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试析小额农贷的发展

XCLW122097  试析小额农贷的发展

一、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基础
二、小额信贷的国际实践
三、我国小额信贷的现实情况和问题
四、推广小额信贷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通过对小额信贷的产生背景和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对农户社员小额贷款的经营和发展过程的论述,结合对照国外小额信贷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中新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揭露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在认识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如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存在高额的不良贷款,各地建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性质含混,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管理费用混乱等问题,从而对小额农贷在扶贫政策中提出了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对象是多层面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是根据客户需求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等一系列措施,针对农村信用社在小额农贷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国际经验,提出了联保贷款和联保监控、小额信贷的贷款激励机制、抵押抵补机制、规律的还款期限等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完善小额信贷,推动小额农贷的发展。


 试析小额农贷的发展
一、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基础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随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直接阻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缓解和消除贫困是当今社会的共同呼声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行动。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仍有占全球人口总数12%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中70%以上是居住在农村的妇女,在我国几千万贫困的人口中妇女也占60%左右,其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深山区。究其全球“女性贫困化”的根源是极其复杂和深远的,既有来自阶级、政治、种族各个层面的因素;又有来自历史沿袭、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使得妇女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导致处于社会底层、处于被贬低和受歧视的从属地位。众多妇女之所以成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完全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文化的产物,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90年代后,许多反贫困人士指山,消除和缓解贫困的目标应定位为优先帮助贫困妇女,并要把社会性别触角引伸入发展项目计划活动中,以促进贫困妇女的社会参与程度,提高她们的文化、技能、综合管理的能力素质;增强她们树立自强、自信、自尊和摆脱贫困的信心,这样才有助于贫困妇女争取平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额信贷的创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和银行业对消除贫困办法的不满意,是为了解决在一般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穷人进入正规金融市场困难而产生的。它通过融资中介按照组织化、制度化,商业经营原则,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低收入阶层提拱无须抵押担保的小额、短期、连续、简便的信贷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缓解贫困的有效工具。小额信贷扶贫被广泛地作为缓解消除贫困、增加收入强有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由于这种专门为穷人提供的小额信贷与技术性支持服务,具有到户率、还付、成功率高。让很多贫困妇女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示她们可以成功地使用小额信贷为家庭创收,并将这些收入用于增加家庭成员的营养,改善居住条件,送孩子入学或提高保健等。显示出穷人的信贷资金和技能一旦被资本化,加之还贷机制的约束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填充,穷人就能够进行自救,走出困境。它的贡献不仅在于为穷人提供信贷支持性服务,而且还在于改变人们传统扶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了金融工具、组织制度、管理方式的创新。被世界誉为规模最大、效果显著的扶贫开发方式,曾一度被当作魔方来宣传。随之而来的是包括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五大洲在内的政府、非政府组织的仿而效之,各地开展的信贷扶贫都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其95%以上贷款对象是妇女,使小额信贷扶贫扩展成为妇女与发展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大大激发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和反贫困人士的研究热情。
二.小额信贷的国际实践
 目前世界上有上万家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行业正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但据CGAP的统计,在这上万家机构中,仅有1%是不依靠捐赠而独立运行的,而这1%当中,仅有63个小额信贷机构有持续盈利的纪录(Nicro Banking BuIIetin)。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一个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阱,小额信贷的确是可以盈利的,这前63家小额信贷机构的平均回报率(剔除通货膨胀和津贴)为总资产的2.5%。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步人小额信贷行业的动力所在。目前我们所关注的小额信贷机构正是这些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商业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在这一部分所谈的国际经验,也是针对这类商业型的小额信贷机构而言的。
 国际上,商业型的小额信贷机构成功的关键是机构的运作与该区域需求、文化、制度、法律环境的匹配,以使该机构可以达到盈利水平。这个适应性包含了两层意义:第一,对小额信贷机构本身的要求,包括其所有者、高级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素质、其采用的运作机制、风险管理水平等。第二,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规建设、监管环境等。作为政府,要支持小额信贷发展,就要从这两层意义出发,一方面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法律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有力约束,提高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水平。
由于各国的法律文化环境和区域金融需求有很大不同,各地小额信贷机构在服务对象、组织形式、发展路径、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1995年,在thestandardbankingforthepoor
(SBP)的推动下。956个小额信贷机构组成了WOrldWide microftnance instituti0nSLIst。下面的研究选择了有代表性的5个案例对小额机构的运作主体、运作机制、服务对象进行分析。
 印尼的小额信贷机构
 印尼的小额信贷机构包括:人民银行(BRl)的农村信贷部(BRUD),人民银行是印尼惟一的一家农村国有商业银行,由非政府组织(NGO)开展的储蓄贷款自助小组(SHG》以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银行(BPR)”。小额信贷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储蓄,二是贷款。
 (1)联系银行制度(PHBK)
 在印尼农村广泛进行的是一种称为银行和自助小组(SHG)合作的项目,它将银行和农产自助小组通过小额信贷机构这一中介联系起来,以解决穷人的借贷难问题。类似这种几方合作的金融服务形式,也称为联系银行制度(PHBK)。PHBK开始于1988年,到1999年底,活动已在印尼23个省的1161个银行分支机构中进行,212个非政府组织(NG0)和25364个自助小组(SHG)参与进来。客户总数达765586个,贷款的偿还率达96%。
 PHBK是非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NG0)和农产自助小组(SHG)几者间合作形成的机构。该机构可以提供转贷服务,也可以从事非信贷性的其他中介服务。合作各方都应是受益者,各方的运营成本由服务性收入所覆盖,即收益应高于成本。这样,小额信贷才具有生存和发展性,这类合作才能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
 (2)印尼人民银行(BRI—UD)
 印尼人民银行(BRl)的乡村信贷部(BRK·UD)是印尼惟一的一家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它为穷人开设的名为SimpedeS的储蓄项目实践u
 BR工在80年代初的改革初始阶段,有效地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启动支持资金和世界银行的贷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它已完全可以用吸收的存款储蓄替代外部贷款作为自己开展信贷服务的资金来源。oBRI通过将其3700个乡村信贷部(UD)分支机构组成的网络作为赢利中心,到2000年6月,它已达到有2510万存款账户和260万借贷者的规模。BRI通过存贷利率差所获的信贷服务收入,完全可以覆盖其运营成本,并利用所获利润,不断扩展金融服务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在政府宽松的金融政策条件下,BR工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国有农业银行可以进行成功改革。它完全能成为自负盈亏、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介,而且完全可以以市场利率,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精心设计的小额储蓄和贷款产品服务,成为小额信贷的主力军。印尼小额信贷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加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相反,印尼的小额信贷帮助穷人和印尼农村社会降低危机造成的社会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从BRIU0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1)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国家的金融改革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十分重要。(2)通过开展有吸引力的储蓄和贷款产品服务,制定适宜的工作激励和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监控系统,小额信贷是可以达到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的。(3)低收入群体有储蓄的潜力,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以讲求成本效益的方法动员他们的存款。(4)小额信贷机构应该重视贷款的回收工作,并为此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5)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大规模地服务于众多的低收入群体和争取机构自身的金融自负盈亏这两个目标是可以一致起来的。(6)通过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各类客户,相应提供他们需求的各类存、贷款服务,金融机构完全可能做到不断增加贷款所需的资金规模,降低平均交易成本和提高赢利水平。
 印度的小额信贷RBI 
 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政府一直在鼓励发展小额信贷,并将其作为对”农村综合发展项目”(IRDP)类型的扶贫项目的一种替代,因为小额信贷活动的特点和优点是可持续性。印度财政部已经表示国家预算增加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投入。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RBl)在1999年4月宣布的信贷政策中专门提到鼓励发展小额信贷,而且现已建立小额信贷业务部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印度的小额信贷已到了起飞点,小额信贷机构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迈进。印度小额信贷起飞的成功经验是:(1)印度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对小额信贷理念的改变。印度政府在成功小额信贷机构实践基础上制定出有创新的前瞻性的政策。适宜的政策与商业化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有机结合,使印度的小额信贷产业充满新的活力。(2)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建立了小额信贷网络。不仅帮助解决意识问题,还有助于经验交流,机构水平的提高,也能发展成小额信贷自律组织。
 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机构
 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之后升始发展起来,包括PRODEH,FIE,工DEPRO,PROCREDITO,Acjr0 Capltal等。到1994年,小额信贷业务已经遍布玻利维亚。在总数大约为50万家的微型企业市场中有约10万家成为小额信贷的客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额信贷机构都实现了自负盈亏。在这些组织中,PRODEH在1992年获得了银行经营许可,并把它的城市客户转让给了玻利维亚的团结银行(BanCOSOl)。到1995年Bancosot的客户为6万,并在银行监管机构的CAMEL评级中,被认定为玻利维亚运营最好的银行。专家认为,BanCOSOI的成功在于它具有全部银行业务的许可证,因此它可以充分进行投资组合的运作,发掘、跟随市场,及时提供市场所需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BanCOSOI成功经验的影响下,玻利维亚颁布了”私募金融基金法”(PrivateFSnanda,FUndS,FFPs)。该法律采取对符合条什的小额信贷机构逐步发放经营许可的方式,促进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
 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机制及其运作效果
 小额信贷机构向低收人群体贷款的方法十分多样化,联保小组(9tOLlp lending)是最典型的,也是最受理论界关注的运作机制之一。但联保小组这种机制的优点在某种意义上被高估了,同时,联保小组也不是小额信贷与普通贷款在运作机制上惟一的区别。上面总结的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机制还包括使用激励机制、特别的还款期限,以及适当的抵押抵补政策来维持其较高的偿还率。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讲,向妇女贷款也是维持高偿还率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联保小组信贷和联保小组监控
在所分析的案例中,只有大约一半的小额信贷组织使用了联保小组信贷,并且都采用累进的信贷方式(progressive lending),联保小组贷款条件比其他的信贷来源更加优惠,并且较为有效的减少了违约现象,同时,联保信贷还要求每周或每半周偿付。从本质上来讲,联保小组通过小组内部对执行合同的强制和组员之间彼此的监督,达到了降低违约率、提高偿还率的目的。对于联保小组信贷方式的优点理论界有很多探讨,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联保小组到底是不是小额信贷组织重要的运作机制之一,但联保小组在应用中的确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
孟加加拉出现集体谈判的现象。
 小额信贷的贷款激励机制
 所谓贷款激励机制是指,小额信贷机构通过最初的小额贷款,在获得一定偿付之后,逐渐增加对该客户的贷款规模。不论是小组信贷或是个人信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问题以及偿还的违约。问题,提高效率,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借款人的积极性。
 但是,这种运作机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条件:第一,需要始终保持相对较低的利率。小额信贷韵优势在于它提供的贷款利率比其竞争者更有优势。第二,竞争可能削弱这种运作机制的效果。所以,这种激励机制适合用于人员流动性较低,且竞争较低的市场环境,比如农村。而在城市,人员的流动性高,不易跟踪,如果没有良好的综合性的信用机构,小额信贷的偿还则很难保障。
 同时,小额信贷机构也不能完全依靠该激励机制,因为借款人有可能对最终可以获得的大额贷款有预期,而在最终违约。
 规律的还款期限
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在贷出款项之后尽快开始回收。在主流的信贷方式中,借款人获得资金之后,一般是进行投资,之后将本利一起偿还。但对于Grameen.类的福利型小额信贷机构,对于一年期的贷款,一般是将本金和利息加总后除以50,同时在款项贷出后一周开始回收。BancoSol和BRI-的还款期限比较灵活,但其核心的想法也是对借出款项进行规律的小数额回收。这个机制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可以尽早发现违约,并将违约者剔除出去。第二,可以给信贷员或者联保小组的组员以预警。第三,可以使银行掌握借款人的现金流。同时,每周的偿还期限是基于借款人的稳定收入来源,因此不会给借款人带来负担,同时为银行降低了风险。
三.我国推行小额农贷的现实条件和问题
 中国小额信贷的推广完善是在传统“输血式”扶贫方式受到严重挑战中逐步实现的,现许多省区已把小额信贷扶贫作为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战略举措。我国2001年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指出:“继续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产发展生产”。因此,对小额信贷扶贫中的社会学、社会性别学的分析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小额信贷扶贫理论是针对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中,妇女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提出来的。
 我国小额信贷的理论框架:①以穷人为载体,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不服务的对象;②相信穷人,给穷人予权力;⑧采用一套全新的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通过实际的参与和持久的社会经济发展,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④为提穷人创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舞台。
 小额信贷实践功能:①瞄准目标穷人,扶贫资金直接入户到人;②通过农产的实际参与和互助、互督、互保、加上外部技术支持,大幅度地提高信贷项目的成功率;⑧采用独特的自组织管理方式,通过“整贷另还”分散降低市场、自然风险,外化管理成本,实现信贷机构财物上的可持续性;④经营项目的自我选择、管理和核算过程,提高她们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⑤自下而上的结合,使得互相支持、协作既有实际意义。
 小额信贷把妇女作为放贷主体,仍承袭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着重于经济的增长,并未充分注意到妇女自身利益的需求,主要基于①认为妇女遭受贫困程度较男性严重,更珍惜获得发展资源的机会(通过扶贫贷款资金自我就业):②妇女很少外出(男主外、女主内,):⑧妇女看重家庭利益(顾家),便于组织管理;④帮助妇女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家庭整体利益,尤其有利于改善儿童营养、女童受教育的状况(有爱心);⑤通过妇女实际参与社区发展的过程,增强综合能力素质,进而提高她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减少对男性的经济依赖,拓展社会空间。 
性别与发展理论把妇女问题的视角从妇女角度扩张到社会中的两性及影响两性关系的各个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人的发展还应包括身心健康;知识技能的提高;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权增加等。据有的性别关系研究显示,妇女经济状况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妇女贫困并不是由于她们不努力工作或缺乏技能,事实上,她们工作的很辛苦,如照料孩子老人,拾柴做饭,务农;满足丈夫需求;受债务所困;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等。她们为了孩子、家庭和自身的未来拼命努力,几乎没有任何家务活汁是不
做的,妇女沦为贫困是因为她们的劳动付出没得到应得到的全部的报酬。
如何促使贫困妇女在参与信贷脱贫之始,就考虑到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避免因过度劳累,损害妇女健康来满足增加家庭收入的现实需要;成为其生存社区、家庭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如果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是靠增加劳动时间换取的,仅从经济意义上讲,这个途径是有效的,但从性别分平等角度讲,妇女要干好家务劳动和田边地头农活,又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增加收入才能被认为与男子平等,那也是对妇女最大的不公平。这种以损害妇女自身利益为代价的暂时经济效益,可能成为昙花一现,谈社会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便会有违初衷。
 一方面,小额信贷在直接扶持妇女进行创收的同时,妇女也被紧紧束缚在家庭和个体经济中,被当作充分利用的劳力资源来实现增加社区、家庭的资本需要,这不仅加重她们已经非常繁重(生产、生活)的劳动负担,还会不同程度地损害贫困妇女的身体健康。如有的家庭女性(母亲或妻子)借贷,让男性(儿子或丈夫)利用这些钱从事经营活动,当经营出现风险和失败时,妇女将承担全部还贷责任,这不仅会使她们叫焦躁不安,必然还要使她们经历更多的心灵创伤,在一些社会文化不公平根基较深的边远农村,还将受到性别不平等影响的侵害,妇女的这种劣势处境,将把她们推入更加艰难的境地,造成持续贫困。另一方面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使贫困妇女受到了实质性重视,不象传统方式下被视为政策、项目受“照顾”对象,而可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决策,决定自己的发展过程。小额信贷不仅仅意味着信贷资金本身,更意味着社会对她们自身价值的认同和给予获得控制的资源,据相关调查报导,虽然一些参加小额信贷活动的妇女自觉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加重了许多,但她们更多的是强调为妇女捉供获得经营资本的渠道及她们自身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改变和由此带来的社会肯定和心理积极变化的帮助。
 对关注妇女发展与贫困问题的研究者、实践者来说,应多一份社会性别敏感性,把满足妇女的现实性别需求和战略别需求作为重要取向,在项目设汁与计划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将社会性别平等观念有效地融入设计与实施中,实现贫困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赋权,改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化外来因素促动为内因自动,促使妇女从原来形式上的参加转变为实质性的参与,从发展的边缘向中心过渡,以实现扶贫效果的超越,重新唤回妇
女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自信和自重
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其目的是解决中国的贫闲人口问题,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到1998年底,仅联合国系统的组织在华援助的小额信贷项目资金就达到300万美元,涉及43个贫困县。2004年,小额信贷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明确提出,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小额信贷理论和实践的论证。
 目前,有关我国小额信贷的理论研究时常见诸于大众传媒之上,一些政府部门组织出国考察后也提出一些报告,但不论在基本理论上还是实践指导上都缺乏一般性的考虑。尤其是忽略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产品、新市场的定位和发展理念,忽略了对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以及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等问题的研究。
 从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察,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目前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存在高额的不良贷款。各地建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性质含混,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管理费用混乱、成本极高;不良资产比例明显偏高;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水平较低,缺少培训机制;特别是缺少及时发现问题的信息监测系统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崭新的理念和准确的定位,并对目前管理方式、发展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行小额信贷的现实问题
第一、小额信贷贷款范围的局限性。“不要为错误的理念浪费你的时间!”这是小额信贷实践者们对小额信贷的发展认识的精辟总结。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小额信贷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处的小额信贷,最初是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扶贫方式。发展小额信贷的初衷是为贫困人口、低收人家庭和自营业者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随后,小额信贷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蓬勃发展起来。小额信贷为贫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业提供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服务,汇款,担保、小额租赁、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务。 学术界把各种小额信贷机构依照其经营的首要目标分为两类,即扶贫型(福利型)和商业型(制度型)两种基本模式。商业型以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来维持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而扶贫型以扶贫为目标,不要求利息收入覆盖运营成本。小额信贷服务的提供者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如银行)和其他机构(如非政府组织)。如果一个机构其主要业务为小额信贷业务,则该机构可以定义为小额信贷机构。如果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金融机构,如大银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子公司开展小额信贷,该机构亦称小额信贷机构。然而,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理解并不应该局限于此,小额信贷不应该是—个理论上划定的框框,比如只对贫困人口、只在某一区域捉供某种或某几种服务。在许多国家最初发展小额信贷的时候都出现过这种理念上的误区,而理念上的局限只会使小额信贷行业的路越走越窄。
第二、小额信贷组织自身的风险控制和贷款担保问题。小额信贷组织的风险控制是否到位,取决于对借款人信用的了解程度,对借款人的信用了解越彻底,就越能有效地降低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和贷款后的道德风险行为。这需要小额信贷组织有足够的风险评估技术和人才,而在这方面,目前的小额信贷组织还难以做到,缺乏小额信贷风险风险评估技术人才是阻碍小额信贷组织健康发展的一个最大难题。同时小额定信贷的风险控制还涉及贷款的担保品和抵押品的问题。目前,一方面农户自身无足够的固定资产可供抵押,另一方面土地作为一种抵押品目前在法律上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缺乏抵押担保品,使得小额信贷组织的贷款风险加大,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小额信贷的管理风险问题。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管理上的原因,在贷款发放时手续不齐全、债务不落实,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收回。一是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业银行乡镇营业所机构撤消时,转债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发放时手续不齐全,农户不认帐,贷款无法收回。二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到位,一方面,一些信用社在建立农户经济卡片时,没有深入调查农户经济收入情况,闭门造车,随意评级授信,超出农户实际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增多,部分农户举家搬迁,增大了小额信贷管理难度。
第四、行政导向风险问题。农户小额信贷的推广,农村信用社人员有限,必须借助于县、乡镇政府,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发育不良,各级政府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于市场信息的把握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结合当地气候等实际,盲目引进果木,肉禽食品,加之农技服务跟不上,其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多。
第五、道德低下问题。一是少数农户信用意识较差,将小额信用贷款视为国家救济资金,不愿归还贷款。二是一些信贷员职业道德低下,内外勾结,发放冒名贷款、跨区贷款、化整为零贷款。
四.推行小额农贷发展的建议
 首先,小额信贷机构并不是贫困人口的专利,其贷款对象应是多层面。从理论上讲,小额信贷的服务主体应该是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但国际上成功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对象是多层面的。它囊括了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和微小企业。从国际经验上看,一方面,多元化的借贷主体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为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另一方面,使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有更强的能力适应市场的环境,更好的为贫困人口、为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改进做出努力。第二,小额信贷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是根据其客户需求多元化的。第二,小额信贷机构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各种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组织在丰体上的结合,也可以是不同事体之间合约关系有机的结合,比如银行将自己不善于经营的部分小额信贷业务外包给其他非银行机构,允分利用非银行零售资源。日前没有发现运作主体本身的性质与小额信贷机构的表现有直接的线性关系。但运作主体的管理机制和运作土体对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了一个小额信贷机构运作的业绩。 从全球视角观察,发展小额信贷对于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有限性问题能够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小额信贷是扶贫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提供存款、信用和保险工具使得贫困人群可以进行更加稳定的消费,更加有效的去管理他们的风险,发展微小企业并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二,小额信贷服务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并通过这些渠道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三,小额信贷服务可以通过对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来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
 其次,小额农贷应采取抵押抵补机制,降低贷款风险。
 大部分小额信贷项目不要求抵押,但会有本质相似的抵押抵补机制。比如要求在信贷金额超过一定数额以上的借款人将具借款数额的0.5%作为”紧急基金”。“紧急基金”提供类似于保险的功能,即借款者违约、死亡或者残疾等情况下,将基金分给会员。此外,还有5%的信贷数额作为”组税”计提在联保小组的集体账号中。这笔钱不可以从小额信贷机构提取,作为”强制存款”,它类似于抵押物品,在组员违约时进行抵补。
第三,严格信贷管理。意识严格信贷审查制度,认真做好农户经济收入调查、建档,客观评级授信,加强贷后管理,即使进行风险防范和预警。二是加大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同时加大责任追究,预防内部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经营风险。
第四,国家应加大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扶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旨在解决弱势群体资金需求问题,带有明显政策性,国家应该对经办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一是各级财政应考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给予金融机构经办人此项业务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原因造成的损失以适当比例补偿。二是税收部门应该考虑减免农户小额引用贷款业务的营业税及附加税。三是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的歧视性限制政策,允许信用社吸收地方涉农财政性存款。四是在国家扶持政策完善之前,人民银行要继续维持对信用社支农的再贷款支持,同时要考虑经济落后地区实际情况,给予再贷款利率优惠或执行基准利率,推迟再贷款浮息执行时间。
第五,创新小额信贷制度。一是拓宽小额信贷范围,凡是与农户生产生活相关的小额信贷需求,均可纳入。二是延长农户小额信贷期限。目前农户小额信贷期限一般在意念以内,与农户发展经济果木等生产经营项目期限出现矛盾,应依据不同贷款用途,确定不同贷款期限,避免人为形成不良贷款。三是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额度,满足生产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四是逐步实现农户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利率原则上执行较低比例的浮动利率,这与利率市场化相悖。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后,应考虑财政给予贴息,以解决农户筹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①《性别与发展导论》 林志斌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②《赋知识与社会性别》 杜芳琴 2000年8月
 ③《改善云南农村妇女身体素质的实证和研究》罗 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④《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沈 红 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论解决国有股的减持和流通 下一篇:谈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试析 小额 农贷 发展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