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浅谈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对策与研究
XCLW181033 浅谈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对策与研究
内 容 摘 要
目 录
一、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的新形势分析1
(一)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形势1
1、农村金融需求总量、结构变化1
2、不同地域金融需求层次不同2
(二)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竞争形势2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3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现状3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3
1、创新观念淡薄,创新意识有待提高3
2、创新产品仍然品种单一、结构上雷同3
3、金融创新所需资金来源不足3
4、创新手段上电子化进程有待提高4
5、金融创新人才匮乏4
三、新形势下加快创新的建议4
(一)加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制度创新4
(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金融产品品种4
1、推进负债业务创新4
2、推进资产业务创新5
3、推进中间业务创新5
(三)加强金融人才管理创新6
1、运用激励机制,促进金融人才建设6
2、加强金融,提供创新服务6
(四)创新科技手段6
参 考 文 献8
内 容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新形势以及创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创新 风险 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对策与研究
现代的业务种类、水平和数量是由真实对金融的需求所决定的。在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发生新变化、参与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因地制宜地加快金融创新,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满足金融需求、提升竞争实力的根本对策。本文就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信用社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对策。
建设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离不开金融扶持,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不仅在数量而且在结构、层次上对金融服务和产品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还将面对独家垄断农村金融的格局被打破的严峻局面。因此,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是农村信用社目前应对挑战的根本对策。本文拟就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新形势以及创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新形势分析
(一)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形势
1、农村金融需求总量、结构变化
(1)金融需求总量规模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村资金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农户,农村的种养大户、各类个体户、乡镇企业等各行各业也都十分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总量迅速增加。
(2)金融需求结构变化
第一是金融产品需求多样化。农户除扩大生产经营需求外,消费性需求、保障性需求、创新性需求、性需求更加明显,形成对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格局,甚至会促进汇兑、租赁、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需求相对增加。第二是资金需求周期延长。目前许多地区大量种植各种高效的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一般生产期较长,所需资金支持的周期需要与其生长周期相匹配。
2、不同地域金融需求层次不同
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和理财意识也随之提高,已经开始尝试消费性贷款,如购车贷款、贷款等,对理财业务等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也开始出现,这些地区对农村金融新产品需求层次更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收入水平还较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未来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改变农村住房小、低、散的局面等,都需要农村信用社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创新产品,创新服务。
(二)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竞争形势
随着中央确定的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相应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农村金融多元竞争的格局逐渐形成。农业银行正重返“三农”服务阵地,国家开发银行也已经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邮储银行已定位为社区银行,其网点遍布城乡,结算渠道通畅。另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纷纷开业。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也正准备成立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与这些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无论在资金实力、还是在上都存在不少差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村金融服务阵地主力军的地位,唯有加快创新,提高竞争力。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现状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基础上积极创新,同时在中间业务领域相继推出了代理服务、银行卡、信息咨询等金融产品。在服务方面,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改善了信用社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此外,农村信用社化和管理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强,以网络为依托,先后开展了电子联行及各类代收、代付等业务。但是由于受体制、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与国内各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创新观念淡薄,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农村信用社职工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受封闭、传统思想的影响,其思维模式保守、封闭,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创新意识,业务开拓性差。此外,信用社管理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缺乏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管理经验,同样缺乏金融自主创新的思想。
2、创新产品仍然品种单一、结构上雷同
目前多数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创新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主要是简单照搬国内商业银行的做法,不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业务创新。以中间业务为例,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还停留在传统的汇兑、结算、代收代付等层次较低的品种上,对于担保类、承诺类、票据交易类、基金托管类、个人理财和咨询顾问类等科技含量高的中间业务开展很少。
3、金融创新所需资金来源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吸储能力较弱,由于信誉规模、结算等方面的差距,无力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加之目前农村由村到乡、由乡到县或城的流动趋势,农村储蓄存款额的一半以上集中在县城。据,大部分基层县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份额仅为全县30%左右,却长期担负着90%以上的支农重担,不仅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增长的资金需求,也防碍了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实施。
4、创新手段上电子化进程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等支付结算系统,但系统覆盖面有限,不能满足全国性通存通兑以及网上支付等市场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5、金融创新人才匮乏
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多数来源于当地农村,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知识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国际金融惯例又精通现代专业技术,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又通晓政策规范的复合型人才,这有碍于电子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全面展开。
三、新形势下加快创新的建议
(一)加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制度创新
加快金融创新,首先应深化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产权制度。为进一步扩大规模,要充分重视资金的补充,通过进一步增资扩股,大力吸收资本,扩大入股面和入股额,并进一步加大各类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力求走发行金融债券和股票上市的发展模式。
(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金融产品品种
1、推进负债业务创新
资金来源是进行金融创新的基础,长期以来,信用社在吸收存款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可以根据农民需求现状,开办农户养老储蓄、医疗储蓄、子女和婚嫁储蓄等新的业务,吸收农村闲散资金,结合的季节性特点,在农副产品收购季节积极揽储。另外要积极开发和使用多种功能的卡,重视和开发存款化业务;要创新服务方式,开办多种类型为客户提供专门服务的个人账户,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2、推进资产业务创新
要改变目前资产结构单一而带来的收益水平低、风险过于集中的现状,巩固和稳定贷款业务,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大力拓展业务。
在贷款业务创新上,一方面不断发展适合自身的贷款业务新品种,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再就业小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金融新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户贷款的力度,扩大对农民贷款的覆盖面,延伸小额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结合实际,根据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确定贷款期限,对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农村发展贷款,要允许跨年度使用。可以组织联合发放支农银团贷款,共同培植当地大型的农业产业集群,以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拉长产业链条。
在贷款上,加快农村信用担保制度的创新进程。第一,实行担保机构组织形式。比如由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因为龙头企业对于农户的信息比较了解,通过龙头企业给生产品基地农户进行担保;第二,实行担保方式多样化。探索实行动产抵押、证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还可以针对缺乏抵押物的贫困农户开展小组联保的贷款担保制度。
3、推进中间业务创新
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和创新中间业务,要重点开办代理类中间业务,除原有的代付工资,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收视费外,应积极开办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代理保险、基金业务;拓展票据贴现、银行汇票、银行卡和试办代理公正、资产评估、验资证明、企业信用等级评审等业务;在较富裕地区开展代客理财和投资性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加快建立全国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网络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金通存通兑,扩大农村清算体系的覆盖面,解决外出打工农民汇款难的问题。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布各乡镇,这是信用社相对其它银行的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实现在一个营业网点为客户提供存、贷、汇兑、咨询、理财等“一条龙”式服务。另外,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和农业保险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三)加强金融人才管理创新
1、运用激励机制,促进金融人才建设
(1)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新的考核体系,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实行等级管理,绩效挂钩,奖罚分明,严格考核,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重要岗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可采用股权激励机制。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素质
一是对现有员工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鼓励职工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大专、本科生,改变过去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农村信用社职工的学历结构,并逐步形成经营型、管理型、开发型的人才层次结构,以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
2、加强金融,提供创新服务
农民素质较低,对金融政策及业务不了解。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专业营销队伍,向客户全面宣传金融产品和服务,依靠营销来扩大和培育客户资源群体。应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熟悉农户的优势,为客户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农村个人征信系统。依据客户性质、资金需求规模、需求频率、还款能力、盈利程度、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客户信息,确定细分指标。通过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进一步细致的金融服务,在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竞争的新形势下,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地位。
(四)创新科技手段
当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与某些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科技水平尚存在不少差距。对此,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化建设与电子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应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软件开发力度,统筹构建省一级乃至全国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为各种现金支付、报表提供、信息传递、小额农贷等新的业务和新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四、结论
总之,在新形势下,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要因地制宜地通过金融创新,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满足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努力解决“三农”难的问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并在农村多元化金融主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李劲松,柴浩放.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J].农村经济,2015,(2). [2]俞建雄.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5,(1). [3]韩杰.对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4,(12). [4]农村金融课题组.从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南方金融,2015,(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民族资本金融业的两面性
下一篇
: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农村
信用社
商业
银行
金融
创新
风险
对策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