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扶持民营经济铺就共赢之路——金融机构支持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CLW118868  扶持民营经济铺就共赢之路——金融机构支持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3
二、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原因探析………………….4
1、创业者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理念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
2、金融部门的有效信贷投入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7
3、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9
三、信贷权上收对县级民营经济和金融部门的负面影响…………………………………………………….10
县级经济发展直接受到抑制………………………..11
县级金融资产无法盘活………………………………12
四、金融部门只有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才能得到发展…………………………………………………….13
一些商业银行适时转换经营方向,在县域经济的有效投入中获益非浅……………………………………………….13
2、加大对县域经济有效信贷投入的相关思考……………….14

内 容 摘 要
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三次高潮。目前,该市已拥有规模不等的民营企业1.4万多家,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0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有150多家,纳税过50万元的有30多家,其中超百万元的25家;有20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私营企业,鸿润集团、美祥公司进入全国500强;有15家企业先后通过ISO9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100多家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有2 家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公司。
桐城市的民营企业具有五种意识:一是百折不挠的进取意识;二是具有洞察风云的市场意识;三是具有居安思危的创新意识;四是具有锲而不舍的发展意识;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管理意识。
97年以前的银行信贷支持使企业得到发展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000年以来部分银行审时度势,及时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使该市民营经济发展如虎添翼。近几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金融部门只有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才能得到发展。


扶持民营经济 铺就共赢之路
——金融机构支持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更好地总结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了解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和问题,深入分析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程度和互赢效果,以便让有关部门了解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实现银企共赢的战略目标。带着这个思考,本人于近期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八十年代初,借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该市实施“四轮驱动”战略,集体个人一齐上,以“家庭手工业”的大量涌现为标志,个体工商户遍及城乡,至八十年代末,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是九十年代初,结合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该市及时出台了《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针对一大批以推销员为代表,具有一定资金积累的“经济能人”借势创业,自当老板,强力扩张,促使民营企业大量萌生,到九十年代中期,民营经济已占市级经济的半壁江山。第三次是九七年前后,一批乡镇集体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不佳,市委、市政府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按照“以退促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这些企业先后两次进行体制改革,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进一步明确所有制性质和企业产权,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该市已拥有规模不等的民营企业1.4万多家,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0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有150多家,纳税过50万元的有30多家,其中超百万元的25家;有20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私营企业,鸿润集团、美祥公司进入全国500强;有15家企业先后通过ISO9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100多家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有2 家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公司。九七年该市民营经济共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纳税 7686万元,分别占全市GDP总量的35 %、税收总额的39%,出口创汇780万美元。二00一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量的80.5%,占全市GDP总量的62%;纳税1.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6%;出口创汇额达到312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1.52亿元,利税3.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20.1%。民营经济在全市县域经济中已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
二、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原因探析
通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我们深深感到,桐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所必然:
1、创业者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理念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桐城稍具规模(工业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都走出了盲目发展的圈子,私营企业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尝尽了酸、甜、苦、辣多少次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逐步了解了市场,认识了市场,也适应了市场,直至驾驭市场,可以说,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业者市场营销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尽管他们未曾受到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但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市场营销理念。
一是百折不挠的进取意识。桐城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无不记载着市场经济的沧桑,创业者大多经历过失败,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压倒,反而练就了他们不服输的坚毅性格。铝材公司九十年代中期陷入低谷,多方原因导致生产经营停滞不前,九七年改制时,现任总经理李永青曾说过:“三年内见分晓,干好了盖楼,干不好跳楼”。华猫公司总经理对我说,我赚的钱两代人也用不完,帐面上的利润只不过是数字而已。但他却将办公室设在职工宿舍楼内,买了小车又将其卖掉,目的是聚集资金,扩大投资,乘势发展。这些创业者没有“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如何报答创业艰难时人们对他的信任与支持。
二是具有洞察风云的市场意识。美祥公司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设立六个办事处,在拓展商品销路的同时,更主要的任务是收集市场信息,尤其关注国内外市场行情变化。有的企业由于产品原料进出国际市场,而密切关注国际市场行情。铝业公司有一种产品热缩薄膜的原材料是聚氯乙烯,属石化产品,该企业在获悉美国“九。一一”事件后,估计行情看涨,在银行资金支持下一次性购入数吨该原料,净赚28万元。市场信息常常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超额利润。
三是具有居安思危的创新意识。美祥公司的产品火车风挡、阻燃地板属部优产品,但总经理仍长期驻京了解同类产品的先进程度,寻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新项目,选中的新项目经考察、论证直至上马,他直接操作,一旦投产即交由副总经营管理,自己再去寻找商机。近几年来,该公司经他考察、设计、投产的新产品就有四大类十几个品种,该企业被省科技厅授予“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具有锲而不舍的发展意识。仅我们调查的十家企业就有九家准备在近两年内新上项目、扩大经营,总投资达2.8亿元,大部分需银行资金支持,以该市纳税超千万元的鸿润集团二期工程投资就达1.34亿元,需银行贷款7800万元。综合这几家企业的发展计划可分为几种类型:一是扩大经营规模。如双永公司已在南郊征地50亩,准备投资5000万元,使生产规模翻一翻,争取3年内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美祥公司在城北已征地55亩,计划投资2000万元用于扩建。二是扩大生产能力。铝塑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将喷铝纸生产线由一条扩大到三条,达到原有的设计生产能力;铝业公司计划将电雕机由1台增至6台,以满足本市塑料印刷制品的制版需求;金光集团在凸轮轴上提高档次,计划明年各类凸轮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件,并开发出口曲轴生产线项目,三是开发关联产品。铝业公司的电雕制版就是为该市众多塑料印刷企业提供制版模块,其主产品纯铝带材也是为本市众多瓶盖厂提供原材料;霞珍集团正在新建禽蛋公司,计划直接购入活鸭宰杀,进行肉、蛋腌制,为该市的大关蛋鸭养殖基地提供农业产业化一条龙服务。
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管理意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管理作为第三生产力在桐城民营企业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全国玻纤窗纱行业销量第一的丹凤集团根据其主导产品丹凤集团生产玻纤窗纱,其工艺并不复杂的特点,企业二000年再改制时,以总经理徐云凌为首的企业决策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和激励措施,达到了改制不可分家,不可分钱,不可走人的目的,稳住了人才,稳住了市场,稳住了资金,近几年来,没有人分灶设厂。企业的管理意识还普遍表现在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上,近三年来,该市有200多家民营企业从省内外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2800多人。当然,调查中我们也明显感到,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尚不协调,这也是民营企业发展制约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
2、金融部门的有效信贷投入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1)97年以前的银行信贷支持使企业得到发展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的产品升级、规模扩张都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支持。我们调查的十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更是如此。双永公司是90年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65%的中方股本几乎全是银行贷款;丹凤集团是由当年的桐城窗纱厂发展壮大的。86年9月开始新上窗纱生产项目,为全国第四家窗纱生产厂家,需投资30万元,在农行15万元特种贷款的支持下,第二年的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品和质量居同行列第一。近几年开发生产的中碱玻纤短期原丝全部出口,十分畅销,该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资产总额达8千多万元,没有一分钱贷款和外债,反而在银行存款两千多万元。金光集团是88年经省机械厅认定的汽拖凸轮轴专业生产厂家,90年多缸凸轮轴技术项目投资2980万元,市农行及时贷款1100万元予以支持,使该项目及时投产,产品91年获省优、92年获部优。美祥公司是当时该市最大的私营企业,96年新上有布基阻燃橡胶地板项目,市建行陆续向其贷款1300多万元,使该厂得到以迅速发展,去年他们新上新型阻燃地板项目1400万元,全部自筹资金解决。
(2)二000年以来部分银行审时度势,及时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使该市民营经济发展如虎添翼。由于多方原因,97年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陆续上收,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经过几年的资金紧缩和市场低靡,部分纯粹依赖银行资金度日的低效企业被关停倒闭,而那些产品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的企业依然旺盛地生长着,甚至乘机得到更大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就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二000年,安徽省农行在桐城支行的推介下,首先发现了这一契机,经地调查考察,对该市八家企业公开授信、授信额度达2.1亿元。支行对省行授信的AAA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支持,在信用额度内由支行直批发放,并对其签发银票2356万元;对AA企业,今年三月份农行安庆分行到桐城现场办公,先后对八家中小企业审批贷款807万元。
金融部门的理性投入,使该市一批民营企业获得了超速发展,其他一些民营企业也随之得到发展。如双永公司在农行专项贷款的支持下,2000年10月份从台湾购入12色塑料彩印设备,满足国内一些大企业对塑料袋包装彩印的技术要求,为江苏维维集团、浙江纳爱期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的产品提供包装,营业收入由2000年的6700万元,猛增到2001年的 1.25亿元,出口创汇大户鸿润集团在农行、中行3640多万元的贷款支持下,一年一个台阶,2000年营业收入3.2亿元,纳税628万元;2001年在美国“九.一一”事件影响下仍实现2.8亿元,纳税1300万元;今年1-7月份已实现收入1.6亿元,纳税1450万元。其羽绒制品连续四年产量、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还有铝塑公司新上的20亿套喷铝纸设备、铝业公司新增的电雕机床、京天集团刚开通的三年前已购买的印罐生产线等等,都是在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下得到发展的,从某种程度说桐城民营企业的创业史就是当地银行的信贷发展史,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无不打上银行有效信贷支持的烙印。
3、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1)正确处理了与金融部门和企业三者关系。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号召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的“金融热潮”下,在各级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政策指导下,更重要的是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深深地感悟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靠行政命令行不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经济工作中政府的职能只能是优化环境,提供服务。因此,政府领导改变过去指令贷款为替企业牵线搭桥,积极开展“银企互信”活动,今年八月份由政府搭台举办的银企联谊会就是实例。
(2)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民营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环境。近几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如建立民营经济工业园、筑巢引凤;提倡信用经济、号召诚信立市;到江浙、港台等地招商引资;主办中国桐城首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论坛暨项目——资本对接会,召开全国包装印刷行业技术研讨暨经贸洽淡会等等,千方百计发展县域经济,提高桐城民营经济知名度。
(3)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高效有序的服务环境。如市镇两级政府开展企业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千方百计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用水及融资等问题;组建市行政服务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公示制;制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若干优惠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每年为规模企业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扶优扶强等等。
(4)体制创新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活力。97年前后,桐城经济发展一度出现停滞,尤其是乡镇企业和市直企业的经营效果严重滑坡,但个私经济仍然比较活跃。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经营体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于97年下半年开始对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由法人代表(创业者)持大股,企业骨干人员持中股,职工投资入股,年终按股分红,对县级企业实行破产租赁。二000年底又实行二次改制,通过整体转让、拍卖出售、摘帽换牌,进一步明晰产权,将形式上的乡村企业全部改制为私营企业。体改创新为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信贷权上收对县级民营经济和金融部门的负面影响
八十年代末,我国经济、金融业出现大膨胀。银行不按信贷管理规定大量发放信用贷款;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消除“空白村”;企业更是盲目上项目,找米下锅。结果产品销不掉,质量提不高,效益见不到,贷款自然还不了。这不仅给国民经济的后期发展带来很多的后遗症,也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隐患,该市四大国有商行都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使各行上层机关甚至金融监管当局认为县域经济存在风险,以致在金融决策上国有商行向大中城市收缩,上收县级支行信贷权,给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支行盘活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县级经济发展直接受到抑制
 在我们的调查了解中,铝塑公司对此感受最深。该公司二000年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三条喷铝纸生产线,该产品填补省内空白。当时省、市经贸委和电视台均派人参加了现场会,但信贷资金总是批不下来,公司不得已从其他项目中抽出400万元流动资金先行购置一条生产线,结果因贷款不到位无法开机生产,直到2001年初在农行、信用社支持下,企业才得以正常运转。霞珍集团98年向中行申贷4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线,计划购买150台机械用于生产出口羽绒服装,但资金只到位200万元,购买设备用去178万元,因流动资金缺乏迟迟不得生产,我们调查时,总经理动情地说:“当时是找遍桐城无资金”,不得已转入农行开户,2000年在农行获贷150万元,生产才进入良性循环。该集团去年营业收入4000万元、纳税158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500万元,纳税130万元。还有铝业、双永等企业无不痛感资金不足带来的苦衷,就连资金雄厚的鸿润集团在98至99年的发展中,也因资金不足而“苦苦挣扎,想尽一切办法”。信贷关系由农行转入中行,目前又主动与农行建立信贷合作关系。这只是我们调查的十家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所获得的实例,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信贷资金支持,只有用自身较小的积累资金缓慢滚动发展,常常获得很好的投资项目只因无资金扶持而流产。
县级金融资产无法盘活
 信贷权上收,县级信贷投入相应减少。二00一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增加3180万元,占存款增加额2.1亿元的15.1%,今年上半年各项贷款增加1577万元,占存款增加额2.34亿元的6.7%,其中工、农行贷款分别增加3600万元,2800万元,中、建行却分别减少2100万元和2700万元。没有有效的信贷投入,银行容易走入困境。一是没有新的信贷投入,企业不能及时扩大生产,发展必然缓慢,过去的贷款容易逾期沉淀。二是没有资金支持,企业要发展必然转入他行寻求信贷合作,前期扶持行的贷款则得不到落实,不良贷款必然增多,如某行今年来不良贷款上升316万元。三是信贷规模日趋缩小,不良资产得不到稀释,不良贷款率上升,金融风险必然增大,直接影响金融安全区的建设。四是信贷萎缩,存款户转移,必然带来存款、结算业务的减少,同时贷款利息收入减少、收益下降,风险增加。如今年上半年,工、农行企业存款分别增加3888万元、5223万元,而中、建行却分别减少1554万元、2674万元。总之,只有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才能逐步盘活不良资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金融部门只有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才能得到发展
 1、一些商业银行适时转换经营方向,在县域经济的有效投入中获益非浅
 一是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收益增加。农行桐城支行曾是省农行的包袱银行,不良贷款和年度亏损在全省农行系统倒数前三名,2000年省行转换经营思想,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招揽了不少优良客户,2001年各项存款增加6860万元;调整信贷结构,各项贷款增加1470万元,当年亏损786万元,比上年度减亏568万元,丢掉了年年亏损千万元的帽子。今年上半年各项存、贷款分别增加9430万元,2800万元,亏损406万元,同比减亏290万元。工行桐城支行也从中获益不小,今年上半年各项存、贷款分别增加9030万元、3600万元,盈利200万元,同比增盈344万元。
二是不良贷款比重下降,信贷资产良性循环。农行在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的同时,不良贷款迅速下降。双永公司曾是农行、中行的信贷大户,94—95年因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走入低潮,96年资不抵债2千多万元,农行贷款3000多万元形成呆滞,该行2000年以来扶持企业新上了两个项目,使营业收入和利税逐年翻番,到今年底净资产与对外负债可持平。农行不良贷款因此得以化解,截止今年六月末,该行不良贷款29968万元,比去年底下降475万元,比2000年底下降1144万元,不良贷款率63%,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底下降10和5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信贷营销观念,锻炼了干部、培养了人才。农行和工行在实践中摸索了自我发展的道路,把握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脉搏,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信贷人员在实践中树立了市场营销观念,丰富了营销知识和策略。农行通过培训、考试,培养了29名客户经理,对AAA企业实行客户经理派驻制,为企业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信贷政策等业务咨询。
四是树立了银行形象和优良品牌,银企关系及多方关系得到融洽。为企业提供信贷、结算、咨询等多项服务,尤其是及时有效的信贷投入,使银企关系日益融洽;加大对地方经济信贷投入力度,融洽了各级政府的关系;不良贷款下降、金融一方平安,为创安工作作出贡献,融洽了人民银行的关系;资产盘活、收益增加,融洽了上级行的关系。在关系不断融洽的同时,银行的形象得到树立,品牌也得以提升。
 2、加大对县域经济有效信贷投入的相关思考
(1)树立发展观点,重新认识县域民营经济。经过几年来的市场竞争和信贷收缩,县域经济中的水份企业逐步被市场经济淘汰出局,目前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由于它经营灵活,经营体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以比一些国有企业更具有发展前途,可以说,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在于民营经济发展之中,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必然会错过发展的机遇。
(2)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素质。生产要素中,人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常常决定着一项工作的兴衰成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银行信贷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金融政策水平,获悉和分析市场信息能力,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和自我学习,通过考试上岗,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加大责任追究,客观考察每一投资项目。信贷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要防范道德风险,就必然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并强化信贷责任追究,督促信贷人员对企业每一投资项目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和论证。
(4)拓展信贷营销,向基层银行适当放权。基层商业银行要获得发展,必须积极开展信贷营销活动,加大对信用等级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同时,各上级行在审批信贷项目方面,与其让基层行上报项目书面材料,不如在加强信贷责任和信贷工作考核的同时,向基层行适应下放信贷权限,以便基层行切合实际,随时灵活掌握发放。
(5)灵活经营方式,抢占业务发展制高点。实践证明,大凡国有企业经营的失败,多在于经营方式的僵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灵活经营,如对抵押贷款、信用等级企业贷款,利率可以适当优惠;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适当发放信用贷款等等,银行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存款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贷款优良客户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的信贷业务竞争,如果不能掌握和稳住优良信贷客户,就会失去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人民银行桐城市支行 王伟民
 二00五年三月一十一日

参 考 文 献
《安庆经济统计年鉴》 2004年
《安徽省桐城市金融统计月报》 2004年
《安徽金融调查与分析》 2004年第五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的诱因及途径 下一篇:推动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扶持 民营经济 铺就 共赢 金融机构 支持 城市 民营 经济发展 情况 调查 思考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