的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处理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矛盾在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中反映更加突出,其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金融企业业务量、规模小,效益与投入不会成正比。若投入过大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收入,形成非良性的发展趋势。
(二)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发达地区金融企业的电子化建设速度比贫困地区的电子化建设要快,投入要大。一是发达地区金融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二是国家对发达地区有大量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要求;三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允许外国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市埸,外资银行的高起点,先进的服务手段,促使了发达地区的金融企业加大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和建设速度。由于贫困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和速度都比发达地区低和慢。
笔者调查了西部某国定贫困县金融企业的电子化建情况:该县有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工商业银行、国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五家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其中:人民银行参加了人民银行系统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联行系统;国有工商银行有本系统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电子联行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国有农业银行有本系统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电子联行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邮政储蓄有储蓄系统;农村信用社仅有电子联行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仅为各网点的单机独立系统。各金融机构行业之间无电子化信息互通联系和通道,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只有通过纸介质和人工传递,联行业务清算只能通过人工传递到人民银行后才能完成。
二00四年末,该县各项存款13亿元,各项贷款13.8亿元,积极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但电子化建设投入的资金比例却很低。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三行业的电子化建设仅靠上级行(部门)划拔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每年投入的资金比例更低。
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在电子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人才、技术、通信基础设施等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实力薄弱制约了电子化建设。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经营几十年,由于受政策、地理位置、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加之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企业经营效益低下,信贷资产模式单一且收益率低,金融企业效益增涨缓慢,资本增值率低。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导致了金融电子化建设速度缓慢。调查某县农村信用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开始至一九九九年末,共投资电子化建设资金2万元;二000年至二00四年的五年时间共投资电子化建设资金约140万元。调查表明,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由于资金实力薄弱,严重地制约了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和建设速度。
(二)、科技人才的匮乏阻碍了电子化建设的速度。
科技人才的严重缺乏是制约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另一主要原因。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业务发展范围和经营规模所致,人才储备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企业业务开拓所需要求,又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缺乏更是制约了贫困县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的建设。调查某县农村信用社,截止二00四年末,全县有在职职工306人,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职工236人,占全部职工的77.1%,从事科技信息工作的职工仅有1人,占全县职工的0.3%。从一九九七年一月到二00四年十二月的八年时间,共从大中专院校接收应届毕业生8人,其中金融财金类专业3人,占37.5%;计算机信息专业类1人,占12.5%;非金融其他类专业4人,占50%。又调查某县国有商业银行从一九九七年至二00四年共接收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7人,其中计算机信息专业类3人,占42.9%,比农村信用社高30个百分点。
近几年来,贫困地区金融企业为了解决科技人才缺乏的现状,曾通过委托部分高等院校培训了一些在职职工专业人才,但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查和分析,贫困地区金融企业难以留住人才,一是对人才的待遇与人才发挥的作用严重失衡;二是企业决策层未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充分和足够的认识;三是竞争力度相对弱一些,职工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低一些。
(三)、金融网点的分散布局,增大了电子化建设的难度。
贫困地区由于人口少、地域辽阔、经济基础薄弱、行政区域分布分散,导致金融网点设置分散、密度低。由于金融网点的分散分布,业务规模发展严重不平衡,给电子化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一是增加了对网点维护的难度;二是增加了建设的难度。调查某县,全县共有行政乡、镇73个,全县有金融机构85个,其中农村信用社网点68个,分布在68个乡、镇,其中有5个乡、镇未设有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两家,共有17个网点,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在4个乡、镇设有4个分支机构网点,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已经建设参加了本系统内的综合业务网络;但农村信用社已有的68个网点,只有43个网点使用了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更没有参加任何网络系统。
(四)、通信基础设施的落后是电子化建设的瓶颈。
贫困地区的通信基础落后也是制约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速度缓慢的另一原因。贫困地区人口和企业少,通信基础营运企业的投资与收回不成比率,减少了投资期望,更加重了贫困地区电子化建设落后的程度。调查某县的通信基础营企业,到二00四年末,全县仅有中国电信企业一家,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仅计划投入,并未进行实质性投入。该县共有73个乡镇,其中有21个乡、镇中国电信企业仍未对其铺设光纤通信的基础设施。
三、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贫困地区电子化建设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电子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策略。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人才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条件,科技人才是电子化建设的必要基础,没有适当数量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就是空谈,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也就不可能建设高质量的电子化设施。历年来,人才的重要性都被提到了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中。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发达地区,各类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都是梦寐以求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银行经营也将从传统的方式转向智能化的经营,智能化经营的基础是全面电子化。自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被银行广泛地采纳和使用,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可谓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目前,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对人才储备、使用可采取:一是通过脱产、函授等方式培训在职职工,提高在职职工的生产技能以其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要求和银行全面电子化的要求;二是高薪聘用高等院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金融企业开发高质量综合性强的应用软件或维护电子化网络系统,满足后台的维护和开发工作;三是以短期的应知应会培训方式,对一线职工进行短期培训,满足业务前台办理的需求。
(二)、适当调整网点的分布
贫困地区由于地域广阔,网点分布松散,因此适当调整网点的分布,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的电子化建设速度。网点过于分散,网络建设不仅在建设成本上会增加,而且在网络维护难度、工作量上都将增加;一是网络硬件设备增加,不会因不同网点的业务量不同而配备硬件设备,因此会导致一些网点的硬件设备资源浪费,间接增加了网络建设成本。二是对网点的日常和故障维护增加工作量,并且不能满足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工作。调查商业银行某县支行2002年在网点收缩前共有15个网点,该行每个网点均采用计算机处理门市临柜业务,县辖内网络开通,每年需要三个专业人才对前台网点和后台进行系统、硬件维护,数据整理。由于网点分布松散,维护人员经常在路途耗费很多时间。后经网点拆并、收缩和系统数据上收,到2004年时,该行共有7个网点,只需一个专业人才对网点、数据进行维护、整理,节约了人才和日常的维护开支。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设置与行政区域的划分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各个乡镇均有机构。但因各乡、镇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程度各有不同,各个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存在不均衡,规模也各有大小不同。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发展电子化建设时必须对网点进行重新规划、撤并,才能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速度。
在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的的推动下,特别是全球电子商务网络的快速推进,对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业务全球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强,全球银行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公共商务系统实现联网,实现商业银行的全球化服务。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推动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的时代,其业务将在较短的时间里融入全球银行业。这些都势必推进贫困地区金融企业加快电子化建设的速度,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的高质量建设,实现全球联网业务,从人、财、物各个方面都要求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对其分散的网点进行整合、撤并,实现服务区域优化,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加快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各网点虽然实现了电子计算机处理业务、办公事务,但是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未实现网点的互联网,不仅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而且也不能促进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域广阔,人口稠密度低,相对用户数比率低,基础建设难度大,因此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贫困地区的投入相对减少,导致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因此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较低。调查某贫困县,该县有73个乡、镇行政区域,到2004年末,仅有52个乡、镇通了程控电话, 个乡、镇辅设了光纤。要加快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的电子化建设,必须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网络建设的“瓶颈”制约问题。加快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国家投资,该项投资资金是通信基础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二是广泛吸纳民间投资者投入,这种资金筹措方式在许多部门已经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绩;三是允许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作为一种长期投入;四是要求对通信基础设施有较强依赖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筹资渠道,既可很快解决通信需求企业的燃眉之急,又能解决通信基础设施部门的资金困难,实现“双赢”。
(四)、建设工期短、见效快的局域网络,形成梯级数据库结构,数据逐步集中管理
加快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同时满足前几个条件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可采取建设工期短、见效快的局域网,小范围的数据集中,“统一出口”到大网络,既可解决小范围内的数据交换、集中,又能加快本地数据与异地数据的交换。该网络的拓扑结构大致如下:
通信出、入口
县域网络网管中心
分支机构一
分支机构N
(图一)
该网络结构方案具有投资少,建设工期短的特点。县域内只需要一套软件,县域网管中心可对全县网点进行实时监控,达到高效管理的需求。县级管理机关可以实时对各分支机构的各项业务实时监督、审核。
另一网络拓扑结构为:
(图二)
该网络结构具有分支机构建设速度快,进入大联网,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大。但有一个缺点是,软件受上级中心控制,满足自身特别需求不灵活,不易挂接其他功能性模块和小软件。 但是前台业务数据在非常短的时间就会上传到很大的范围内,管理者将通过管理系统迅速了解到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进展情况。
(五)、开发多功能、多平台应用的业务系统,满足业务、管理、客户查询的需要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加强、推广应用计算机最终要面向客户,面向市埸。因此,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服务市埸的定位,必须以“客户为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计方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总体规划、稳步前进”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贫困地困地区金融企业电子化建设的思路。
目前,困贫地区金融企业基于人才匮乏,业务品种较单一的现状,尚未开发出多功能、多平台共享的综合业务系统,不能满足本行与各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及时将前台业务系统的资料传送到管理系统,管理部门采集到前台业务信息产生了非正常的延时期,可能导致经营与管理上的一些脱节和产生“真空”地带,客户也不能及时查询到自已有关的银行资金、资信情况。加强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同步操作应是开发新的应用系统的目的和方向,应坚持以服务为中心,以市埸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电子化金融服务。已经有一些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出了一些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接口软件,在时间上大大缩短了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可直接从业务系统取数据到管理和查询系统,管理者和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了解到各自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万建华主编,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协会。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2003、2004年度第1~第12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试论我国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
贷款风险及管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贫困地区
金融
电子化
建设
探讨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