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试论我国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XCLW117993 试论我国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关键词……………………………………………………2
一、票据贴现市场的总体趋势………………………………………3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票据贴现市场发展………………………3
(二)、我国票据贴现市场逐渐发展壮大…………………………4
二、我国票据贴现业务的严峻形势…………………………………5
(一)、韶关地区票据业务市场较小……………………………5
(二)、我国票据贴现的总体不良方面……………………………6
1、交易品种单一……………………………………………6
2、同行业竞争激烈…………………………………………6
3、上级的政策限制…………………………………………6
4、经办人员素质不高………………………………………6
三、票据贴现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7
四、防范与化解票据贴现业务风险的对策与思考……………………8
(一)、做好市场调查………………………………………………8
(二)、完善制度体制………………………………………………9
(三)、深化服务内涵………………………………………………10
(四)、强化合规性检查……………………………………………10
五、结语………………………………………………………………11
参考文献………………………………………………………………13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商业汇票作为一种灵活、快捷、安全的结算方式和信用工具,逐步为市场各参与主体所认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票据贴现业务日益发达,逐步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之一。2006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本外币票据融资余额19407.65亿元,新增规模已经占到新增贷款1.26万亿的24.5%。票据贴现业务的低成本盈利的特性,各商业银行积极介入,推广票据业务的积极性相当高,票据贴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主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票据贴现市场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和票据贴现市场风险及成因,探讨票据贴现市场发展的对策措施。最后,根据当前票据贴现业务和票据贴现市场的业务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策略,以推动票据贴现市场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试论我国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贴现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
票据贴现,是指资金的需求者,将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或贴现公司(融资公司)收进这些未到期的票据或短期债券,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以后的利息后付给现款,到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
贴现市场的交易种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票据持有人向商业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贴现换取现金的交易,这种交易占贴现市场业务的大部分;另一种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贴现公司已贴现过的票据再次进行贴现,为银行和贴现公司融通资金。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控制金融与信用规程的一个重要手段。票据贴现的种类还可以根据票据的不同分为银行票据贴现、商业票据贴现、债券及国库券贴现三种。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票据贴现市场发展
在西方,由于不同国家在票据贴现市场的融资规模,结构状况及中央银行对再贴现政策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票据贴现市场也具有不同的运行特点。发达国家成熟的票据市场包括短期国库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一般由资历雄厚的大公司发行,在发行方式上除金融性企业或其附属企业外,大多通过中介机构代理发行。
以英国票据市场为例,英格兰银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度重视贴现政策的运用。19世纪中叶,伦敦贴现市场经营的几乎全部是商业汇票的贴现业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票据贴现市场是英国唯一的短期资金市场;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货币市场的家族才逐步扩大,出现了银行同业存款,欧洲美元等大市场。尽管如此,票据贴现市场在英国货币市场中仍无可置疑地处于核心地位,英国票据贴现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包括票据贴现所、承兑所、企业、商业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票据贴现所是贴现市场的主要成员,办理贴现、转贴现业务,英格兰银行的再贴现政策也主要是通过贴现所得以实现的。票据贴现所的独特地位,使其成为连接贴现市场各类经济主体的桥梁和纽带。
从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票据贴现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具有多种功能,是货币市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子市场。通过对其研究,寻找其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的票据市场提供借鉴。
(二)、我国票据贴现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我国曾长期明令禁止商业信用,因此不存在商业票据,未形成相应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自然不存在票据贴现市场。改革开放后,商业信用活动逐渐得以恢复,票据市场逐步形成,但其发展却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过程:1982—1994年票据推广使用阶段,票据业务开始;1995—1999年9月票据市场的制度建设阶段,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了有关票据业务的法规和制度;1999年10月至今是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票据贴现市场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专门的票据业务部门,不断进行品种创新、推出新的票据业务品种。1994年推广票据贴现业务时,年度票据签发量只有640亿元,贴现量也只有470亿元。到2002年时,签发量就达到16139亿元,贴现量高过23073亿元,同期年增长幅度分别达49.7%、62.7%,2003年之后,我国票据贴现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呈现出超常规增长态势。
目前,工商银行的票据业务量在中资商业银行中一直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中行、建行和农行发展速度也都非常快,占据一定位置。以2003年6月数据为例,工行贴现(转贴现)余额2066亿元,占据第一;中行在同业中居于第二,贴现余额达到1221亿元;建行和农行的贴现余额均在1000亿元左右,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广发、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发展势头和速度都很快。
二、我国票据贴现业务的严峻形势
(一)、韶关地区票据业务市场较小
我国的韶关地区票据业务市场并不算大,票据大户资金实力较雄厚,临时性资金需求不多,贴现意愿并不强。韶关的票据大户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钢)、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韶关企业(中金岭南)、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韶能)等,该类公司本身的实力较雄厚,资金运作较正常,融资能力也较强,获得资金渠道多。收到的承兑汇票通常转让,或是留待到期托收,另韶钢集团、韶能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已逐步为企业所接受。所以,票据大户办理贴现的需求极小,韶关的票据贴现市场主要存在于中小型企业,他们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供货商或贸易型企业。2004年中国银行韶关分行办理的票据贴现2.78亿元,其中有1.92亿元是中小型企业办理的。
(二)、我国票据贴现的总体不良方面
银行承兑汇票仍占据市场的最主要工具,虽然全国的票据贴现市场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通过对韶关地区的调查发现,还存在以下几种不良方面:一是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规模小。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二是同行业竞争激烈。各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发)之间的竞争也就在打“拉锯战”。三是上级的政策限制。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许多授信政策的制定受限于总行、省行,对票据贴现市场的开拓有了一定的限制。四是经办票据贴现业务的人员素质不高。票据贴现业务知识贫乏,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进行系统学习的人员较少。
三、票据贴现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
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推进金融服务、优化资产结构的业务之一,对于优化央行宏观调控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整体社会信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商业银行、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完善功能、提高效率的有益补充和重要手段。但在票据贴现规模与效益迅速增长的同时,其所蕴含的票据风险日益显现,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经办行在片面强调吸收存款或拓展票据业务的思想指导下,忽视风险,心存侥幸,因而使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造成了票据贴现风险,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票据风险尤为突出。
票据犯罪呈现隐蔽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但相应的票据防范培训没有跟上,使得伪造票据、变造票据、“克隆”票据、“以假换真”调换票据和伪造增值税发票、交易合同、查询答复书等现象出现,以此骗取银行资金。具体地说:一是银行内控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没有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票据业务检查大多留于形式、无法查出操作中的违规现象,没能及时纠正业务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根除风险和隐患的目的。二是银行票据从业人员达不到票据业务所需要的业务水平,业务操作不熟练,在处理业务对时对所持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要素是否完备以及背书是否规范等检查时出现差错,从而产生操作风险。三是承兑银行或承兑企业的不履行承兑义务,导致贴现票据的到期资金不能按时收回,从而给贴现银行带来损失,造成承兑垫款、贴现垫款。四是由于银行的票据持有期限与资金拆借或回购期限不匹配,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发利率风险。
四、防范与化解票据贴现业务风险的对策思考
票据业务与风险始终相生相伴,尽管科技在不断进步,但票据诈骗手段也花样翻新,票据的收益直接受到风险和运作效率的影响,因此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协调,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控制环节,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票据风险不同于信贷风险和股市风险,具有短期性、有限性、分散性和转嫁性的特点,为使票据贴现业务能够安全运行,从事票据业务的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手段,从技术上量化风险,从制度上控制风险。
(一)、做好市场调查
继续做好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所在、业务机会所在,要有的放矢,大力拓展票据贴现业务;充分了解票源所在,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利用本系统内的银行承兑汇票开出共享信息系统,及时跟进本系统可能流入本地的票据;本行本机构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及时通报上级行、兄弟行,“肥水不流外人田”;特别留意大中型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尽管他们办理票据贴现的意愿并不大,但他们的供货商实力不一,其中必然蕴藏了不少商机;原有已办理过业务的客户,也需时时保持联系。对市场利率保持敏感锐觉,以利于及时调整报价策略,避免利率倒挂。对同业出台营销措施,客户的新增需求必须“洞若观火”,随时做出相应调整的准备,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还要对票据质量、客户信誉形成档案管理。
(二)、完善制度体制
2002起票据业务大幅度增长,主要在于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票据贴现的业务营销有很多需注意的环节,这就要求加强票据贴现业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尽快对票据业务管理制度、办法、措施、程序进行归纳、梳理,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制订和完善票据业务系列的规章,以制度约束员工的票据行为,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按照“制度先行于业务,程序先行于操作”的原则,制定出台《票据贴现业务控制办法》、《承兑汇票贴现管理办法》、《承兑汇票贴现操作程序》、《票据贴现业务操作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防范风险的一道屏障,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严格的分岗操作,相互制约,责任到人,避免因内部工作人员疏忽大意,违规操作带来的内部风险,切实堵塞漏洞。坚持“五不贴”要素,即不全的票据不贴、背书不连续或有疑问的票据不贴、未查实的票据不贴、手续不齐全的票据不贴、其他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贴。加大临柜的复核力度,加强票证及档案资料的管理,密切银企合作,防范操作风险。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票据工作人员每二年定期轮换制度。
(三)、深化服务内涵
在深化服务上,要提高企业信誉度,搞好生产经营,确保偿债能力,一是加快票据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票据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开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从而提高干部职工对票据贴现业务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为开办该项业务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及时了解和掌握票据从业人员的思想动向,提高对不良思想的防范能力。开展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引导员工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三是组织职工剖析票据诈骗的典型案件,了解各类诈骗案件的特点和手段,提高经办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针对花样翻新的票据犯罪活动制订有效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四)、强化合规性检查
近年来,针对票据贴现业务的逐步开展,上级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规范票据市场、加强风险防范的相关政策和操作规定,要求经办行在坚持有效发展的同时,审慎、稳健规范地开展业务。2005年9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监管部门的重点,仍在于严肃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纪律,加大对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环节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检查。第一,要明确查询和监管岗位人员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的职责,加强审计、纪检部门审查和违规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内部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与处罚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第二,定期查找、及时掌握票据贴现业务风险点,制定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加强对票据业务相对应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特别是对增值税发票、合同内容和票据要素相关性和真实性审查。第三,要规范和完善票据交接、票据保管、资料审查、业务审批、数据管理、档案管理等业务流程。第四,坚持差别对待的风险定位原则,将交易对象定位为资金实力强、诚信规范的企业,严格控制单一客户的授信额度,防范系统性风险。第五,要不断优化票据资产存量结构,实现期限、利率、票面金额的合理搭配,密切关注票据市场的利率变化和资金来源市场的利率变化,适时调整结构和交易行为,规避利率期限风险。
五、结语
伴随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贴现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政策工具之一,已被各国中央银行所采用。在我国货币市场滞后发展的状况下,尽快培育和发展我国票据贴现市场显得十分必要。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票据贴现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会是:通过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本质和业务特征,将票据贴现业务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选择,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管理、严格市场监督等措施,推进票据贴现业务和票据贴现市场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抓信息、抢速度、争效益”的原则,实施“巩固重点户、辐射中小户”的营销策略。加大票据贴现业务的开发力度,提高对票据贴现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好传统业务与票据贴现业务的关系,逐步克服发展票据贴现业务上等待观望和消极畏难情绪,把此项业务作为银行经营的重要工作来抓。
随着我国规范、高效、统一的现代化票据贴现市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标的逐步实现,必将推动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进而也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票据市场运行中也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关注和思考。
参 考 文 献
[1]赵婷.《当前票据市场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4年.
[2]吴萃银.《当前大力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与建议》[J].《南方金融》,2004年.
[3]孔繁强.《对我国现行票据制度的几点思考》[J].《金融会计》,2005年.
[4]胡宏.《金融机构非理性扩张票据业务的途径及风险》[J].《金融会计》,2005年.
[5]张亦春.《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戴根有.《建设现代化票据市场》.《国际金融报》,2003年.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与防范
下一篇
:
贫困地区金融电子化建设探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票据
贴现
业务
存在
问题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