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浅谈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XCLW123363 浅谈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摘要································································3
一、 离岸金融市场的市场模式及业务类型·······························4
二、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7
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7
四、构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分析·······························8
五、建立和发展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步骤································11
六、政府的政策将对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起推动作用···················12
摘要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短期资本借贷市场的国际化,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突破国家法律限制的国际化。
文章从阐述离岸金融的起源和发展模式、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开始,分析了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论述了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金融创新,揭示了离岸金融在当今国际金融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从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开始,对我国离岸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在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区位与模式选择、政策推动及监管等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具体施措施。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 离岸创新
浅谈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也称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 Financial Market)或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 Market),是指非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内金融体系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规模最大、受管制最少的国际借贷市场。到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部分。
离岸金融市场最初是起源于欧洲,是二战以后经济干预主义的副产品,交易货币以欧洲美元为主。二战后,各个国家的政府大大加大了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经济再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实行干预。与此同时,税率也愈发升高。在这样的双面夹击之下,金融机构积极寻求出路,离岸金融市场就在此时孕育而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风港。
上个世纪中叶,美国侵朝战争的发生,使美国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前苏联和东欧的国家为了保证本国资金的安全性,这些国家便将原先存在美国的美元转存到了北欧商业银行、莫斯科国民银行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二战以后,美国为欧洲一些国家提供了必要的援助和投资,并支付驻外美军所需费用,致使大量的美元进入欧洲,破坏了国际收支平衡。欧洲各个国家的银行积累的大量美元为市场提供了用于交易的美元,同时,欧洲各个银行货币的借贷都是用美元,逐步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也就是离岸金融市场最初的市场形态。
之后,欧洲美元的交易开始了非常迅速发展的时代,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10年时间,欧洲美元市场的资产存量在欧洲货币市场总资产占到了28.5%。与此同时,美元的地位被削弱,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开始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交易,资金来源和流向开始趋于多元化。欧洲美元市场也以不在单单局限于欧洲的银行,而慢慢向世界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扩展,欧洲美元市场逐步发展为国际性的欧洲货币市场。欧洲美元市场依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逐渐发展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逐步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离岸金融市场,而离岸金融市场也成为了各个国家创建国际金融市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陆续开始建立自己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初步的网络格局形成。同时,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这些国家的个别城市也发展成为了全球的离岸金融中心,一系列的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提高了这些国家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一、离岸金融市场的市场模式及业务类型
对于立案金融市场模式的分类,因其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方法。在此仅仅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离岸金融管理模式和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
(一)、从离岸金融管理模式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离岸金融市场的管理模式(行为职能),可以把离岸金融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和避税港型。
1、内外一体型,也称为混合型或是伦敦型。它的特点是在岸金融与离岸金融被当作一个整体,在这类市场上资金的出境和入境不受限制可自由来往。对于入境资金的利息不收取利息税,利率不受管制。外汇资金也不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内外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上其业务享有高度的自由,市场开放程度非常高,所以就要求这一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必须拥有完善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有效的调控机制、较高的金融自由化水平和强大的市场干预能力。
2、内外分离型,它是专门为非居民交易而创设的金融市场。这一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将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严格的区分开来,这种分离是指银行账户的分离,进入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必须开设离岸业务专门账户,离岸业务在此账户内进行,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账户不能混淆。
(1)、绝对内外分离型,将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绝对的分开,严格禁止资金在这两个账户之间的流动。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可防止外币资金的流入及流出严重干扰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
(2)、内外渗透型,就是以分离型为基础,分别设立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以此将居民和非居民的业务分开,但允许资金在一定限额内互相渗透,或是开辟一条资金单向来往的通道。
3、避税型,也可称为离岛型。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通的特点是在某个不需要纳税的城市设立一个金融机构,而这个金融机构一般并不参与资金融通活动,只是虚设,主要是通过账户处理境内外资金的交易,而不进行真正的资金交易,仅仅起到了一个记账中心的作用,是使跨国银行能进行避税而让其金融交易记入本地区的离岸银行帐户上的模式。
这三种类型的离岸市场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金融业发达程度、金融监管严密程度等因素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具体政策等自身条件,选择符合本国最大利益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
(二)、从离岸金融中心地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不同, 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欧洲群、亚洲及太平洋群、非洲群、中东群和西半球群。其中,欧洲群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英国、瑞士、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亚洲及太平洋群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包括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非洲群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包括利比亚、吉布提等国家和地区;中东群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包括以色列、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西半球群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包括美国、荷兰、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分布群离岸金融市场的地理位置和时区都存在着差异,从而确保了全球离岸金融业务可以进行24 小时不间断的交易,大大提高了效率。
离岸金融市场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得益于通过接受各种优惠的政策、规避一定的风险、满足进行金融投资的需求是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在此过程中,离岸金融市场中的各种业务类型也迅速扩展开来,大致包括:离岸银行业务、离岸证券业务、离岸保险业务、离岸节税效应等几大类
1、离岸银行业务,是非居民服务的一种金融活动,银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主要为存款、贷款和贸易融资等传统业务,非居民资金汇往离岸帐户、离岸帐户资金汇往境外帐户和离岸帐户间的资金可以自由划拨和转移,并且离岸银行业务的经营币种仅局限于可自由兑换货币。
2、离岸证券业务,它以发行中长期债券为主。在离岸证券业务中比较典型的是欧洲债券。这种产品的成本较低、利率也较低、期限相对较长,一般而言可以筹措到大量的资金。是一种相对风险较小的产品,但却可以获得比较可观的收益。很多时候,证券业务也成为了离岸资金进行投机行之有效的手段。
3、离岸保险业务,开展此项专属保险业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跨国公司在境外投资需要。跨国公司在进行海外投资时,使用离岸保险业务就无需支付高额的保险费用,能够享受到避税地提供的各类优惠政策,并且也不会受制于母国对国内保险业务的限制,可以灵活的开展境外投资业务。
4、离岸节税效应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合理避税,很多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对于金融机构都会实行一定的税制优惠政策,特别是避税型的离岸金融市场。
二、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
离岸金融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产物,离岸金融业务为国际金融市场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无形的市场,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但却可以为全球的境外资金供求者无时无刻提供交易平台,其对国际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金融市场可以比拟的。与传统的金融市场相比较而言,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以下的特点:
1、国际化程度高。与传统的金融市场相比,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金融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完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二战后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国际化,最终引起金融国际化。离岸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表现在5个方面。
(1)、服务对象国际化。
(2)、货币种类多样化。
(3)、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呈现全球化。
(4)、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一体性尽管离岸金融市场广布全球各地,却是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
(5)、资金价格建立在全球统一的基础之上。
2、离岸金融市场的无形化。离岸金融市场这个非居民之间金融交易的平台本身是无形的,没有任何柜台设施,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上的交易场所,基本上都是以运营网络形式存在的无形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在传统金融市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实质上并没有专门从事离岸金融交易的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总是在从事在岸业务的基础上从事离岸业务,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场所上依次产生了两个市场,从而使后产生的那个市场显得没有依附的场所。
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
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还处在建设的初级阶段,其建设还要参照其他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在其他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关于风险防范的经验,以及采取了很多降低离岸金融市场风险的方法,以此保证了离岸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建设和运行。
1、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无论是何种模式的立案金融市场都设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是离岸金融市场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各个离岸金融市场对各个离岸金融机构管制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离岸金融市场对于市场准入制度都制定了较高的门槛。
2、对于离岸存贷业务的严格管理。这一风险防范的措施在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上尤为突出。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离岸金融市场从离岸银行接收存款的形式和客户两方面对离岸存款业务进行约束,对离岸贷款业务的管理则表现为要求接受贷款银行和客户以书面形式接受离岸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制约。
3、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进行市场约束。加强离岸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是非常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的方法。信息披露可以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对于离岸金融机构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4、运用灵活的监管。离岸金融市场会随着市场结构和活动的变化,其面临的风险也随时跟随着变化,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面对风险的变化,不能实行一成不变的监管方法和手段,固定不变的原则和规则将被市场所淘汰,否则只能增加离岸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所以,离岸金融的风险管理政策也要与时具进,这样才能起到严加防范风险和降低风险的作用。
四、 构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的经济在我国的总体经济中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国民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远远高于其他的地区,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上海的金融业务非常发达,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金融业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保持着飞速的发展,金融活动积极,上海金融业的增加值稳中有升,金融市场空前繁荣。全国的金融机构有将近一半是在上海,落户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高达1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引进初具规模。除此之外,上海是全国最大的证券市场,拆借市场、贴现市场已经在此颇具规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
3、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上海市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融贸易、信息、科技、文化中心,并且正积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同时她又处于东亚环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毗邻,地理位置优越。
4、政府全力支持。从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开始,政府对于上海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开放。要将上海建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政府的全力支持是极其重要的。
5、上海有很好的教育和人才资源。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较为早期的城市,拥有很多国内著名的综合性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培养了很多现代的人才,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科研方面,这都是上海很重要的人才储备。上海的海纳百川将为这个城市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上海,这也是上海建成离岸金融中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上海正在积极进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现如今,上海的经济发展飞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全国金融经济改革开放有着良好的发展,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市场塑造了良好的环境以及经济背景。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很多金融机构集中于一个城市和地区可以渐渐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往往能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开拓金融市场业务,拥有完善的金融制度,促使金融交易更为活跃,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资金规模,最终带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上海,这个长江三角洲的龙头,正积极进行建设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所以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成为了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上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于其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1、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有助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不能单单依靠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营业机构进驻上海,而是要放宽对于外汇的管制,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本地市场进行金融交易,形成大规模的流动资金,并实现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自由兑换。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一定要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这是确保上海能从中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2、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可以加快上海及全国金融业的国际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上海建设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以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国际的一些金融市场联系更为密切,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上向国际金融市场借鉴经验,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上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将进一步促进上海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开发开放,离岸金融市场的最终建设形成将使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融资更为便利,对于上海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大量资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
3、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可以推动上海对于外资的利用,促进大浦东的对外开放与功能开放。上海建设离岸金融中心、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可以使外资来华投资的过程更为简便,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同时也满足了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可以灵活的调度在中国的资金的需要,使跨国公司的可以更为灵活的使用资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由于金融、经济和贸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的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也将促进经济和贸易的飞速发展,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的早日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虽然上海的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我国的经济金融还不够发达。考虑到现如今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金融监管水平和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状况,上海的离岸金融市场比较适合内外分离型的模式。而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还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即绝对内外分离型和内外渗透型。上海应该采取的是内外渗透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在岸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依然分属两个不同的账户,但是可以允许资金有选择性的内外渗透。
上海的自身情况距离成熟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还很遥远,虽然本身的经济金融发展良好迅速,但中国的大环境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各个地方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所以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离岸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采用内外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可以满足国内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的需求,也不会让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是最佳的选择。
五、建立和发展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步骤
上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对于上海的金融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上海要建成离岸金融市场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来实施,逐步推进。
首先,从小范围开始着手,在上海一个区域集中进行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显然,经过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浦东特别是陆家嘴地区已经慢慢建成了各个金融机构的集中地,而浦东地区正在被逐步打造成为上海金融的集中地,在这样一个区域设置离岸金融机构,开展并且正在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无疑是极其重要而且非常正确的一步。
然后,吸取实行相同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地区经验,根据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情况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当离岸金融市场体系趋于完备,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成熟、活跃,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离岸金融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可以放松对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的限制,允许其可以同时从事在岸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但是这两种业务的账户必须分离,实行严格的分账管理。
接着,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积极建设,上海的经济金融建设将会越来越需要利用境外资金,这就需要更多的境外资金来华投资。在确保国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允许离岸资金向国内资金渗透,在严格的账户管理之下,将离岸资金转换为在岸资金,以此支持国内经济金融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达到利用离岸金融市场开辟筹措境外资金新渠道的目的。
最后,离岸金融市场上的存贷业务日趋成熟,随着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资金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加大,上海的离岸金融市场可开展更多样化的离岸金融,逐步建设成离岸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容量和融资能力,建设一个成熟健全的离岸金融市场。
六、政府的政策将对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起推动作用
从很多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要建成离岸金融市场,使其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所在国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我国政府采取政策措施,从法律上保证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投资者的合法收益,对于加快建设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都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政策推动将对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起推动作用,政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1)、优惠的税收政策。优惠的税率是离岸金融市场吸引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离岸金融市场形成的重要条件。
(2)、放宽上海的外汇管制。严格的外汇管制会使国际资金流动受到非常大的制约,影响到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建成,最终会阻碍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3)、吸引更多的离岸金融机构落户上海。要扩大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规模,与国际离岸市场接轨就要扩大进入上海经营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数量。
参考文献
[1]郑道平、李国新. 金融市场论[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0
[2]许崇正. 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再论[M] . 北京: 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 2006
[3]左连村、王洪良.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M] .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4]廖昌开. 离岸金融业务[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5]刘振芳. 离岸金融市场[M] .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6]连平. 离岸金融研究[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7]丁亚非、吴建光. 关于构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假想[J] . 国际金融研究, 1995, 11: 29-34
[8]范海英、聂廷晋. 我国大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区位选择[J] . 商业研究, 2004, 4: 139-142
[9]葛兆强. 关于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理论探讨[J] . 当代经济科学, 1994, 4: 34-40
[10]胡坚、杨素兰. 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40-47
[11]刘军. 离岸金融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发展政策选择[J] . 涉外税务, 1998, 6: 16-18
[12]刘伟奇. 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论加快发展上海离岸金融业务[J] . 经济改革, 2003, 12: 27-28
[13]李文增. 关于在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J] . 理论与现代化, 2002, 4: 10-12
[14]李豫. 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 . 上海金融, 2001, 8: 11-13
[15]鲁国强.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 . 理论探索, 2007, 6: 99-102
[16]林亮亮.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J]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2: 53-54
[17]乔鼓、徐陈. 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益分析[J]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 113-115
[18]沈光朗、宋亮华. 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和监管问题研究[J] . 国际金融研究, 2005, 12: 68-72
[19]沈卿芸. 关于构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J] . 中外企业家, 2006, 4: 78-80
[20]夏飞、文泽新. 关于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与模式的分析[J] . 统计与信息, 1998, 5: 11-13
[21]许明朝、贾伟. 论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J] . 上海金融, 2007, 4: 45-47
[22]周昌政、张烨. 上海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影响及对策[J] . 上海金融, 1998, 7: 11-13
[23]钟强. 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浅谈[J] . 国际经贸探索, 2004, 1: 38-40
[24]夏建伟,陈理飞. 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和金融国际化问题[J] . 经济与管理, 2004, 3: 71-73
[25]杨咸月,何光辉. 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J] . 财经研究, 2002, 8: 34-39
[26]陈连华. 上海创建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专题研究[J] .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院报, 2002, 1: 24-28
[27]赵听、张安靖、薛俊波. 混业经营体制下的金融监管[J] . 当代经济科学, 2001, 6: 32-34
[28]史薇.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讨论[J] . 国际金融研究, 2003, 5: 53-57
[29]夏阳. 对我国离岸金融监管初探[J] . 新金融, 1998,1: 38-40
[30]王丹枫、项燕莉. 离岸金融市场制度安排的隐患及其启示[J] . 商业经济, 2004, 2: 48-50
[31]曾小平、张纪林. 离岸金融市场若干问题浅析[J] . 特区理论与实践, 1999, 6: 21-33
[32]田毅.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模式的选择与借鉴[J] . 学术交流, 1997, 3: 28-30
[33]陈雨露、胡冰. 关于建立上海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探讨[J] . 国际金融研究, 1994, 4: 52-56
[34]李扬. 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J] . 国际金融研究, 2002, 7: 8-14
[35]彭红英、范柞军.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选址问题的模型分析[J] . 改革与战略, 2004, 10: 86-89
[36]鲁国强. 亟须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J] . 经济管理, 2007, 12: 32-35
[37]蔡学长. 在我国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是可行的[J] . 财经研究, 1985, 2: 68-69
[38]刘军. 离岸金融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发展政策选择[J] . 涉外税务, 1998 ,6: 16-18
[39]李小牧、于睿. 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J] . 国际贸易, 2005, 11: 44-47
[40]苏宁男、张艳呜、陈金贤. 我国离岸市场创建条件的量化分析[J] . 陕西工学院学报, 1997, 12: 57-59
[41]吴聪、王聪. 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 南方金融, 2005, 12: 10-13
[42]赵峰. 世界主要离岸金融市场比较研究[J] . 现代财经, 1998, 10: 41-46
[43]彭丹、雷黎. 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考虑[J] . 金融领域, 2005, 10: 3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和经营..
下一篇
:
浦江苑小区网上银行使用情况的调查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建立
我国
离岸
金融
市场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