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与对策
XCLW122429 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与对策
一、中国商品与反倾销
二、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三、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内 容 摘 要
摘要:本文首先明确了反倾销的相关概念,进而论述了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与中国企业当前的应对措施。而后从经济和非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国商品 反倾销 现状 对策
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商品与反倾销
1.1反倾销相关概念
WTO关于倾销的定义为违背以下三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即可被裁定为倾销。这三个标准是:1,价格标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内,则该出口产品被视为倾销产品;2,损害标准:该产品对进口国相同或相似产品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地阻碍某一相似产品工业的建立;3,相互关系标准:倾销与损害有直接的因果关系。WTO还规定:如果一国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产品符合以上三个标准,进口国为了抵消或阻止倾销,可以对倾销产品征收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
1.2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1.2.1总体趋势
在2006年11月WTO公布的2006年反倾销统计报告显示,在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成员中,中国名列第一,从1995~2006年共遭受500起反倾销调查,比排在第二位的韩国遭受的224起几乎高出一倍多。在被实施了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成员中,中国仍然名列第一。从1995~2006年被实施最终倾销措施338起,比排在第二位韩国的128起高出1.6倍。中国此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仍然遭受到最频繁的反倾销调查。2000~2005年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数占世界反倾销调查数的比例依次为14.6%、14.6%、16.5%、22.6%、22.5%、31.0%,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2.2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国家分布
在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中,欧盟始终占据最大比重,以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增长很快。
表1 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表(截止到2000年底)
国别
数量
国别
数量
欧盟
90
美国
78
印度
38
澳大利亚
32
阿根廷
29
南非
25
墨西哥
20
加拿大
17
巴西
15
韩国
14
土耳其
10
新西兰
8
秘鲁
8
智利
4
哥伦比亚
4
波兰
4
委内瑞拉
3
菲律宾
3
日本
2
印度
2
埃及
2
以色列
1
泰国
1
尼日利亚
1
斯洛伐克
1
厄瓜多尔
1
乌拉圭
1
其他
1
自1979年欧盟第一次对中国的机械闹钟和糖精钠提出反倾销指控起,到2000年底,欧盟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数量一直居于世界榜首(见表1),并且对华的反倾销存在一定的歧视性。例如在1998年发生的“金刚沙”一案中,欧盟的裁决理由为:挪威生产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效率的同类产品生产者,对确立正常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到2005年6月,印度对中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数超过了美国和欧盟,达到81件,增长速度很快。
1.2.3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商品种类及涉案金额
中国在面临世界各国的反倾销中,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产品是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其比例占到48%。在我国被实施的最终反倾销措施的产品中,这两大类产品占到51%。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涉及产业影响较大,反倾销所征收的税率不断攀升。2006年我国皮鞋产业所遭受的皮鞋反倾销案有力的证明了这点:2006年10月6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公报,决定对中国出口的皮鞋征收为期2年、16.5%的反倾销税(广东省佛山南海金履鞋业有限公司为9.7%)。据有关方面统计,皮鞋案影响中国出口7亿美元,出口企业1200余家,就业400万人,为欧盟对华反倾销之最。
1.3中国企业当前的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观念依然停留在旧的体制中,在遭受倾销的困扰时不是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进行反倾销申诉,而是习惯性地找政府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国家禁止进口或者对相关进口产品实施配额。以我国的轮胎产业为例,有关资料显示,最近五年里,先后有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7个国家对我国轮胎提出反倾销诉讼。而我国众多的轮胎生产企业显然缺乏应对反倾销的经验。对于最初立案的国家,我国企业完全没有应诉。结果均遭被迫退出该国市场的惨痛结果。
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2.1从经济角度分析
2.1.1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其他国家带来威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品的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同其他国家竞争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压力。
在国际上,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威胁。他们提出如下观点:首先,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加剧亚洲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资金的争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东亚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雷同,而中国在西方不断扩大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占领了其它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外商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不能及的,所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差额的持续加大,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扩大,西方的工业将会大规模地转向中国,从而造成西方国家失去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损害其工业基础,因此中国的崛起最终会导致西方工业的衰退。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势必会运用反倾销这种手段来改变这一状况。
2.1.2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出口秩序混乱
首先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尚不合理,行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一旦某个行业有利可图,往往出现过度投入的情况,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单一。其次中国产品的出口缺乏统一的管理。纺织、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等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大,是典型的完全竞争性产品,只要哪家企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其产品,就会完全占领整个市场。相反则会失去全部市场。而且近来中国已经把进出口经营权下放,可进行外贸交易的企业越来越多,再加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其结果必然是各家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不断地降低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因而中国的产品出口价格越来越低,直至遭致了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2.1.3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贸易壁垒,一味保护本国企业
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进口关税及配额、许可证等传统保护手段日渐削弱,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措施。然而由于反倾销规则的弹性规定,容易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用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被一些国家所滥用。
2.1.4中国企业不能积极应诉
近年来,大量中国企业已经深入的参与了国际竞争,据统计,在反倾向诉讼中,几乎有一半的企业没有参与。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结果有两个,一是导致该企业直接退出进口国市场,二是引起“连锁反应”,使得进出口国或是其他国家加大对我国其他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从而助长其滥用反倾销气焰。进而给中国的相关企业带来数以亿计的损失。
2.2非经济方面
2.2.1 “中国制造”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国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既有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危及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看法,也有意识到中国崛起后对世界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的观点。目前西方国家多持前种观点。譬如英国的一位前外交官就曾断言,崛起的中国如同19世纪和20世纪初崛起的德国,将严重危及世界安全。而美国著名政治家亨廷顿也表示,需要密切关注中国崛起对世界的负面影响。
有些西方媒体形容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一头公牛冲进了瓷器店”,其恐惧之情溢于言表。正是由于西方对中国的这种认识,欧盟和美国等国家意欲利用反倾销这一手段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国家在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是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就是不愿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让许多国家感到有压力;二是交流不够,对中国缺乏了解;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以此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由于美国等国认为我们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计算有关产品的倾销幅度采用第三国替代方法。国际反倾销法规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出口国市场上销售就是倾销。正常价格的确定方法有三种: 第一,在正常贸易下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用于消费时的“可比价格”;第二,如果国内无可比价格,正常价格就是同类产品在正常贸易下向第三国出口的可比价格;第三,如果没有国内可比价格,也可以按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与管理、销售与一般费用之和作为可比价格。由于不把中国视作市场经济国家,无法计算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于是其他WTO成员采取了第三国替代的方法。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计算成本的,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倍不止,中国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使中国损失惨重。
2.2.2西方文化的中国印象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当前西方一些国家之所以通过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多种手段对刻意阻碍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文化长期以来中有一种对中国人的恐惧和种族歧视。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两个词:“中国威胁论”与“黄祸”。这两种怪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中国人为主的黄种人对白种人构成了威胁,白种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可以说“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早于“黄祸论”,但当“黄祸论”出笼后则很快代替了“中国威胁论”并在西方广为传播。今天“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和鼓吹者不再提“黄祸论”,是害怕说出那个“黄”字暴露出他们坚持“民族歧视主义”或曰“民族沙文主义”的真面目,因为现今“ 民族歧视”早已成为过街老鼠。历史上的“黄祸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今天的“中国威胁论”是遏制中国崛起的舆论。
应该说这两种理论在西方是有其广泛而深刻的文化根源。虽然西方社会也曾对中国产生过乌托邦式的颂扬与敬仰。从马可·波罗、门德萨,到莱布尼茨、伏尔泰,中国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中国城市的道路“四通八达”,河流“千帆竞发,舟楫如织”,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富裕的地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讲究礼貌”,“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与法律。”然而,随着西力东渐,中国一度拥有的光环消退了。1719年,英国作家笛福推出了他的《鲁滨逊漂流记》续篇:Further Adventments of Robinson Crusoe。这次鲁滨逊来到中国,感到中国人“无知又肮脏”,“而且又组织得不好”,他们的航海、贸易和农业“很不健全”,知识与科学技术“相当落后”。随后不久,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George Anson)在其1748年出版的《环球旅行记》中又向欧洲展示了一个“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的中国形象。同一年,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对中国这个“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的“专制帝国”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中国的原则是“恐怖”,“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中国人“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他们“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他甚至说,“在中国,欺骗是准许的。”如果说,上述人等的言论还没有颠覆中国的形象的话,那么,随后的情形则完全不同了。1795年,斯当东出版了《英使谒见乾隆记》。他以马嘎尔尼使团在华经历为“根据”,向欧洲展示了一个“几百年或上千年都没有进步”的“泥足巨人”的形象。在他的书中,中国“商人欺骗,农民偷盗,官吏敲诈勒索他人钱财”,人们“生活在棍棒竹板的恐惧中,他们禁闭妇女、残杀婴儿、奸诈、残酷、胆怯、肮脏,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对世界一无所知”。稍后不久,黑格尔再次给中国形象一记“重拳”。黑格尔称,中国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历史的起点”,但是,中国却没有发展,它“停留在空间上”,是一个“仅仅属于空间的国家”,它“在历史之外”。至此,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基本定型。中国不过是“一具涂了防腐材料的木乃伊”,成为污蔑与嘲讽的对象。不幸的是,随后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似乎也为此找到了注脚。
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3.1规范出口秩序,优化出口结构
出口商品档次低、价格低是我国出口商品在进口国屡遭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我国出口商品档次、质量与价格是减少贸易纠纷的根本出路。为此, 我们必须彻底转变“以量取胜”低价竞销的粗放经营方式,贯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出口企业必须增加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创名牌,特别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我们要转变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策略,要以注重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代替低价进入,开拓和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由于发达国家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认证、检疫制度,为产品贸易设置了层层障碍,提高了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企业通过产品的检测认证跨越技术壁垒障碍,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避免入关时被抽检不合格而遭到的扣留、销毁、纳入黑名单等严厉处罚。
3.2政治带动经济,取得广泛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
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已成为中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大量败诉的最重要原因,让中国企业屡次蒙受委屈被动挨打,更严重的是, 它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这无论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世界而言都是不利的,我们应努力的改变这种现状,以便减轻我们企业的损失。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在宏观层面上,我国政府可以利用WTO政策评审机制阐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建立与完善情况,消除一些国家的偏见,努力争取更多的成员方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中观、微观层次上,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自主申请市场经济待遇,在此基础上再一个一个产业的解决市场经济待遇问题,最后争取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方 面 ,温州的5家打火机企业在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时,向欧盟申请 “市场经济地位”, 并于2002年10月获得欧盟批准,赢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 我们不应错误地认为,一旦我们被认作市场经济国家,就会避免反倾销起诉或在应诉中获胜,就急于求成。实际上,无论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都有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可能;从比重权衡上来看,欧美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受影响的无非是遭遇倾销调查的少数中国企业,如果急于求成,所付出的代价恐怕要大的多;何况我国为了尽快加入世贸组织,在1999年11月15日被迫同意在入世15年之内仍将被看作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2016年之前要获得美国承认我们为市场经济国家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3.3开展文化交流,从长远上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日本的经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美国之间经常发生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其情况与当前我国遇到的情况相似。从文化角度来说,西方社会有时甚至不能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两国还曾一度兵戎相见。在美日贸易争端的高峰时期,日本每年花费大量的金钱由于开展各种境外活动来改变日本的国际形象,影响美国的民间舆论,从而从长远上影响美国的文化走向。日本汽车厂商甚至曾经雇用了曾是美国副总统助手为主的游说团,动用了美国三十多名众议员和十多名参议员联名签字,降低政府对日本汽车所征收的税率。日本当时在美国建立了近百家的法律、公共关系和游说公司,收集大量的情报,以便于及时准确地采取行动;雇佣前政府官员为游说者;进行各种民间政治活动,影响民间舆论;资助新闻媒体、学校等向美国民众作有利于日本的各种宣传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使公众的舆论向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消除了美国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敌意,为日本在处理美日贸易摩擦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结语
本文在以上内容中列举了西方对中国在倾销这一问题上对中国进行“特别照顾”的原因。本文认为,在以上列举的原因中,经济原因是直接原因,政治原因是间接原因,而文化原因是最本质的原因。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既要分清主次,又不可偏重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周灏: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J],2006,7:57-61
王振:试析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及应对措施[J].国际经济,2006,11:26
周启良: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4:16-2
刘卫东:进口反倾销:特点、成效与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5,1
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支持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夏延:2004年中国进口反倾销案例评析[J].时代经贸,200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
下一篇
:
保险服务质量管理及应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国
商品
遭遇
反倾销
现状
对策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