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XCLW18008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目 录
内容摘要…………………………………………………………………………2
前言………………………………………………………………………………3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背景及意义………………………………………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
(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研究成果………………4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果………………………………………………6
三、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和研究…………………………………7
(一)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分析…………………………………………7
(二)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9
结束语……………………………………………………………………………12
参 考 文 献……………………………………………………………………^13
致谢………………………………………………………………………………14

内 容 摘 要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现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中一项重大方向,中国政府要发展经济,其重点难点是在农村;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本文通过对目前状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现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中一项重大方向,中国政府要发展经济,其重点难点是在农村;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本文通过对目前状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三农;农村金融体制;农村金融机构;保险
Abstract:China rural financial reform has becomeone of greatest aspects in China agriculture policies.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key is how to do it in ru-ral area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re is a mul-ti-leveled, broad-covered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isarticle provid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by analyz-ing present China rural areas’ situation.
Keywords: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 and ruralarea;Rural Financial System;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surance
前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关注的重中之重 ,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摆在国家整体发展的首位。中国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有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域差距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村经济。而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满足日益增加的“三农”金融方面的需求,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来是政策层面关注的重要问题。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改革中的一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在工业化、信息化推进的浪潮下,随着现代化农业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利用己有的技术提高产出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农民和政府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尖锐,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潜在影响,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农村金融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在科技进步的情况下,稳定的金融支持能够确保农业的内含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居民针对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需求被激发,稳定的金融支持能够保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增长,这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乡镇就业,为农民开辟第二财源。鉴于农村金融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何构建能够适应农业对于资金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体系成为学界和监管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到目前为止,监管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出台法规细则等方式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农村金融体系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农村金融不能满足农业日益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不足导致了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行为的发生等等。
 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框架,如何将监管有效地纳入农村金融体系中,如何使农村金融自发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使监管及时跟上农村金融发展的步伐,监管界尚未厘清这些问题,而学界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有不一致,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研究成果
1.金融体系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界定。金融体系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作为融资载体的、由金融工具作为融资媒介的、政府参与监管的相互作用的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是区分不同国别金融体系的重要外在特征,金融工具是连接投资者的媒介,而监管是政府力量弥补市场失灵、保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后盾。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划分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中介、农村金融工具以及相应的监管框架。农村金融市场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直接见面并进行融资的场所,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框架并未完全形成,适合农业发展的小额贷款市场机制尚未建立,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协调机制以维护市场稳定。农村金融中介,即专业的进行资金管理和融通的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中介这一组织形式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既归结为历史因素,又与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中的特殊性有关。农村金融工具是便利资金供需方相互交易的媒介,目前农村金融工具的发展也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对于资金融通的需求越来越强,一些互助性的贷款形式正在产生,这些潜在的需求和新的融资形式为农村金融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2.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国内研究 :严瑞珍和刘淑贞(2003)分析了农村金融体制中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关系,在该文章中,作者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前,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信用社在贯彻农业政策上执行地很好,推进了农业发展,但是到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贷款给工商业的利率要远远大于农业,故导致农业贷款逐年下降。杨俊龙(2007)对民间金融的利弊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民间金融可以很好地解决正规金融机构在对农村借贷时所面临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督成本过高的问题,民间金融下,借贷双方对于彼此的信息了解,并且以人情关系为基础可以保证信用性,保证贷款者及时还款,但是民间金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作者在分析民间金融的利弊后,认为取消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二元对立,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使得民间金融合法化,同时将民间金融的发展阶段分为三类,认为我国不同地域的民间金融所处的阶段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最后作者认为,对于民间金融应该既鼓励和承认又要出台监管措施。郭为(2007)基于各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民间金融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发现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均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但是民间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正规金融。
国外研究:目前,国外针对农村金融体制的研究主要针对不发达国家。麦金农(1973)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二元机构,即存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而Stiglitz and Wess (1981)对于非正规金融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非正规金融在信息甄别、监督和合约执行上具有优势,与Stiglitz and Wess (1981)的结论相反,Folro et al (1991)认为正规金融由于专业化和规模效应而筹资成本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关于农村金融中到底正规金融优于非正规金融还是相反,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果
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可追溯到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改革围绕政府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这一中心而展开,分别包括农业银行改革与转型、农村信用社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建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出现、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等。目前初步建立起一个力图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雏形,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最醒目的变化,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 2006 年底,银监会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 6 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已扩至全国,至 2009 年 6 月,已有118 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
而且,各地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针对农村市场实际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主要是信用贷款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联保贷款创新、保险种类创新等几个方面,是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产品和业务创新。其中的担保方式创新正是国家近年来在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成就,央行和银监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扩大农户和农企抵押品范围。各地相继推出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地和水域滩涂使用权、草原承包经营权、应收账款、股权、仓单、订单、存单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物。 其中,以林权抵押贷款社会影响较大,在福建、辽宁、江西、浙江等重要林区发展迅速。 贷款方面现创新成果有农业科技贷款、针对非农产业、个体经营和农民创业的农户助业贷款、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户小额信贷, “农家乐”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等,为农村企业服务的微型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村级经济留用地开发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除了作为订单农业支撑的农业气候性、 病虫害等农业生产性保险外,符合农村和农民需求的健康、人寿、财产等各险种也应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加快发展。 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选择在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等六个省区对 5 种主要农作物,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对农业保险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8 年末,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年全年,保险业共承保各类农作物5.32 亿亩,参保农户9000 万户次 ,为农民提供了 2397.4 亿元风险保障 ,分别比 2007年增加了130%、80.7%和 113%。
三、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和研究
(一)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已认识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频发一号文件加速体制转型,但整体转型仍然没有完成,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育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完善。
1.“三农”贷款问题任重道远。 农业资金投入短缺、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贷款难问题仍较突出,地域经济差异巨大 ,地方政府宣传不到位,实施困难。 贷款方面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和农村企业获得贷款的困难。 贷款获得批准和运作的时间长,目前很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低利率的农业贷款,而又使金融机构获利,由此促使多种农业贷款的出台 。 二是获得渠道单一 、金额小。主要是从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等此类大型机构获得贷款。三是不良贷款率高。农业本身风险大,农户不能还贷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天灾人祸,如地震、雪灾、洪水等。 四是贷款知识普及范围和深度不够,多数认为贷款是非常难的事情。 在农村大部分需要贷款的农民并不具备足够的获贷信息,其还贷能力和担保能力的认定也是非常大的问题。 五是金融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差距较大。
2.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 近年来,政府已注意到农村金融主体数量、种类及功能的缺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由此已引导农业金融机构回到农村,以及鼓励大型商业类银行、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但是目前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注意到现有农村金融市场的多种金融组织并未实现有效的竞争机制,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大多部分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是农村信用社且数量上也形成垄断。于是出现小型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由于其规范、监督成本较高,它们的运行范围窄规模小,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
3.农业农村保险发展滞后。 由于来自市场和自然的双重压力,农业抗风险能力弱,而且本身产业化创利能力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使得农业金融风险相对较高。高风险的农业险致农户和保险公司处于一种恶性循环,就是高赔付与高保费之间的矛盾,促使农民农业保险参保意识不强。目前对于农业风险进行保障的途径还是主要靠民政主管的财害救济,这不仅给政府带来巨大负担,而且不利于在农村市场发展商业保险,农户参与保险和保险公司发展农业农村保险的积极性受挫,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另外,现有农业险种和费率设置不合理,与实际需要不配套。
4.农村金融系统服务落后、效率低下。农村金融服务严重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方式落后。农村金融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很少有丰富多彩的现代银行业务。二是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还不能实现电子信息化办公,银联卡还不能在多数农村乡镇上使用,资金结算难以实现/一汇通0,有的信用社至今仍没有开通全国联网的大额支付系统,甚至没有实现通存通兑。三是金融创新能力差。农村信用社除开通代收水电费之类的中间业务外,代销国债、基金、银行卡等科技含量稍高的业务几乎没有。伴随着支农有限、服务落后,农村金融效率必然低下。农业银行面临资产质量差、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问题,持续经营能力受到限制。农业发展银行则由于政策贷款的影响,贷款损失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差,严重束缚其政策性功能的发挥。我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历史包袱沉重、信贷质量差等问题,两年来信用社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也是减免税以及中央银行票据置换政策作用的结果,并且目前仍然存在大量难以化解的风险。
5.农村民间借贷活跃、且仍受到严重管制。农村金融支农有限、大量外流,导致农民生产所需资金、农村中小企业所需资金,很大程度上靠民间借贷和私人借款。活跃的民间借贷对满足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便利,已经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保证。然而,自1998年以后,一度在农村民间融资中极度活跃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勒令撤消和关闭,从而民间金融转入地下。民间借贷受到严重管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间融资规模的扩张。
(二)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1.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范围。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不仅是要增加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和层次, 还要扩大服务的地域。现阶段各级政府重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也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所以从金融体系来说,种类是比较齐全的。但是从地域上来看东南部沿海各省由于本身经济发展较好,在推广金融体制改革上比较容易,各种金融网点数量很多;而在中西部有些地区、有些乡镇,甚至整个乡镇都都没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一方面,政府大力扶植村镇自办金融机构,并协助规范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鼓励优惠政策将大型商业银行推向农村市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就要将其金融服务进行推广,做到为民所知、为民所用,设身处地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合理设置创新信贷保险品种。农业银行需要整合系统资源,创新服务品牌。针对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应当整合系统资源,实施一体化营销服务。积极开发配套的金融产品,如商业汇票承兑、信用证业务、买方信贷等,同时为适应客户理财需要,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提供经济金融信息、投资咨询、理财、融资安排等延伸服务,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支农效率。农村信用社开拓业务领域,改善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要在巩固提高原有业务经营的基础上,要明确经营重点,规划业务发展方向,推行多元化经营,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信用社还要加快电子化建设,尽快建立便利的电子网络体系,提高服务效率;信用社还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才吸纳和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长期抓下去,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
2.加快农村保险发展进程。 要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必须扩大保险范围和保险对象,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保险公司进村宣传 ,针对“三农”具体情况创新险种,特别是适合农户的小额自身或家庭保险。 由政府设立全国范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网络和农业保险基金,特别是洪水 、干旱等面积广 、影响大的专项巨灾保险 ;支持专业性、商业性保险机构的发展 ,鼓励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各类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业保险网络。
3.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我国要发展健康全面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现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势在必行,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地区,更应抓紧时间建设好基础工作。 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主要由政府牵线搭桥,宏观统筹 ,带动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地区,优化当地投资环境,引导企业投资,创新并有效开展“三农”项目,可用某些硬性条件将此举与本地政绩挂钩,形成地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 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还要靠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此举关系到各项金融保障措施的配套。一是由政府领导地方财政和金融机构筹建县域或地区的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服务于农村对象,通过合同牵制,明确保证资信评估水平和各方责任,解决农村担保信用问题。募集风险基金,企业农户可以会员制的方式参与,进行担保贷款和放贷,从而突破农村担保难题。二是建设县域、乡镇信用体系。以村为单位,设置立信用评级机制,建立农户信用记录档案,改善营造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恶意拖贷欠贷有破坏信用记录将设置黑名单,每年进行审查和升级,进行正向激励。三是规范发展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活动。作为正规金融活动的有效补充,应给予其发展活动的空间。同时,在软环境方面还是需要较完善的法律规则的制约,联合财政、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部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以建立一个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保险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分工明确、既竞争又合作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4.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大特有功能,对农业产业有着重要补偿作用。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市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尽快解决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和交易机制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修订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使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和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的运行紧密的联系起来。二是加快农产品期货的品种开发。应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并推出新品种,形成相对完善的期货市场产品体系,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期货交易,使市场风险得到进一步的分散。三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农户组织起来,通过组织的形式利用期货市场,克服农户分散、信息不对称和相关知识、业务能力缺乏的矛盾。
5.鼓励民间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决定在部分省市鼓励民间资本放贷的试点工作,规定民间资本成立的贷款组织必须遵守/只贷不存0的原则。央行的这一举措,已使民间借贷浮出水面,是对民间借贷的肯定,标志着政府对民间借贷的引导以及管制放松,这对于民间金融更好地服务农村意义重大。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鼓励民间金融在一定秩序框架内运作:一是要加快民间资本放贷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尽快地在全国铺开。二是要重视立法的引导。尽快制定专门的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使民间借贷有法可依,民间借贷真正合法化。三是放开对民间金融的利率管制。民间金融本身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一般没有抵押,其利率相对较高也是正常的。
6.积极拓宽农村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使得农村企业筹集资金非常困难,严重制约其快速发展,这种局面应当迅速改变。积极拓宽农村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积极吸引直接投资。农村县市政府可充分运用贴息、税收减免等财政手段以及优良的行政服务,引导直接投资经营农业企业或与农村企业合资、股经营。二是加快建立区域小额资本市场。区域小额资本市场主要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最原始的权益性资本集聚。三是发行债券融资。允许县市政府发行上级政府财政担保的地方建设债券,所筹资金用于重点农村企业及其项目建设。四是大力引导和鼓励银行资本、工商资本、国外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结束语
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仍旧需要改革创新,主要的改进综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将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结合在一起,发挥自身优势,对自身功能做好定位,即农村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三者明确自身界限,做好自身所负责的业务,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第二,要保护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使其成为正规金融有利的补充。政府不是农业金融的唯一供给者,正规金融无法覆盖如此众多的农户,非正规金融与农民联系紧密,且在信息搜集和收回贷款方式上具有正规金融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政府必然要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要采取法律措施使其健康发展,并且对民间金融要严格规范和监管。第三,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良好的金融体系必然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为基础,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各项农村金融法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从而使得金融风险能够得到化解和防范。

参 考 文 献
[1]周健.保险市场与农村信贷市场的对接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05).
[2]卫新江.经济下行时期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04).
[3]杨思思,郝志军,张增显.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西南金融,2009(05).
[4]孙旸旸.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分析与优化方略[J].统计与决策,2009,(12).
[5]吕秀萍,杨兆廷.农村保险拓展农村信贷抵押物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9,(06).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方老师,从论文前期大纲的确定、数据的搜集、论文的写作到后期修改,方老师都给了我针对性的意见,使我能把握好写作的方向顺利完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问题、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上更上一层楼,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搜集各种数据,并对本文的写作提供各种方便。感谢母校。


相关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探析 下一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的防控与对策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农村 金融 体制改革 问题 研究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